新浪新闻客户端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2020年07月23日 23:13 新浪网 作者 INSIGHT视界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From 留学全知道

  这两天,随着《三十而已》的热播,女主角顾佳也成为了朋友圈、家长群里热议的对象

  不为别的什么,就是因为“太真实了”——

  顾佳是典型的女强人:上学时是学霸,和丈夫白手起家创办烟花公司后,为了陪伴孩子所以当起了全职妈妈,婚姻事业两手抓,看起来已经是令人羡慕的“精英型妈妈”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然而,孩子的上学问题,却给努力拼搏的她浇了一盆冷水。

  追求完美的她,想送儿子读一家私立双语幼儿园

  为此,她不得不开始讨好住在同一栋楼顶层、连梵高和莫奈都分不清的暴发户阔太太,只为了能博得她的好感,让她向幼儿园给自己的儿子写推荐信,求取入学机会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困难远不止于孩子入学。

  ——顾佳第一次参加富太太圈的聚会,因为背了一款香奈尔的包,被背爱马仕包包的阔太们无形嫌弃,连聚会合影都被无情裁剪

  后来,为了打入富太太圈,顾佳砸下了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就为了用一款限量版的包包,换取一张“入场券”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看到这里,我联想起了去年疯传的一本书《Primates of Park Avenue》(中文译版《我是一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书中把纽约精英妈妈的育儿焦虑,描写得酣畅淋漓、拍案叫绝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与《三十而已》中顾佳的育儿经历和焦虑如出一辙。

  一些中国妈妈看完说:没想到美国妈妈们也这么拼!

  而我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后,一边感慨现实,一边却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01

  上东区的育儿战争

  先来说一说这本书。书的作者韦内斯迪·马丁是一名人类学者,她原本住在纽约充满文艺气息的西区,然而老大到了幼儿园的年龄,她和先生咬咬牙,决定搬到拥有更好学区的上东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贵族聚集区。

  这一搬,看似只是移动了几条街而已,生活却像闯入另一个世界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先是学区房。她喜欢的房子,不是有钱就能住。她必须符合一系列身份要求,例如大学时的考试成绩、父母的工作……还要通过社区业委会面试

  那些上东区精英们,显然不希望有一个“不体面”、学识不够的邻居。

  然后是孩子入学。虽然有了学区房,却不保证能够入学。因为精英学校供小于求,孩子没出生就开始排队,甚至孩子的出生月份也有讲究,以至于上东区的精英妈妈们,要按照“正确的月份”备孕,以免生出一个“错误的孩子”

  更艰难的是母子融入。

  当她好不容易送孩子到了理想的学校,却发现学校那些富豪家长、那些耀眼的母蜂王们,根本懒得看她一眼,这导致她的孩子无法被派对邀请,没有朋友……

  作者在一次次被当做“空气”之后,决定买一只爱马仕的铂金包,那种非常显眼、又极其难买到的35厘米款,来震慑她的对手

  至此,作者完全沦陷在了上东区的育儿战争中。(讽刺的是,最后这只包并没帮她什么,还让她手臂疼痛就医;她是因为勾搭到家委会一只“公蜂”,在男性投资人的帮助下,为儿子争取到第一封派对邀请信)。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仅仅这么说,你可能以为,作者在描述一个我们不熟悉的富人社区,在宣扬焦虑。

  但当你读完书,你会觉得她说的就像是我们每一个人

  她既痛恨、又热爱的那个“上东区”;她的梦想、努力、困惑和顿悟……

  她潜伏在上东区,做了六年田野调查,观察了150多个精英孩子妈,与其说写了一本育儿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人生和成长的真实戏剧

  02

  因为“铂金包”

  我们变得更好

  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憧憬着一只“铂金包”,而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欲望”

  欲望不一定是赚大钱、买名牌;它可能仅仅是一个新玩具、一次好成绩、一份被新环境接纳的渴望。

  而上东区的精英们,只是放大了一般人的欲望。她们不仅富有、高学历,而且极其自律!

  作者说:“(上东区妈妈们)没有一个人是胖的、丑的、穷的。生过4个孩子的妈妈,仍然保持着完美身材,精致的妆容……而怀孕的那个,为了控制体重,也看上去好像没怀一样。”

  她们是一群“密集育儿” (intensive mothering)的人,每天把围绕孩子的时间表安排得满满,不是在烤蛋糕,就是在辅导孩子数学

  不仅如此,她们还密集式的“育自己”,从学历、妆容、衣服品牌到狂热健身,决不让生命有一秒无所事事。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作者既痛恨上东妈妈们的高冷势力,又被她们的自律和魅力打动着

  于是,她刚生完老二,也加入了Physique 57与SoulCycle健身房,为了产后的完美身材努力。

  上东区妈妈群,让我想起在投行工作的那群人。记得当时,大家讨论为什么投行青睐名校毕业的学生?有个前辈说:“因为能从名校顺利毕业的年轻人,都是自我驱动型的,你给他一个目标,他就会想尽办法达到。达不到时,不需要老板说什么,他们自己就会觉得过意不去,会想方法提升。” 对雇主来说,这样的员工求之不得!

