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两方加味辨证论治类风湿

两方加味辨证论治类风湿
2020年10月29日 17:50 新浪网 作者 家庭医药杂志HomeMedicine

  类风湿中医称之为尪痹(wāng bì),临床表现为久痹不已,关节疼痛时轻时重,遇疲劳加重,关节屈伸不利或畸形,形体消瘦,腰膝酸冷,脉沉细或弦细。治宜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络通痹,方药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味。

  参考处方: 独活、当归、党参各9~12克,杜仲、苍术、白术、桑寄生、威灵仙、茯苓各12~15克,白芍12~30克,黄芪15~30克,肉桂3~6克,白芷6~9克,炙甘草6克。

  该方适合于风寒湿邪外受、久痹不愈、肝肾亏虚、气虚不足者。

  若外受风寒湿邪,日久化热,久病伤正,阴阳两伤之尪痹,表现为肢节疼痛、足踝肿胀、身体虚羸、头眩短气、咽干乏力、恶心欲吐者,方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参考处方:桂枝、制附子、威灵仙、秦艽各9~12克,清风藤、鸡血藤、忍冬藤、赤白芍各15~30克,白芷、生姜、防风各6~9 克,麻黄6~12克,苍术、白术、防己、知母各12~15克,炙甘草6克。

  桂枝

  威灵仙

  秦艽

  加减:若寒重于热、肢节疼痛明显者,可重用桂枝、附子,或加骨碎补、补骨脂、淫羊藿甚至川乌、草乌等,以温阳散寒,提高温经止痛之力;如热重于寒者,可重用知母,或加生石膏、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等,以清热解毒通痹;痛在上肢者,可加姜黄、桑枝、伸筋草,以祛风舒筋活络,引药上行;痛在下肢者,加独活、木瓜、牛膝、薏苡仁,以祛湿通络开痹,引药下行;如表现为腰脊酸痛、腰膝酸软者,可加狗脊、杜仲、桑寄生、鹿角片等,以补肾强督。至于湿热下注,表现为下肢关节肿痛、腰腿酸困、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根部苔黄厚腻者,可加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萆薢、土茯苓,以清热除湿通痹,或运用加味二妙散方。

  更有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表现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心烦失眠与肢节冷痛、腰腿酸冷、脘腹不舒、大便溏者,则可用柴胡桂枝汤加味。《伤寒论·太阳篇》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临床借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口苦、咽干、心烦,或有发热、恶寒,或有呕逆,腹诊表现为心下支结,心下痞结或硬满,或支撑两胁,或脘腹畏寒,肢体关节肿胀疼痛,伸屈不利,舌苔黄白相间,脉细弦,辨证属于风寒湿邪阻痹肢体经络气血,兼有郁热者,常有佳效。

  临床应用常可配合祝谌予教授的四藤一仙汤,常加用青风藤、络石藤、忍冬藤各15~30克,秦艽12~15克,威灵仙9~12克,白芷6~9克。肩背不舒、上肢关节为主者,加姜黄9~12克,桑枝15~30克;下肢关节痛为主者,加川怀牛膝、木瓜各12~15克;腰腿痛、畏寒肢冷者,加狗脊、川断、桑寄生、杜仲各12~15克;睡眠差者,加合欢皮、夜交藤各12~30克,生龙牡15~30克;发热、咽痛者,加金银花12~30克,七叶一枝花6~9克。应用得宜,屡取佳效。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进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