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热带往事:华语黑色电影新一章

热带往事:华语黑色电影新一章
2021年06月13日 19:37 新浪网 作者 锵稿

  一只新的“坏猴子”出没,果然又让大家眼前一亮。

  视听上的精致和叙事上的暧昧,构成了《热带往事》独特的迷狂气质。

  这是当下中国电影里日渐稀薄的电影本体主义在闪烁,也是新一代电影人仍然在努力同步于世界优质电影道统的证据。

  《热带往事》:华语黑色电影新一章

  文/子戈

  作者简介:枪稿主笔,就是个影评人。不在看电影,就在写影评。

  1

  《热带往事》上映了,它强悍的视听设计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部新人处女作。

  不过,看到片头的“坏猴子”标识,懂行的人也就明白了,这是宁浩主导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又一个成果。

  该计划自2016年诞生以来,经过几年运作,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不容小觑的一股势力。其特点有三。

  2016年,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正式启动。

  第一,发掘新人。

  在该计划已上映的四部作品中,就有三部是新导演处女作。包括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申奥的《受益人》,以及此次温仕培导演的《热带往事》。

  其二,资源扶植。

  这种扶植不是简单地前辈提携后辈,而是提供一种“平台级”服务。特别是凭借宁浩及其坏猴子公司在业内的影响力,帮助新导演获得更优质的创作资源。

  就拿《热带往事》来说,无论从台前还是幕后,都堪称豪华。

  主演囊括了彭于晏、张艾嘉、章宇、王砚辉等实力派;幕后更有杜笃之、朱琳等业内大咖助力……对新人导演来说,无疑是梦幻配置。

  《热带往事》拍摄现场,监制宁浩和导演温仕培正在盯着监视器。

  其三,类型多变。

  如果把整个72变计划看成一盘大棋,你更能看出宁浩的野心。他不止要出几个作品,推几个新人,更是要藉此带领一批年轻人奋力拓展中国电影的类型疆域。

  就已公映的几部作品而言,每一部都截然不同,且都是当下电影市场极为稀缺的“复合型”商业类型片及创作方向:《绣春刀Ⅱ:修罗战场》是有历史片格局的武侠片,《受益人》兼顾了犯罪、喜剧和爱情三种类型,《我不是药神》是类型化的社会写实文艺片,而《热带往事》则是以艺术探索为着眼点的犯罪片。

  《热带往事》还有特别的价值,因为它不同前三部,而是跳脱出了类型片的窠臼,去完成一种更深入电影本体的探索。

  2

  从艺术维度再看《热带往事》,我们可以把它和《暴雪将至》《暴裂无声》《南方车站的聚会》以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影片放进同一作品序列。

  为何如此?

  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底色。这一底色,正是近年来华语电影悄然兴起的一股“新黑色电影(Neo-noir)”浪潮。

近年来中国影坛里出现了一支数量不多而品质精良的新黑色电影队伍。(图为《暴裂无声》剧照)

  作为犯罪片的一个亚类型,“黑色电影”通常描述的是“个体因欲望而导致的堕落”。

  借由这一类型,创作者可以深入人性最幽暗的部分,去探讨深刻的存在主义议题;同时在外在上,这一类型又为影像调度、美术造型、光调设计、空间布局等提供了极致的发挥空间。

  这是近些年一批优质而严肃的中国青年电影人的集体追求,也是他们与国际影坛题材、风格潮流同步的体现。

  而在这一次的浪潮里,《热带往事》显得更为单纯直接,导演的全部心思都用在如何把一个简单故事以复杂的方式讲出来。换句话说,它是一部关于“视听语言本体”的电影,它雕琢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写就故事的那支“笔”。

  章宇饰演的盲人歌手唱了一首《Are You Lonesome Tonight》,致敬了华语经典《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能被戛纳选入“特别展映单元”——因为戛纳向来最注重的就是艺术探索,而我们看《热带往事》,也应该着眼于导演的视听技法,看他如何利用影像、声音、剪辑……营造奇妙的体验。