  “名校生”和“上东妈”,不止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标签,更代表了一种精神特质:自律、不接受自我放弃,渴望完美而充实的人生。

  所以,努力让孩子上名校,让她沉浸在一个自律的群体中,近朱者赤,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的。(后面再说,为什么我认为不全对)。

  而那些为了欲望的憧憬和努力,也曾推动我们来到更精彩的世界,见到更智慧、更自律的人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03

  可怕、可敬的西方精英世界

  不过,上东区妈妈群,还是让读者们大跌眼镜:她们那么有钱,为什么还那么努力?她们一天做那么多事,哪来的时间?孩子还没出生,就规划学校,有这么夸张吗?

  这本书颠覆了很多中国人想象中的西方:散漫、效率低,早早下班,孩子们放养,人生不着急……

  其实,如果你承认任何社会,人群总有不同的划分,精英在哪里都要付出努力的话,这本书一点都没有宣扬焦虑,不过是展示现实罢了。而你旅行见到的西方,可能只是一种表象。

  比如,我的欧美同事,可能在周五下午四点,到楼下喝一杯,但你并没看到他们前一天认真工作到凌晨两点……而孩子们下午三点半在球场疯跑,好像是瞎玩,实际上精英学校体育竞技的压力,一点不比学术竞技差,德智体美都重视。

  西方作为先富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意味着效率至上,甚至比你想象的压力更大(所以很多朋友一去西方留学,就半消失在了朋友圈)。农业社会还可以走走关系,偷个懒,滥竽充数,在大工业社会要失业了!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上东区的人们虽然拥有巨额财富,但并不敢松懈(由富返贫也可能发生)。他们对于自我、甚至对于高级智慧和外在美的追求与自律,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的动物本能。

  作者有一章自嘲说:“焦虑与压力是西方疾病,也是西方工业民主国家教育程度高的富裕人民特别会受到的折磨——这群人的英文缩写凑起来刚好是‘怪胎’(Weird: western, educated, industralized, rich, democratic people)……美国是中国人患这种焦虑症概率的十倍。”

  作为在西方读过书的人,我有同感。我在伦敦时,也差点得了焦虑症。我并没在纽约上东区,我念的也不是牛津剑桥这样的顶尖牛校,但我当时经历了什么呢?

  那时候,我每晚11点-12点之间睡觉,早晨6-7点起床,有时为了赶作业,早晨5点起床,凌晨一点睡。然而,我仍然觉得自己睡太多了……因为,我的同学凌晨三点在派对,而我却在睡觉,我错过了社交的机会……感觉自己每天都在错过一个亿。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要命的是,当第二天我来到学校,发现前一天派对的同学们三五成群,热络的聊着笑着,而我似乎跟她们不在一个班,人家假装“不认得你”,好像不参加派对的黄皮肤学生是另一种(低等)生物,连熬夜都不行的那种人……我就懂了,我错过的,根本不仅仅是一次派对

  当作者产后在上东区的健身房练到呕吐,她以为其他新妈妈们会给她一个表达“同感”的眼神时,却发现其他人看都不看她,以超强体力和坚毅眼神做着魔鬼训练,她说自己要发疯了。

  要命的是,这感受我也有过。我曾发誓不再错过学校的派对,可是过了一天,我凌晨4点收到导师发来的讨论题目,我在睡觉,没看到;等我6点多醒了,发现在凌晨4-5点之间,同组的同学居然回复了……这群人就是前一天通宵派对的那些人啊!

