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这些关键词,市两会上高校“掌门人”们最关心!

这些关键词,市两会上高校“掌门人”们最关心!
2021年05月17日 21:00 新浪网 作者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今年的深圳市两会,不少深圳高校“掌门人”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纷纷亮相。“基础研究”、“深港合作”、“筑巢引才”等是他们口中的高频词。他们履职尽责,围绕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提升“五力”、打造“五地”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市两会上,接受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采访的高校“掌门人”分别有:

  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薛其坤

  市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

  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

  市政协委员、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

  市政协委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也接受了深圳卫视

  把握“基础研究”的先手权●深圳较早建立了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但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仍是短板。代表委员认为,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掌握“基础研究”的先手权是关键。

  

  履新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不久的薛其坤,非常重视学校在原始创新领域的发展,他说:“基础研究就是掌握研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基本技能“,他特别关注到,在源头创新的基础研究领域,应打造一系列高端科研平台,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基础研究、重点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三方面应融合发展,缺一不可。

  

  高等教育是众多原始创新的策源地。阮双琛也认为,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要紧紧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重点要面向深圳重点产业,面向未来发展需求。对于基础研究,樊建平在提案中指出,要以“大学+大设施”为牵引强化原创基础研究,进而带动应用研究,吸引企业集聚,促进产业发展能级跃升。

  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这其中,必然离不开人才支撑。一方面要吸引人才,一方面要培养人才,这也是深圳高等教育应尽的责任。这些年来,深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深圳高校既面向世界,也面向未来,同时还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人才发展的需求,综合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全面发展,多点开花。

  尽管如此,深圳高端基础人才仍然有所欠缺。在徐扬生看来,深圳起码要吸纳到2000名高端人才,才能在基础创新方面达到比较好的局面。他还说,“目前在深圳从事基础科学的高端人才只有五六百名,还远远不足。”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则从“引得进、留得住”,为深圳接下来引才吸才提出了建议。他认为,筑巢引凤就是要有好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这是吸引人才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要留住人才,必须要加大科技体制的改革力度,让高端人才能够沉下心来开展科研攻关。

  

  科研设备共用共享 ●

  作为本届的新代表,薛其坤带来了《关于推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实验室设备共享的建议》。他认为,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要解决当下科研仪器共享监管手段不足、管理单位开放共享意愿不强等问题。

  

  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院校科研院所积聚,各类创新平台累计达458家,在建立实验室设备共享示范试点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薛其坤建议,要推动仪器共享立法,建立共享管理考评机制;要加强仪器分类管理,搭建重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要加强操作人员培养,完善技术服务人才队伍;要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仪器共享率。

  深港合作办学 ●深圳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实现创新开放发展,代表委员们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深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引进培养一批高端人才。深圳卫视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在前海、河套地区布局设立研究中心,面向大湾区建设,深圳技术大学将根据学校发展考虑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设立学院校区。徐扬生还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河套地区正就生物医学方面跟香港开展项目合作,在国际应用数学方面会专门设立中心与香港开展合作。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从“0”到“1”的基础研究成果需要科研人员潜心研发,主力军是高校科研院所,而从“1”到“10”的科技成果转化,则需要企业甚至是产业园区的加入。此外,科研工作者从科研起始就要有产业化的意识和行动,要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有机融合。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成果产业化领域突出。市两会上,院长樊建平特别关注成果产业化的问题,他建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具有产业带动特色的,深圳要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

  服务“双区”建设 ●着力提升创新引领力、硬实力、驱动力、支撑力和源动力,加快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和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的集聚地,这是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要求。这“五力”“五地”在市两会上多次被高校“掌门人”们提及,他们认为,这既是目标又是动力,高等教育要为深圳各个领域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同时要成为深圳“双区”建设最重要的策源地。

  

  记者 / 靳阳懿

  编辑 / 杨烨 潘纯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深圳市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