  3

  下面我就想从剧作结构、文本暧昧性、情绪塑造三方面来拆解这部电影。

  首先说“剧作结构”。

  《热带往事》的故事其实不算太复杂,讲的是由一起车祸牵连出的一桩凶杀案。

  如果按正常时序讲,这个故事原本平淡无奇,但是导演故意将时空打散、重组,使得原本简单的故事变得异常复杂。

  他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包裹在影片最外层的是个“回忆体”的结构,主人公王学明(彭于晏饰)在出狱前一天,开始了对整个案件的回忆。由这个大括号框起来的,就是具体的“回忆内容”,又分为两条线:第一条线是车祸当天发生的事;第二条线是之后发生的事。

  电影从主角王学明(彭于晏饰)的视角出发,延伸出了几条叙事线。

  细看之下,这两条线又各有不同。前者由于信息大量缺失,除了王学明的回忆外,还掺杂着他的梦境和想象;而后者牵涉人物众多,除王学明,还插进了陈耳警官(王砚辉饰)、梁太(张艾嘉饰)、女友(姜珮瑶饰)等人的视角,共同构成对真相的“注解”……

  由此,影片形成了“一外两内”的三线结构,而画面不断在这三条线之间跳跃,结构起整部电影。

  听起来有点复杂?

  影片最有趣的部分就在于此。导演利用剪辑点的设置,巧妙地将三条线勾连起来,使观众在时刻保持悬念的同时,又不至于迷失。

  具体说,勾连方式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通过“标志性声音”来勾连。

  比如车祸当天,导演特意安排了一段汽车广播的声音,是主持人在宣布乐透号码。

  这段声音起到两大作用。第一,提醒作用。每当观众听到它时,就会马上意识到这是案发当天的事;第二,这串中奖号码同时又起到“时间刻度”的作用,比如之前念到“第四个号码”时,画面切出,等过段时间再回来时,广播正在念“第五个号码”,由此组接起剧情……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导演正是反复利用这串号码,不断跳前跳后、错进错出,一点点拼凑起了案发当天的故事。

  第二类是通过“标志性画面”来勾连。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主人公王学明脸部状态的变化。案发当天,他的脸是干净的;案发后一段时间,他蓄了胡子且鼻梁有伤;又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打架,他的眼角和嘴角也都有了伤口。也正是利用脸部状态的不同,导演直观地告知观众当下是什么时间的故事。

  王学明的脸,起到的也是“时间刻度”的作用。

  王学明的脸上带伤,这是车祸刚刚发生之时。

  类似设计还有很多,此处不再赘言。

  这也是《热带往事》最表层的一个观影乐趣,就是通过导演提供的剧情碎片,在脑海中拼成一个完整故事,而每个观众得到的答案又可能不同。

  这也就带来了一个效果,也就是下面要着重讲的:文本的暧昧性。

  4

  在文本上,《热带往事》留足了解读的空间。

  这一方面是通过上述“非线性叙事”实现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情节上的大量留白,制造出暧昧的效果。

  最明显的例子是,片中的死者老梁究竟做过什么?被他锁起来的那一大袋子钱,是哪来的?他和杀手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这些在一般犯罪片里通通属于最核心的悬念,但在这部电影里却被彻底留白。这也为整部电影蒙上了一层看不透的阴影。

  再来,王学明是不是杀害老梁的凶手?

  这也是个说不清的事儿。

  不可否认的是,老梁的尸体上确实有两处枪伤,但这依然没法证明,他不是被王学明开车撞死的。

  王学明主动接触受害人的妻子梁太(张艾嘉饰)。

  还有,梁太和丈夫老梁的关系到底如何?

  我们知道,他们的儿子是因老梁漏接了电话,未得到及时医治而死,这对他们的关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老梁临死那天,他们究竟为什么而争吵,以致于气得梁太说出“你最好死在外面别回来了”这样的狠话?

  在这些说不清的关系里,又是否隐藏着真相的另一个版本?

  如此种种,影片透过大量模棱两可的叙述,一寸寸瓦解着整个故事的封闭性。

  更不用说,整部影片实际都来自王学明时隔八年后的“自白”——他自己一开始就说,“犯了什么(罪)进来(监狱)的?”每次讲都会讲得不一样。所以,这个不可靠的当事人的不可靠的回忆,也是影片最大的一处暧昧性所在。

  观众所看到的所有故事均是由王学明讲述,这是否是一种叙述性诡计?

  那么他的回忆是真的吗?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回忆只是他出狱前为寻求自我解脱而在潜意识里拼凑出来的?就像《记忆碎片》里的主人公所做的那样?

