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脉冲星射电辐射起源于等离子体的涨落?

脉冲星射电辐射起源于等离子体的涨落?
2020年09月24日 10:04 新浪网 作者 物理期刊网

  本文选自《物理》2020年第9期

  (北京大学 徐仁新 编译自 Alice K. Harding. Physics, June 15, 2020)

  荷电粒子(蓝色)沿着脉冲星磁力线运动而产生相干辐射束(紫色)。Philippov 等人认为,脉冲星磁层中正反电子对产生时的涨落导致了这一辐射

  作为每秒旋转多达数百次的中子星,脉冲星的射电辐射束看似不可思议的明亮。物理学上要求这么强的辐射通过相干机制产生,即:大量粒子同步发射,正如原子步调一致地辐射而产生激光那样。自脉冲星发现以来,虽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相干机制至今难以捉摸。纽约 Flatiron 研究所 Philippov 及其同事提出一个有希望的新方案,以解释这种相干辐射。他们的计算(目前在二维简化情况进行)表明:在星体附近,正反电子对产生时的涨落过程可激发所需的相干辐射。

  就宇观而言,脉冲星实在太小,然而它们却拥有宇宙中最强磁场。此外,这种超新星爆炸残留的脉冲星高速旋转。部分自转能转化为脉冲星磁极向外出射的、稳定的一束电磁辐射;因星体旋转,辐射周期性地扫过我们的视线(类似灯塔)。1967年,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至今已找到数千颗。

  若为非相干的黑体辐射,则意味着脉冲星射电亮温度不切实际得高,达 1025—1030 K。故辐射必然是相干的。尽管亮度低得多,但已观测到来自地球和木星的磁层以及太阳的相干射电辐射,且实验室亦进行了较好的研究。天体物理环境中,这种辐射通常涉及等离子体。当等离子体中荷电粒子在空间成团运动或具有相同动量时,往往导致相干性;粒子能级反转(即处于激发态的粒子数多于基态)时也会发生。能级反转是产生激光的机制。

  至今尚不明确脉冲星磁层中有哪些相干过程。脉冲星等离子体只有正反电子对,不同于太阳的电子和离子。电子对等离子体由高能光子转化而来,而旋转磁化脉冲星感应的强电场又加速电子辐射高能光子。这就触发级联过程:光子产生电子对,正反电子辐射更多的光子从而产生更多电子对,最终形成稠密的电子对等离子体。产生的电子对接近光速沿磁力线方向运动(见图),且空间分布非均匀。

  之前不少理论模型解释过这种等离子体如何激发观测到的辐射,但都存在基本问题。某些不稳定性可能导致粒子沿着弯曲磁力线成团,从而产生“相干曲率发射”。然而,这一机制产生的辐射远低于观测频率,并且要求相干团块中电子对的能量弥散比预期值小得多。

  Philippov 等采纳了 Timokhin 等早年提出的新想法,即:脉冲星磁层中电子对级联可能并非像以前推测的那样平稳地进行,而是在亚毫秒时间内完成。通过一维模拟,Timokhin 发现,粒子被电场加速并辐射光子时,会产生大量电子—正电子对,从而完全屏蔽电场。这一屏蔽中断了电子加速机制,并停止电子对生产过程。相对论电子逃离该区域后(不到毫秒),电场才会再现。Timokhin 还发现,这种重复屏蔽过程产生巨大的静电波。不过,鉴于电磁波为横波,其传播跟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电场有关,故一维计算不可能得到沿磁场方向传播的电磁辐射。

  Philippov 等将模拟推广至二维,在脉冲星表面附近较大的区域内进行动力学建模。考虑到脉冲星极冠区周围电场非均匀,他们发现的确会产生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振荡电场,从而形成电磁辐射。这种电磁波由等离子体集体运动产生而非单粒子发射,自然是相干的。

  模拟得到电磁波谱与观测吻合。然而关键问题依然存在:电磁波能达到观测亮度吗?它能逃逸出脉冲星磁层吗?只有大尺度的三维模拟才能回答这些问题。需指出的是,该机制可能过于有效。还要注意的是,他们的机制无法解释距离星体较远的地方产生的一类射电辐射在蟹状星云脉冲星等看到)。

  尽管有这些不足,该研究还是在探索脉冲星射电辐射机制方面迈出了一大步。Timokhin 等认为,可用类似的机制解释河外快速射电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五百米望远镜 FAST 和国际平方公里阵 SKA 等都将脉冲星观测列为核心科学目标。期待早日揭示射电辐射的相干机制!

  《物理》在淘宝店和微店上线,扫码即可购买过刊和现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