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把事业变成人生,她们才是现实大女主?

把事业变成人生,她们才是现实大女主?
2022年07月01日 23:57 新浪网 作者 高能E蓓子

  要说近几年,国产影视最爱的题材,非女性群像莫属。

  无论是都市女性打拼不易,还是特殊职业如医生、军人的职业人生,大多都很难拍出真正味道,更别说已经快被吹烂了的“大女主”了。

  但这部纪录片,却让我看到了何谓这个时代的大女主。

  《党的女儿》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女性群像纪录片。第一季作为百集人物纪录片,每一集用五分钟左右的篇幅,展现了数百位优秀女性的故事。

  而第二季在第一季的基础上,扩大了单集篇幅,但依然讲的是背景普通,却各有力量的平凡女性故事。

  第一期的路生梅,是黄河岸边小县城佳县的一位普通儿科大夫,但她在这座小城,却声名远扬,这里的每个人,几乎都认识她。

  为什么这么出名?因为她几乎可以说是这座小县城里“最忙的人”。

  每周一三五的白天,她都会出现在佳县人民医院或中医院,接近八十的高龄,依然像普通医生一样坐诊看病。

  而不坐诊的日子里,她会跟着医院的队伍一起下乡义诊,也不局限在儿科,留守的老年人能看她也看。

  甚至还有知道她名声的村民,会抱着小羊来找她看病,给路奶奶直接整笑了。

  就连路生梅自己的家,都成了一个不间歇的“24小时诊所”。

  早上,有父母带着不舒服的孩子来看病;夜晚,有发烧的婴儿,被焦急的母亲匆匆送来,她无一不应,凡是能看的都及时救治。

  “她的原则就是少花钱,小钱治大病,不滥用抗生素,不滥用激素。所以这些都被我们儿科的医生传承下来。“后辈医生武艳这么说道。

  从1968年到1999年退休,路生梅为佳县27万百姓诊治;退休以来,义诊人数高达15万次。为的,就是一个年轻时许下的承诺。

  当年刚从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的路生梅,服从分配一路向西来到了佳县,那时还年轻的她,对佳县一无所知,以为是个黄河岸边“能吃大鲤鱼”的地方。

  到了佳县才发现,这里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医院都安在窑洞里。

  她没有害怕如此恶劣的条件,反而在一次次的出诊里,深受触动,越发觉得这里才是更需要自己的地方,于是她立下了一个承诺——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当年和她同来的人在之后纷纷调走,她却选择留下来,留在佳县履行自己的承诺,至今看过的病人,加起来都有几十万。

  和路生梅一样,选择hard模式的,还有在边疆当一名普通税务工作者的李红菊。比起医生的悬壶济世,李红菊的事业显得平凡,但却不简单。

  高原复杂的地形,让李红菊的每一次走访都充满了随机的困难。

  永无休止的大风,需要骑马才能涉水而过的河流,以及潜伏在草堆里的沼泽,本应简单的走访因这些环境的艰难,总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

  推广线上社保缴纳,对大城市来说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但在帕米尔高原之上,却需要李红菊和同事们一家家的推广和教学。

  而且李红菊真正做到了小事里见用心,每次走访时,她都会化身“代购”,特地去超市里采购,为走访的家庭带去急需用品。

  边疆的大风一年四季不停息,李红菊就顶着风坚持了三十多年。把看起来平凡的事情,加上十分的用心,再和三十余年的坚持混合,就成了另外一种值得钦佩的伟大。

  路生梅和李红菊,她们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平凡生活中的真正大女主。

  为什么说她们是平凡生活中的大女主?她们做的事看起来平凡简单,生活中也不乏她们这样的女性,比较起来似乎和“大女主“的标签相差甚远。

  其实不然,她们身上最可贵的地方,就是把自己选择的事业,变成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路生梅曾经说着要为“佳县服务五十年“,但在几年前,她其实已经完成了这个数字,而她的年龄,早就到了可以放下工作,好好休息的人生阶段。