  这些问题,通通没有结论。

  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文本,接下来第三部分的“情绪塑造”,才显得尤为重要。

  5

  电影中的情绪是最难拍的,而《热带往事》又恰好是一部充满情绪张力的电影。

  抛开那些复杂叙事,这部电影实际在讲:一个负罪之人的自我救赎。

  主人公王学明开车撞了人,弃尸逃跑,因心怀负罪,他开始接近死者的妻子,并由此一步步接近真相。

  在整个过程里,导演始终在用视听语言外化主人公的内在情绪。具体可总结为:一个基调,四个阶段。

  先说一个基调。

  不难发现,这部电影有个贯穿全片的情绪基调,就是“躁动”。

  这种躁动不止来自燥热的天气,更来自主人公内心“灼人的秘密”。

  于是表现在影像上,你会发现,影片用了大量过曝、虚焦的画面,营造出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的视觉效果;据说摄影师甚至给镜头套上了丝袜,以增强画面的躁动感……

  电影使用了浓烈的色调和布光,来营造燥热的氛围。

  这是全片的大基调,而在此之上,主人公的情绪经历了前后四个阶段的转变,分别是“犯错、负罪、坦白、解脱”。而每次转变,都辅之以精准的视听语言。

  首先是第一阶段,犯错。

  那是案发当日,王学明把尸体推下土坡时,原本照在他脸上的灯光,瞬间熄灭,他的整张脸一下隐没在黑暗中。这一由明到暗的转场,也象征着他的内心已堕入深渊。

  紧接着是第二阶段,负罪。

  王学明逃离现场后,整日活在负罪感当中,他的意识总是不断回到案发当天,重历自己犯下的罪。

  最精彩的一场戏,就是王学明借修空调的名义第一次走进梁太的房间,看着悬在头上的钟表,他瞬间陷入回忆,车祸当天的场景一一浮现。等画面再次切回时,你会惊讶地发现,钟表的指针竟然丝毫未动。

  张艾嘉凭借精湛的演技赋予了梁太这个角色更多的层次。

  这一连串调度精准地呈现了王学明的处境,他是个被困在罪恶记忆里寸步难行的人。

  下面是第三阶段,坦白。

  经过一番挣扎,王学明终于鼓足勇气向梁太坦白。

  那是在墓地,而梁太告诉他,老梁其实死于枪伤。那一刻,乐队奏着欢快的旋律从车前经过。

  这一幕直接致敬了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只不过《牯岭街》是用一段激昂的军乐为一场失败的告白助兴,而《热带往事》中墓地里的欢快旋律则奏出了王学明内心的悲喜交集。

  到这里,王学明本可以彻底抽身,不再过问这件事。但最终,他选择继续追查事情的真相。

  陈警官(王砚辉饰)也在找寻受害人老梁的死亡的前因后果。

  因为此时的他已由一个被动等待审判的人,蜕变成了一个自我裁决的人。尽管在法律层面,他并没有真的“杀人”,但他内心的良知却驱使他去救赎自己萌生过的恶念。

  也正因如此,影片结尾,他才迎来了真正的“解脱”。

  只见走出监狱的王学明,再次回归了当初的干净模样,他开始纵情奔跑,跑向阳光深处,而镜头始终温柔地追随。

  那一刻,他终于逃离了“罪恶记忆”的牢笼,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

  6

  由多线交织的剧本结构,制造出充满暧昧性的文本,再经由光影、镜头调度、配乐、动作设计等元素来呈现人物的复杂心理,由此,《热带往事》构建起自己独特、自洽的美学系统。

  准确说,它就是一部“视听体验型”的电影。它不以故事作为邀请,而是以视听语言作为入场券。

  而温仕培作为一个新人导演,敢这么去“玩”,也是不多见的。这一方面体现他的创作胆识和意识,另一方面也是背后的有力制片团队给了他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

  导演温仕培、监制宁浩、演员王砚辉(从左至右)正在监视器上观看拍摄片段。

  可以想见,如果把他这一套视听技巧,用在一个更纯熟的电影文本上,势必能迸发出更强的力量。

  中国电影市场应该给予更多新导演探索、试错的空间,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不需要下一个宁浩、下一个毕赣,我们需要的是不断有标新立异的新导演站出来。

  编辑/徐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