  至此,我的焦虑情绪到达峰顶。那天晚上,我凌晨一点写完paper,望着宿舍天花板,困到崩溃却一点也睡不着

  我可以连续熬夜吗?我能够写好paper吗?我必须在短短9个月时间,跨专业拿一个优秀学位,才能在英国找到好工作;要多多社交,才能交到朋友;我要搞清楚英国的品牌,不能在正式晚宴上穿错衣服,这中间还需要找房子搬一次家……天哪,谁说国外读书很轻松啊!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以前,英美的朋友传说中国高考很苦,然而,作为高考考上国内名校的人,我觉得高考的压力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在一番九死超生后,我在彼岸实现了学业和工作的目标。可是回过头看,当年那些崩溃的挑战,其实可以通过提前规划准备,被合理降低的

  现在每当有孩子家长问我:出国前要准备些什么?我会建议她:

  尽早让孩子适应西方的培养方式,也就是,“学术、体育、艺术、社交、推销自我”样样开花的方式(最好还懂化妆和礼仪,上东区妈妈就是高阶版),学会自己管理时间、效率至上(而不是家长安排),以及,早点适应学术英文。

  不要以为,能考上北大的孩子,也可以在哈佛如鱼得水。两边的衡量标准和培养思路不同,按照高考模式培养的孩子,即使申请到了很好的国外院校,到了彼岸,挑战也是很大的。

  当然另一方面,我日后回看当年,承认我的焦虑有夸张的成分。比如,那些熬夜派对的人,不一定社交最强;秒回邮件的人,并不一定成绩最好。我的担心,有自己吓自己的成分。

  初到新的地方,人难免有“过激反应”,而上东妈妈所写的育儿恐慌,恐怕同样有过激的成分。作为新来的人,看到别人的完美,难免紧张过度。

  而我们今天处于孩子教育变革的时代,因为缺乏经验,同样会放大焦虑。在战略上重视当然没错,但精神上,还要给自己减减压

  附带说一句,爱“钻研”的美国人,发明了一系列助睡饮品,从睡眠功能饮料,到安神无梦睡眠水,如果你总是睡不着,倒不妨试试。而长远上,运动是提升意志和体能的良药。上东区妈妈的运动减压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04

  世界变了

  原地=倒退

  你也许会说:既然西方压力这么大,不如别出国了。

  但我要说:待在原地并不会让你更轻松,因为,世界变了。孩子未来面对的世界,想一个工作优哉游哉做一辈子,几乎不可能了。

  现在,中国父母们还不适应孩子刚刚6岁,就要思考公立还是私立,要规划未来的教育路线。但上东区妈妈,以及很多的西方中产会告诉你,人家从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规划了,好的幼儿园和小学也是提前排队的。

  我们在努力学英语,而英美好的幼儿园,会提供4-5门外语教育。经历过市场起落的西方父母们,认为孩子需要为未来20年,甚至更长的人生做准备,看到未来的机会可能在哪国市场里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焦虑吗?但有焦虑,意味着人生有了选择。越是发达、成熟的市场,越会提供多元的机会和选项。

  提前规划,可以在拉长的时间里做准备,降低变化来临时的焦虑

  国外所谓的“快乐教育”,绝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没有压力。而是说,老师和父母会通过有意思的教学手段,激励(而非打压)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找到人生目标。

  当孩子有了梦想,为梦想去努力,过程一定是要付出辛苦的!

  如今,中国的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学方式也在变得不同。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大家都一样,主要较量的只是学习成绩。

  提前规划的意义在于:你希望20年后,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是一个安安稳稳打工的人?还是一个能在不同市场游刃有余的投资者?

  这样的比方,当然有点一分为二,还不够精准。但提前规划,用成人后的生活期望来倒推,可以降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目标冲突,减少焦虑落差,让孩子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校和学习方式。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05

  在别人的世界里

  找到自我

  上东妈妈那本书的中文翻译版首页,编辑加了一段话:

  “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

  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

  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

  所以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这句话好戳心。但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吗?

  某种程度上,它有道理。因为,当别人爹妈都在做教育规划,你没有规划,你在获取信息方面,已经落后了。

  然而另一方面:我认为当别人站起来时,你不一定也跟着站起来。如果,你仍想坐着看戏,你可以换个剧场嘛!

  我在看上东妈妈那本书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阶层一定要往上走吗?

  一些读者会误以为,在美国,妈妈们是很狭隘的,要想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一定要削尖脑袋去上东区;最终,如果你没有接受“社会规则”,拥有一只代表身份的“铂金包”,你和孩子的人生都输了。

  但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作者在念大学、没啥钱的时候,就已经在憧憬一只铂金包。她在巴黎跟着一位拿铂金包的女士,整整走了几个街区。那只“铂金包”,根本就是她的个人梦想,而不是什么“美式优秀妈妈必须接受的育儿规则”。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举这个例子,跟孩子教育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每个人,除了金钱多少不同,人生的梦想和情感也是不同的。有的人,会因为一只铂金包带来的快乐,忘掉周围世界的冷漠势利;而有些人,却无法在那样的世界里幸福生活。