  可她没有,自己家那个24小时“诊所”,从开张以来就没断过,她能在佳县人人皆知,就是因为她近乎是陪着佳县这几代儿童的成长。

  曾经她看过病的人,如今都为了孙子的不舒服找上门来,在自己的做饭间隙,她抽出时间视频问诊,让病人尽早安心。

  如此高龄,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希望参与支援。

  “无论奔赴哪里,无论生死,我都要参加”。  言辞简单恳切,但这份超越年龄的医者仁心,却令人无比动容。

  有人问过路生梅,打算干到什么时候?路大夫特别自然地说,“什么时候干不动了,什么时候就不干了”。

  医生对路生梅而言,已经不再只是她的职业,而是她人生的核心,是她发光发热、倾其所有的所在。她用五十多年的时间,证明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

  李红菊也是如此,1987年,李红菊响应祖国号召,来到新疆喀什,成为一名军人。退役后的李红菊以“留疆战士”的身份考入喀什叶城县税务局。从“戎装绿”变成了“税务蓝”,转身成为了一名驻守边疆的中国税务员。

  她牵挂着这里的人和草木,对她来说,就连高原上稀薄的空气,她都倾注了感情。

  所以她和当地的百姓“结对子”,有了自己高原上的“女儿”,她关心她们的成绩和日常,细微小事她都记在心上。

  她还带小努尔去北京看天安门,对这个新疆女孩儿来说,坐飞机是她一直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发现爸爸”的嗓子不太好,她就给他带药,特地带他去县上看医生。

  这些其实早就超出了她正常工作的范畴,但她却用心用爱去对待自己辖区的普通百姓。尤其是,李红菊还是一名军嫂和兵妈妈。

  她的丈夫常年驻守边疆,几年前,儿子也穿上戎装。一家三口,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驻守在雪域高原。

  不用牵挂家庭,她就把更多的精力给了自己牵挂的百姓。三十余年的坚持,六十万多公里的走访路程,她一步又一步,同样把职业变成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

  为民服务在她的身上,不是听惯了的口号,而是一年又一年脚踏实地践行。

  但是,如果是一味书写伟大,只会写“奉献”的女性群像,其实难有味道,尤其缺乏人味儿,仿佛在为普通人塑造金身。一旦上升到一定高度,能看到的就只有楷模,缺少了能打动人的真实情感共鸣。

  《党的女儿》第二季,作为纪实类的纪录片,好在好在,片子没有把这些女性架上高台,既记录了她们真实工作的A面,也呈现了伟大之外,日常的B面。

  路生梅日常最爱的消遣,是在电脑上玩蜘蛛纸牌,她自己说是为了防止老年痴呆,但当她拿到一手好牌,最后赢了时,却会高兴到欢呼。

  护士节时,医院的晚会,她也会参加,穿上颜色鲜艳的舞蹈服,和小年轻们一起跳舞。自己没事时,也会在家里上网学跳十四步广场舞。

  路医生平日里,也会在自家小院里照料些花花草草。

  这些琐碎的日常片段,格外让人亲切,路大大夫仿佛就是隔壁一个幽默乐天的老太太。

  而能顶着大风跋山涉水的李红菊,身上也有特别柔软的一面。丈夫和儿子常年不在家,一家人只能“云团聚”,微信视频成了她们日常练习的常态。

  每一次,在视频快结束时,李红菊都会默默地截图一张,像是以此,来保存下一家人短暂相聚的记忆。

  像这样的截图,李红菊攒了好几年,当一张张类似的视频截图滚动展示时,那份对于家庭的温柔与呵护,令人眼眶微红。

  这些都是太日常,太生活的画面,但也正是这些琐碎的小细节,勾勒出了路生梅和李红菊在伟大事业之外的另一面——平凡人生,亦可拥有不平凡的努力与坚守。

  这才是女性群像的魅力,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总是比英雄人生,更让普通人觉得切实可感,也才会迸发出更鼓舞人的女性力量。

  路生梅和李红菊并不是特例,正如《党的女儿》里那些跟随她们足迹,在相应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年轻女孩们一样,永远都有人在做好事、做实事。

  她们善良,勇敢,有慈悲之心,是女士,亦是普通岗位之上的战士。我想,这样的她们才是这个年代,真正闪着光耀的时代大女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医生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