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最令我骄傲的乖女儿,考上名牌大学后被我掐死了”

“最令我骄傲的乖女儿,考上名牌大学后被我掐死了”
2020年11月25日 23:05 新浪网 作者 INSIGHT视界

  文|时挽嘉

  From  尹建莉父母学堂

  为人父母,大都想培养出方方面面优秀出色的儿女。

  抱着这个目的,越来越多的父母将精力、心力、财力集中投注于教育。

  可是,一旦父母将孩子当成全部寄托,而孩子又不能如父母所愿,父母便很容易被愤怒、失望淹没,两代人爆发出难以调和的冲突。

  最近热播的刑侦剧《冷案》中,第一集就呈现了这样的教育悲剧。

  01

  她曾是父亲的骄傲

  成为凶杀案当事人的林家父女,其实一直是邻里教育孩子时的榜样和参照。

  女儿林慧,不仅样貌出众,才情、能力也数一数二,更是听话、懂事的代名词。

  从小就品学兼优的她,高考那年更是替父亲圆了梦,考上了名牌大学。

  而她的父亲,也是她的高中老师,桃李遍天下,时常有毕了业的学生回来探望。

  林老师对学生尽心尽力,对自己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孝顺、争气的林慧,也从没让林老师失望过。

  然而谁都没想到,这种“父慈女孝”的画面只是表象,表象之下,埋藏着汹涌的暗流。

  林老师奉行高压教育,即使毕业多年,学生们也心有余悸。

  林老师对于成功的定义,就是拿高分、考好学校、找好工作。

  为此付出不懈努力、逐渐靠近他的期望的孩子,就会得到一个慈眉善目的林老师,一旦想要尝试别的路径,马上就会被林老师严厉指责。

  做老师,他高标准、严要求,做父亲更是如此,从来不准女儿违拗他的意志。

  从女儿出生的那一刻,林老师对女儿的控制就开始了。

  不仅仅是衣食住行,连高考选择哪所学校、什么专业,他都简单粗暴地命令林慧,从不问问林慧自己想要什么。

  明明是林慧自己的人生与未来,她却没有半点发言权。

  父亲十八年无微不至的照顾,却也像是全方位不留死角的监控。

  林慧渐渐明白了,父亲对她所有的夸奖,都是因为她像提线木偶般听话。

  听话,父亲才爱她,不听话,家就是一扇紧紧关着不肯打开的门。

  02

  “你还不如现在就死了去”

  林老师面面俱到,为女儿林慧划了无数条线,希望她不必走任何弯路。

  从学习成绩到生活习惯,从按时吃饭、不赖床、快点完成作业,到考第一名、读容易就业的专业、结婚生子……

  一旦林慧没有达到预期、没有完美实现父亲的蓝图,林老师就忍不住挑剔、指责,甚至惩罚了。

  结果就是换不来林慧的感激,只能换来对抗。

  林慧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就把它钉在了父亲房门上。

  因为那只是父亲的“高考志愿”。

  “叛逆”并非突如其来,林慧足足被约束、被管教了十八年。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为这种压抑的生活画上句号。

  于是她鼓动爸爸口中那个“不求上进”的男孩王良,一起离家出走。

  王良也是林老师的学生,读书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林老师不忍心看他浪迹街头,决定接他回家。

  但只因王良没有考上大学,林老师就说自己是瞎了眼才把他领到家里来,把王良贬低得一文不值。

  王良眼睛里的光,亮了又灭,最终消失得干干净净。当林慧提出离家出走时,王良毫无留恋地答应了。

  离家出走、在外漂泊的日子,林慧吃尽了苦头。

  林慧自小被拘束着长大,不论情感还是物质,爸爸都不肯痛痛快快满足。生活上捉襟见肘的她,被男人送她的几件衣服、几样首饰,就骗到了风月场所里,以出卖肉体为生。

  后来,林老师在扫黄打非的电视新闻里看见了“抬头挺胸”的林慧,他终于崩溃。

  他冲进林慧的家,大骂她恶心,林老师说:“如果你想要的就是这种生活,你还不如现在就死了去。”

  他不知道林慧这些年在外面受的委屈,他也不知道,正是自己的冷漠对待,将女儿推进了坏人的怀抱。

  他更不知道,正是自己的控制、严厉,将女儿推向了反叛、堕落。

  他只觉得林慧是舍不得这间男人送她的房,放不下骄奢淫逸的生活。

  他再无法容忍这个已经完全脱离他掌控、完全脱离他规划的女儿,气急败坏地将林慧掐死了……

  直至最后,林老师仍用非常惋惜的口气说:“林慧曾经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作品啊。”

