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那些被遗忘的老手艺 黄平小巷中的修鞋匠

那些被遗忘的老手艺 黄平小巷中的修鞋匠
2021年06月07日 17:20 新浪网 作者 贵州校园新鲜事

  现如今,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勤俭节约的传统并没有丢掉。衣服鞋子,穿烂了补,穿坏了修的,还大有人在。但愿意从事类如裁缝、修鞋匠这些传统手艺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尽管如此,依旧有一些人默默地坚守在这个行业,为需要的人们提供方便。

  在黄平县城步行街附近有一条小巷子,当地也有人管这里叫"鞋匠街",陈庆荣的修鞋摊就在这条小巷子里。

  一台补鞋机,两个小马扎儿,剪子、锥子、粗线、粘胶……几十个零零散散的工具,便是修鞋匠陈庆荣的"吃饭家伙"。

  见老鞋匠陈师傅时,他正低着头,腿上铺着一块布,左手拿着鞋子,右手拿着榔头熟练地敲打着鞋跟。不多时,只见陈师傅右手拿着工具,利落干脆地拔下已经磨凸的鞋跟,再从铁盒中找出大小合适的新鞋跟替换上,一阵敲敲打打后胶水固封,动作一气呵成、毫不含糊,就这样,一只女士高跟鞋的鞋跟就修补好了。

  30多年的修鞋生涯里,这样的动作陈师傅不知重复了多少遍。陈师傅说,现在换这样一个鞋跟只需要5到10元,而即便这样生意也仍然不是很景气,"我刚开始干修鞋这行当时是在老派出所那一带,那会,我们修鞋这行人很多,有湖南、四川、福泉,还有当地人一起总共10到20个人干这个,那时候黄平街道没这么宽,房子、商店也不多,修鞋是门手艺,也可以算是个养家的'活路',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商店越来越多,现在穿的鞋子坏了,大多直接扔掉了,谁还来修呀!就算不扔也有商店保修,这几年修鞋的人越来越少"。

  老鞋匠陈师傅告诉记者,他30多岁就开始当修鞋匠,这一干就是30多年,今年他已经68岁了,从最开始只修鞋到现在还添加了配钥匙、开锁、修伞、缝包等技能,也是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来改变。陈师傅无奈表示,虽然还有些人修鞋,但毕竟需求不像以前那么大,现在,每天来修鞋的也就几个人,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近百元,差的时候可能'颗粒无收',加上配钥匙、修伞,每月收入也只有1000元左右。

  在陈师傅的修鞋摊不远处,还有另一位修鞋的潘师傅,潘师傅今年已经70多岁了,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岗,下午6点多收工回家。为来客缝缝补补,日复一日过着出摊补鞋的日子。

  " 我家是黄飘的,以前我是在家干农活,可是做那些苦力只是有饭吃没钱挣,后来我就学了这个修鞋的手艺。十年前,修一双皮鞋只要3块钱,打线也就块把钱。现在一双鞋子,一双10块钱或者8块钱、15块钱。一天赚个三四十块钱,有时候十几块钱。"潘师傅和记者边说着话边修配钥匙的时间里,已经有三四个顾客拿着东西过来修补。

  潘师傅说,现在,黄平步行街修鞋匠只剩下他跟陈师傅两个人了,虽然修鞋挣的不多,但是想到这门传统的老手艺再过两年有可能将逐渐消失在这座城市,潘师傅内心还是感到惋惜:"日子越来越好,修鞋的人也越来越少,再过两年估计就没人干这个,到那会,万一有人想配钥匙、修雨伞、补鞋跟也难得找到人做了,所以,虽然挣得不多,我都还是每天来摆摊,为的就是有需要修鞋的人能找到我"。

  被问及还打算修鞋到什么时候这个话题时,潘师傅和陈师傅都只是笑笑说:"还能再坚持坚持的,要做到做不动的那天哦"。

  是啊,修鞋的人越来越少,修鞋匠们也没有了学徒,修鞋为生的老匠人最终被时代遗忘在角落里。也许未来的城市小巷中将再也没有这些老手艺人的身影,但是只要走上那条小巷,总能想起:哦,这里曾经是一条"鞋匠街"还有几个手艺很好的修鞋师傅!(潘 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