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一半以上的消化道癌是吃出来的!这7个危险的饮食习惯,你中了几个?

中国一半以上的消化道癌是吃出来的!这7个危险的饮食习惯,你中了几个?
2021年10月25日 18:16 新浪网 作者 健康湖北官博

  早不吃,午外卖,晚大餐;炸鸡、汉堡、披萨、火锅、烧烤每周都少不了;时不时还要来点奶茶、汽水、酒水……这应该是当代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吃得爽了,身体却容易遭殃,尤其消化道——作为直接受纳和消化食物的器官,成为不折不扣的“重灾区”。

  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在中国,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占全部癌症发病率的43.3%,近半壁江山。而病死率也均排在我国癌症“杀手榜”前五之中!

  1

  7种习惯,最易助长消化道肿瘤,

  你中招了吗?

  1

  吸烟

  吸烟是一种明确的致癌因素。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黏膜和消化道黏膜进入人体,所以会对全身几乎所有的器官、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对三千多人进行长达了22年的随访,发现吸烟使胃癌发生风险增加了72%死亡风险则增加了惊人的101%

  不仅吸烟者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吸二手烟者罹患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另外,不要以为电子烟就是无害的,其可能还含有普通烟没有的有毒物质。因此,能戒早戒

2

  果蔬摄入不足

  果蔬摄入过少已成为十大死亡高危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估计约有19%的胃肠癌症31%的缺血性心脏病和11%的中风是由于果蔬摄入过少而造成的。

  推荐每天应吃新鲜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其中深色蔬菜应占蔬菜摄入总量的一半以上。另外,果蔬的种类越丰富越好,最好每天换着花样吃。

3

  喜在外就餐

  下馆子、点外卖成为很多人的吃饭方式,省心便捷也好吃~但你可能想不到:一项研究对3万5千余人进行了10年随访发现,与相对不怎么在外吃饭的人相比,每天至少2餐在外面吃全因死亡风险升高49%癌症死亡风险升高67%

  好吃的食物背后往往是多加了2-3倍的油,大量的盐、糖、味精等调味品,热量、盐量都轻松超标;而且在外就餐,果蔬常不受待见,营养比例易失衡;再加上,外面的食物,清洗、加工、储存过程可能并没有那么严谨,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有害物质……时间久了,这些都可能成为癌症的诱发因素。

4

  边吃边聊或者玩手机

  一群人吃饭,喜欢边吃边聊,一个人吃饭则喜欢刷手机、看电视,而这都不是好习惯。

  ①边吃边说,唾沫飞溅,容易增加细菌病毒的传染风险;而且吃饭说话容易出现呛咳,或者误吞鱼刺、小骨头等东西,这些尖锐物会划伤食管壁,还可能刺破胃粘膜,增加疾病风险。

  ②吃饭玩手机会不自觉地越吃越多增加肥胖风险,而肥胖是几十种癌症的“罪魁祸首”。

5

  常喝含糖饮料

  像可乐、雪碧、奶茶等,都被称为“快乐水、续命茶”,而这些快乐的背后,也藏着“致命的甜蜜”。

  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Gut》上的研究发现:

  *在成年期,每天饮用1杯(约240ml)含糖饮料,与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升高16%相关;每天饮用至少2杯,与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升高118%相关。

  *在青春期,每天饮用1杯含糖饮料,与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升高32%相关。

  另外,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长达34年的随访发现,只要每天多喝一杯含糖饮料,癌症相关的死亡风险上升了16%总体死亡风险增加7%

  含糖饮料中的果糖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脂肪酸,而癌细胞则会利用这些脂肪酸促进自己的生长发育,并影响炎症的产生,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最好的饮料还是白开水~

  6

  常吃含有“癌症刺激液”的食物

  ①亚硝酸盐:其本身并不致癌,但长期摄入会与人体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结合,产生一种叫做“亚硝胺”的致癌物,其可诱发胃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

  久存的绿叶菜、剩菜;久煮的火锅汤;久置的凉拌菜;不新鲜的海鲜干货;刚做不久的腌菜;加工肉,例如火腿肠、腊肉、腊肠等都是亚硝酸盐的“聚集地”,要小心。

  ②原蕨苷:原蕨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B类致癌物,是“可能致癌物”,其会在体内产生二烯酮,可破坏人体的DNA,让细胞产生不正常的裂变,形成肿瘤。而蕨菜含有原蕨苷,因此吃之前最好焯烫一会。

7

  共餐制,幽门螺杆菌

  在同一个盘子里夹菜,甚至嚼碎食物喂养孩子,这些在生活中很常见,却也是让我国成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重灾区”的原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将幽门螺杆菌认定为1级致癌物!更有数据统计,67~80%的胃溃疡、95%的十二指肠溃疡都与Hp感染有关,又能提高4~6倍的胃癌风险

  因此,日常生活要注意使用公筷,少吃生食、不卫生的食物

  2

  战胜消化道肿瘤君,牢记两点

  1

  用好检查金标准

  消化道是经由口和肛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因此非常方便进行经由内镜直视下的检查和微创治疗。

  【1】肠镜

  肠镜既是大肠癌的筛查手段,又是其确诊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视观察到肠黏膜的细微变化,有助于医生诊断肠炎、肠结核、肠息肉、腺瘤、大肠癌等40余种疾病;而且一旦发现肠道有息肉,或者小肿瘤,要么可以立即切除,要么可以顺便取活检以证实病变性质。

  建议40岁开始就要做第一次肠镜,而以下人群则需更早:

  ①长期抽烟、喝酒的群体;

  ②长期缺少运动,高脂肪饮食,高盐饮食者;

  ③有结直肠息肉或结肠癌家族史;炎症性肠病、家族性息肉病;

  ④进行胆囊切除的群体,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⑤长期便秘,腹泻,有排便习惯改变的。

  【2】胃镜

  胃镜不仅是胃病检查的“金标准”,也是早期食管癌最为简便有效的筛查方式。所以常称它是“买一送一”的检查手段。其无死角、无损伤、诊断率高,医生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食管内有无异常组织增生、溃疡、胃粘膜侵蚀等前期病变。

  建议40岁以上,且符合下列任一项者,立即进行胃镜检查:

  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②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以及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③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④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专家表示,肠镜、胃镜并不是需要年年做,主要根据首次检查的情况而定,一切正常的3-5年再做即可。

  2

  及时逆转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机体组织或细胞发生了病变,这种状态是双向的,前进一步或许就是癌症的深渊,而及时止步就是健康的阳光大道。

  ①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

  严格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不算癌前病变,但如果胃粘膜萎缩,出现肠化生,久而久之,就可能引起异型增生,成为癌前病变。而数据统计,肠化生人群中,有近65.5%是萎缩性胃炎患者。

  因此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就要积极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能只有胃脘部胀满、疼痛;消化不良、烧心等症状,要提高警惕。

  ②肠癌,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通常,息肉数量越多、息肉越大,癌变几率越高。

  腺瘤性肠息肉的发生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征兆,比如:大便形状不规则、有凹槽;大便带暗红色血;口唇黑斑等,一旦发现需及时就医。

  因此一经查出,一定要及时切除,再遵医嘱定期复查。

  ③食管癌,增生、炎症、溃疡

  慢性食管炎、糜烂性食管炎、食道上皮增生、食管溃疡、食道粘膜白斑、食道瘢痕狭窄等,由于组织学改变、功能变异、局部受刺激,容易恶化形成癌症。

  当出现食管内异物感;咽食物时有哽噎感,食物下行缓慢;胸骨后疼痛和下咽时食管有疼痛感时,可能是食管病变,一定要尽早就医。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癌症中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