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医辨证治房颤

  3年前,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因为房颤找到我,当时的发病频率平均一周2~3次。望诊:面色偏白而黄,身体胖大,体重接近200斤,精神萎靡,舌淡体胖。闻诊:语声低微,说几句话要休息一下。问诊:患高血压二十余年,房颤3年,自觉胸闷气短、头晕头痛、自汗乏力、喉中有痰、食欲正常、大便偏黏。切脉:沉滑。

  辨证:心脾阳虚,心血淤阻。

  立法:健脾养心,活血化淤。

  方药:生黄芪、太子参、五味子、丹参、麦冬、炒白术、炙甘草、桂枝、瓜蒌、薤白、炒枣仁、浮小麦、盐知母、法半夏。14副。

  黄芪

  太子参

  五味子

  方解:黄芪、太子参、五味子、麦冬益气养阴;桂枝、炙甘草、浮小麦甘温助阳温,通散寒;炒白术、法半夏健脾燥湿化痰;瓜蒌、薤白是中医著名方剂,为理气剂,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功效;炒枣仁养心安神,知母清热养心。

  2周后,老人房颤发生率减少了一半,精神也好了一些,胸闷气短也减轻许多,自汗好了,仍然有痰。在上方基础上去掉浮小麦、炙甘草,加川芎、苏梗,再服半个月。之后半个月复诊一次,半年后房颤基本控制,只是偶尔发生并很快恢复。如今,3年过去了,虽然没有彻底治愈,但老人体质大有好转,精力充沛,说话底气十足,生活无障碍,治疗仍在继续。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初发房颤,因为症状不明显,发作次数少,很容易被忽略,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转为持续性甚至永久性房颤,造成严重的后果。一般来说,房颤会导致心肌缺乏有效的收缩,消耗心肌的能量,故时间一长就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因此,房颤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

  该患者的治疗经历也提醒大家,一是任何疾病都有3种转归:痊愈、恶化、原地踏步,人们都希望痊愈,但是许多慢性疾病难以做到,而控制不发生恶化、不出现并发症已经很好了;二是如这位老人一样,坚持治疗才是最好的配合治疗;三是中医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控制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王国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