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立秋后儿童过敏性哮喘发作加速,现在开始做几个方法做预防

立秋后儿童过敏性哮喘发作加速,现在开始做几个方法做预防
2020年08月26日 15:25 新浪网 作者 健康师赵美糖

  秋天是儿童哮喘高发季,当孩子经常咳嗽、气喘时,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得了哮喘;但有些被医生诊断为哮喘的患儿,家长又常常不愿意接受孩子是哮喘的事实。那么究竟什么是哮喘呢?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儿经治疗缓解或自然缓解。当患儿有上述表现,除外其它引起喘息的疾病时,一般就可诊断为哮喘。有些年龄略大的儿童,会在发作前出现先兆症状,如流涕、喷嚏、鼻塞、鼻痒、咽部不适、眼痒、流泪等。

  

  特别需注意的是,有一种顽固性咳嗽,晨起和夜间较重,干咳少痰,久治不愈,这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即咳嗽变异性哮喘。如果孩子长期咳嗽难愈,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是否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并及时带孩子到呼吸专科门诊就诊,以防贻误诊治。宝宝们娇嫩的呼吸道招架不住,如何祛除咳嗽,很多家长特别害怕孩子生病,一生病就给孩子吃药,吃药不行就打针输液,孩子受罪,难受的还是做父母的,看着宝贝受苦,我心如刀割。有些家长的错误治疗更是给孩子体质造成了永久性伤害,越治越虚,越虚就越不好治,恶性循环酿成大错。

  什么是儿童过敏性哮喘

  儿童过敏性哮喘是指患者常具有对某些物质过敏的特应性体质,如吸入冷空气、花粉、尘螨等,进食鱼虾、牛奶等,或接触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当这些过敏原进入患者体内,便通过一系列反应,使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释放致敏活性物质,作用于支气管上,造成广泛小气道狭窄,发生喘憋症状。

  儿童过敏性哮喘诱发因素

  引起哮喘的因素如过敏、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环境污染物、情绪紧张、甚至气候和运动。由于儿童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健全,受外界环境变化使多种免疫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1、过敏

  过敏性哮喘的儿童多属特异性体质(过敏体质),多有婴儿湿疹或食物过敏史,其免疫系统对一些物质高度敏感,而这些物质对正常体质的人是没有影响的,如花粉,尘螨,霉菌、冷空气或动物皮毛等,甚至一些食物如鸡蛋,牛奶,海鲜,肉类,豆类等都能够引起过敏。

  2、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能够增加哮喘孩子的发作机会。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寒冷的季节里经常洗手和每年进行流感疫苗接种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儿童支原体感染由于病原体不易彻底消除,因此容易反复致病,反复支原体感染的儿童,由于感染对上呼吸道上皮粘膜的破坏,造成上呼吸道上皮细胞重组,气道高反应性,继而诱发过敏性哮喘或咳嗽变异,也叫变异性哮喘。

  3、气候条件

  

  儿童过敏性哮喘防治方法

  1、明确诊断,避免接触过敏原; 确定和控制触发因素,即产生症状及哮喘发作相关的因素,对成功的哮喘管理是必要的。当常见的可触发哮喘发作的变应原和刺激因素从病人的生活环境中消除后,可以预防哮喘症状及住院情况并减少用药。 在所有室内、外环境内作为触发因素的变应原和刺激因素中,最常见的是尘螨。烟草烟雾、有皮毛的动物、蟑螂变应原、花粉和霉菌。其他常见的触发因素包括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等。

  2、改善过敏体质;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合理的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达到治疗的效果,主要是针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和年龄较大的患者。采用欣敏康益生菌抗过敏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已有研究显示,抗过敏益生菌能够降低血清IgE抗体,具有刺激和调节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的功能。欣敏康益生菌所含唾液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至核内而释放大量细胞激素,属于先天免疫的一个环节,可通过增进免疫细胞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增进人体抗过敏的能力。

  

  儿童过敏性哮喘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

  1、应空气新鲜、流通,无灰尘、煤烟、漆气等一切刺激性物质。

  2、患儿多不耐寒,要调节合适的室温。

  3、室内做好不要放有香味的花草。

  4、家里不要养宠物,避免吸入或接触其皮毛引起哮喘发作。

  5、被褥温暖适中,枕头内不要填塞羽毛或陈旧的花絮,避免吸入引起过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