  如果,人人都在向往背着“铂金包”的圈子,那根本就是教育失败带来的自我缺失,是一种病态

  而悲哀的是,正因为幸福需要心灵衡量,而金钱和社会地位是肉眼可见的,人们才容易迷失,很多人还不清楚什么东西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幸福时,就已经把自己和孩子的人生:符号化、物质化了。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也就是说,人生目标被简单的变成更富、更强;做家长之后,对孩子的要求便是成绩更好、排名更前。

  这样单一的成功标准,等于教导每个孩子,你一定要去争取一只铂金包。没得到的人,就是失败者,这辈子很难幸福。

  由于缺乏幸福感,成年人的圈子里开始流传一些佛系理论,告慰大家:“铂金包”不过是虚妄的欲望,人要懂得放下。听上去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很多“放下”的人,心里是无奈和不甘的。他们从小并就没有获得“铂金包”之外的其他愿望;成年后,只能在“买到铂金包”和“努力禁欲”之间,痛苦地做出选择(实际上别无选择)。

  而在这样单一的价值体系里,那些买到铂金包的成年人,也未必快乐,他们会整天焦虑给自己买铂金包的男人不再爱自己,或者别的女人有了更好的铂金包。

  蒋方舟说过一段很犀利的话:“有的人即使有了钱以后,对于富裕生活的想象力仍然是很单一的。他们对于成功或者钱的运用,不过是穷人生活的一种线性的放大,比如说穷人买一个房子,他买十个房子。他们没有跟世界更有意思的互动方式。”

  深有同感。在我年轻做记者时,采访过形形色色许多人,我发现,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金钱并不是烦恼和各种矛盾的根源。真正的根源在于思路固化。很多人缺乏“房子”或者“铂金包”之外,生活中其他的想象力。对于子女的教育,也同样因为缺乏想象力,而焦虑不堪。

  于是有人说,要让孩子接触更广的世界,才能真正找到自己

  但仅仅出门看世界,而缺乏相应的思维升级,是没有用的。你有没有发现,有的人周游世界好几圈了,可他们看待世界的思路没变。世界是一本大书,他们看到的,却永远是同一页内容。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很多人也在努力给孩子规划教育资源,然而,在“爬藤”之外,其他教育资源有什么优势,他们并不清楚,没有看到。

  无论贫富,人们都容易陷入一种“信息闭锁”,即只接受同质化、圈层化的信息,而自动屏蔽其他的信息。

  于是,当身边圈子每人一个铂金包时,得不到的你,就会焦虑。

  而圈外的世界什么样呢?当一个剧场里前排人都站起来了,你也一定要站着看戏吗,为什么不能勇敢换一个剧场呢?人生最讽刺的是,往往几平方米外就是另一番风景,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跳出那几平方米,并且,他们会误以为世界上其他人也是这样想的

  在教育路线上,美国名校的招生官们曾不止一次说过,不必去挤那些“最有名”的夏令营,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才能真正获得收获和启发,这是学校想要的人才。

  所以,当别人孩子获得某项优势资源,你不必过度紧张,因为,“别人家孩子”未必能成为学校想招的人才。

  作者最终离开了贵族的上东区。作为经历过西区中产生活的她,知道西区更加适合她和孩子。相比上东妈妈们,她在这一方面是有优势的。而那些从没离开过上东区的人,只能被动接受上东的规则,因为,她们从不曾经历另一个世界,缺乏应有的想象力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看到这里,你也许觉得作者很有主见,并联想到杨绛说的那句话:“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但我认为,能做到这一点、说出这句话,是有一个大前提的——

  在我们刚出生时,这世界一定是别人的,规则由别人制定。

  只有当我们亲身经历过(而不是仅仅“看见”)许多丰富不同的世界,并且更重要的是具备了选择的能力、智慧和经验,这时候,世界才是自己的。

  假如作者不曾经历其他社区,一出生就待在上东区,她可能永远没有离开那个圈子的勇气,她的世界,即使有再多的金钱,仍然选项有限、想象力为零。这个世界,是别人的。

  而一个人假如从未努力,获得自主选择的能力和智慧,即使身为富二代,他也很难说一句“世界是自己的”,因为他的人生不具备主动性,他的人生选项是别人定的。

  我们让孩子经历不同的世界,对他最大的帮助,不是让他有一天腰缠万贯,而是希望他能够在成年后,说一句“我是有选择的,这个世界是我要的”。

《三十而已》顾佳花重金买包上热搜:她要铂金包,你要什么?

  这时候,无论他做企业家、教师、医生还是艺术家,他都会是幸福的。

  我们和幸福生活之间,差的不只是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