  从令人艳羡的模范父女,到惨烈的刑事案件中的凶手和被害人,林老师可能最终也没想通,自己望女成凤有什么错。

  其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本能,压根没错。要说错,只错在爱子心切,就忘了子女与父母本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人。

  03

  他70分的试卷,让父亲好丢人

  如林老师一般有着极端控制欲的父母,不只存在于电视剧当中。

  2010年,西安一名9岁男童,因为一门课考了70分被请家长。

  爸爸在学校把孩子教训了一顿还不解气,回家接着打了两个多小时。

  孩子口吐白沫后送医抢救,但死神,先到一步。

  警察介入后,在男童尸体上发现旧伤,证实一年多以来,男童经常因为成绩不好而挨打。

  父亲在得知儿子的死讯后,情绪极度不稳定,一会儿用头撞警察局的墙,一会儿又神智涣散地盯住一处,动也不动。

  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他想要的,他一直以为,严厉的惩罚是为了孩子好。

  另外一个故事,开头一样,结局却迥然不同:

  著名心理学家贺岭峰的女儿也曾在小学四年级时拿着59分的试卷回家。贺老师对女儿没有批评,没有处罚,反而对女儿说:

  “将来你长大了,到公司里边去工作,你的同事、你的老板,不会有任何人在乎你小学四年级的某次考试是考59分还是95分,这件事不重要。”

  贺岭峰的女儿听了这话,毫无心理负担地继续投入学习,成长得阳光自信,后来成为出色的动漫工作者。

  考70分的孩子,生命终结在一张考卷上,永无翻盘可能;考59分的孩子却能前途璀璨,为什么?

  尹建莉老师曾指出其中的关窍:

  “好成绩不能直接去要,直接去要只能反映家长的虚荣心和焦虑。”

  “很小的时候就对孩子的成绩斤斤计较,会消耗他的能量。”

  “为什么一定要那么完美的分数呢,八十分又怎么了?重要的是她快乐,做什么事情有自己的主见,好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贺岭峰老师的做法看似“佛系”,却为孩子的内心注入了源源的活水,用“不控制”,助力孩子赢得了未来。

  教育,本就是件“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

  04

  父母的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今年九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她是“弃笔投戎”的清华学霸,是领衔新冠疫苗研发的护国战神,可她更厉害的,是做妈妈。

  早在今年五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招生委公布第三批博士考核名单,陈薇儿子麻恩浩的名字赫然在列,更有新闻报道称,此次报考清华博士,他是全A成绩。

  俊朗少年不是一朝长成的,中学阶段,陈薇奔赴非洲研究埃博拉病毒时,麻恩浩就主动申请到西非做志愿者。

  那时候他身上的标签是“唯一一个在埃博拉疫情最严重时候援非的中国中学生志愿者”。

  如今这骄人的“成绩单”,可不是母亲日夜监督、时刻紧盯得来的,恰恰相反,陈薇奉行的是“放养政策”。

  陈薇始终不愿意给予孩子太高、太多的要求,她说:

  “你这辈子做好两件事就可以,第一件事是娶自己喜欢的女人,第二件事是做自己喜欢干的事业。”

  “我从来不奢求你是最优秀的,但是我希望你是快乐的、健康的、富有爱心的。”

  陈薇没有把精力放在控制儿子、给儿子提要求上,而是专注于自我成长、向内提升。

  孩子既有最好的榜样,又有自由选择的空间,怎么会不成才呢?

  边界清晰的母子二人,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反观《冷案》中的林家父女,对比就更加清晰了。

  林老师没有把女儿林慧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只将女儿当成完成自己意愿的工具。

  在肉体生命死于父亲之手之前,其实,林慧的精神生命就已经死于父亲之手了。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说,“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

  诗人纪伯伦说,“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无所谓弯路、挫折,放手让孩子去真实地走一遭、体验一遭,自己去选择人生,才不枉来这个世界一遭。

  父母与孩子,像两条短暂相交的线,陪伴有期限,离开与告别才是永恒的主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活出各自的精彩。

  与其费尽心力,为孩子规划蓝图、设定程序,不如尊重孩子,祝福孩子,将掌舵权还给孩子。

  天地很大,可能无限,相信自己,也相信你的孩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林慧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