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大学和专业的灵魂拷问,你想好了吗?

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大学和专业的灵魂拷问,你想好了吗?
2021年09月25日 09:00 新浪网 作者 报考汪

  高三一模已经结束,一模过后,孩子们已经进入到了备考状态了,孩子们紧张备考,家长们做好后勤工作,辅助孩子学习,除了可以帮助孩子处理一些日常生活需求之外,关于孩子高考填报志愿的相关问题,孩子们没有时间了解,那就需需要家长们帮助孩子了解了,提前做准备,那么填报志愿,我们该如何准备呢?下面,小编总结了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大学和选择专业的三个灵魂拷问,大家可以详细考虑一下。

  

  从专业角度去考虑

  提到专业,这里有“灵魂三问”,请大家仔细考虑一下这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想学什么?第二,你该学什么?第三,你能学什么?这三个问题问完,大多数的情况下,家长会得到一张懵懵的脸,和三个字“不知道”、四个字“你看着办”、五个字“安静一会儿”。孩子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我们来客观分析一下这三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第一个,你想学什么?背后的逻辑是兴趣:孩子喜欢学什么?很多的孩子有时候是无法表达自己兴趣的。那么孩子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去饭馆吃饭,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点餐,怎么点餐呢?当然是看着菜谱来点餐,没有菜单就没办法选择自己想吃的饭菜。同理,孩子在报志愿的过程中,根本不知道大学里有什么,自然也就没办法表达自己想学什么。

  

  孩子想学什么?背后逻辑体现的是兴趣,但是孩子不知道前方有什么,那这个兴趣就无法表达。如果孩子天生喜欢足球,家长跟孩子说:“我带你去看足球。”孩子很高兴;如果家长跟孩子说:“我带你去看UFC。”孩子不想去,因为孩子不知道“UFC”是什么意思,这时候家长有义务告诉孩子:“UFC简称极限格斗,是美国自由搏击赛赛事的一种。”孩子应该善于表达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家长应该承担起培养孩子兴趣的责任。

  第二个,你该学什么?背后的逻辑体现是趋势和需求——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工业技术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技术发展、社会发展、工业发展等各项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还有一点,就是家庭对于孩子未来工作走向的需求。孩子该学什么,不仅仅是学校和社会培养什么、社会需要什么,要在孩子想学的基础之上,有时还要综合家庭的需求,父母的职业有时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专业规划。

  

  第三个,你能学什么?背后逻辑体现的是孩子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先说能力,如果孩子先天色盲,很多专业无法学习,这是先天能力对专业的限制;还有后天能力的影响,比如你的数学能力够不够应付计算机,你的物理能力够不够应付通信工程,你的化学能力够不够应付精细化工。学科能力和知识储备的能力都决定了你未来是否能能够进行专业学习。条件是指家庭条件和分数条件。报志愿时也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能否支撑你读完大学的全部课程,以及你的分数是否达到目标院校的录取线。

  从大学角度去考虑

  说完专业,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儿,就是大学。这里也有“灵魂三问”:第一,你想去哪上大学?第二,你该去哪上大学?第三你能去哪上大学?

  第一个,想去哪儿上大学,体现的是家长和孩子的认知。先入为主的认知,直接影响了孩子对于大学的选择。这时候家长的责任又来了,孩子如果就因为天津有狗不理包子,所以去天津上大学,是不是很可笑?就因为武汉有樱花,就去武汉上大学,是不是很荒唐?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选择大学的时候,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目标和水平,提前做准备。包括告诉孩子为什么选这所大学、这所大学的实际特点是什么、王牌专业是什么以及就业前景。所以家长的责任是要开阔孩子的认知,帮助孩子分析优势和劣势。

  

  第二个,该去哪儿上大学,这个问题和“该学什么专业”很相似,除了学校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家庭的需求之外,还有专业的需求。比如孩子想学水利,应该去南方上大学,因为整个北方干旱地区是没有水;想学计算机,那就去深圳或者北京,因为这是中国两大计算机人才中心。自然环境和人才资源对于选择大学也有影响。

  第三个,能去哪上大学?体现的是学生的能力和条件。最重要的是成绩,分数能否达到目标院校的录取线。还有一点就是取决于家庭,亲人们是否愿意孩子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大学,这是原生家庭的局限性。

  

  关于如何选择专业,如何选择大学,都是小编的一些个人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好好考虑考虑这些问题,帮助孩子选择到性价比最高的组合,关注我,科学填报高考志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