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荐读丨攻克语文阅读理解的这些万能公式,想拿高分不再难

荐读丨攻克语文阅读理解的这些万能公式,想拿高分不再难
2019年09月14日 10:03 新浪网 作者 北京启达教育

  帮孩子改过试卷的家长都知道,在语文考查中,有两大重难点:一是阅读理解,二是作文。写作可以靠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去提升。但是对于阅读理解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除了平时多积累、多练习,还需要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为什么阅读理解难拿分?

  因为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题目中非常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道题,它考验了答题者的五大能力:

  1.文章的语义理解能力

  2.生僻词的掌握情况

  3.文章作者的情绪共鸣能力

  4.对题干和出题意图的正确把握能力

  5.逻辑清晰、条理清楚、直抓重点、文字简练且优美的答题能力。

  阅读理解的常见问题

  很多学生在做这类题时,往往爱犯这几个毛病:

  1.看完题目直接回答,往往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却没有拿到分。

  2.怕答不到点拿不到分开始将答案的所有可能性罗列出来,结果失去重点,难拿高分。

  3.无从下笔,对文章领会不到位,连问题是什么都难以搞懂。

  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之所以丢分多,问题还是出在没有一个好的答题方法。

  其实阅读理解的题型往往是固定的,今天小达老师为大家分享一份阅读理解26个万能答题公式,孩子将这份技巧掌握后,对阅读理解题的攻克不再是问题。家长们赶快替孩子打印一份出来吧,帮助孩子提升语文成绩。

  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某段/某句在文中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

  ①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②文章中间——承上启下、引起下文。

  ③文章末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首尾呼应、篇末点题。

  常用词语总结: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常用词语总结: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修辞手法的作用

  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荐读丨攻克语文阅读理解的这些万能公式,想拿高分不再难

  词语替换题型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调换词序题型

  一句话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议论型文本答题技巧

  1.概括作者思路。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语言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2.论证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3.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

  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结合阅读感受谈体会

  1.用第一人称:简要总结文中内容主旨+对文中的人物、事件或行为的肯定or否定+自己的观点或经历进行最后升华。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攻克这些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搞定孩子的语文阅读理解,遇到难题再也不怕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