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望月亮治妇科病的新思路——随月之盈缺来“调经安胎”

望月亮治妇科病的新思路——随月之盈缺来“调经安胎”
2025年02月23日 09:16 新浪网 作者 太极本草

  望月亮治妇科病的新思路——随月之盈缺来“调经安胎”,顺应自然而事半功倍

  随月亮盈缺调治妇科病的体会

  笔者学习先父经验,随月亮盈缺调治多种妇科病证,如上弦调经、下弦安胎、月望逐瘀、月朔止带等,顺其势而调治,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介绍如下:

  一、上弦调经,温养补益为主

  经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脏虚。”(八正神明论)

  说明了上弦时月由缺渐盈,人亦相应这个规律,阴津营血正处于生发之时。因此利用这一时机,对血虚、血寒的月经后期、血虚或肝肾阴亏的痛经、气虚的月经先期、肾虚的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属于虚寒者的月经过多、过少、闭经等症,采用益气养阴,温经养血,滋补肝肾等法,得其时而调之,功效甚捷。

  例

  李×,女,27岁,教师,诊于乙丑年三月初六甲午。患者17岁月经始潮,经行后期,每次推迟至45天以后,量少色淡,少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平日体倦乏力,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曾服用桂枝茯苓丸、当归片等效果不显。此为气血两虚之证,治以养血益气。

  八珍汤加味

  熟地12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炙草6克,丹参10克,枸杞10克,香附10克,茺蔚子6克,三剂,嘱其在上弦时每日一剂。

  二诊(三月廿五癸丑):服上方后月经随即而至,经色转深,量较前多,腹已不痛。药证相合,效不更方。嘱其下月上弦时照原方继服三剂。三诊(五月初三庚寅):服上二剂月经应期而至,色、量均正常,腹不痛,精神面色好转。为巩固疗效,嘱其下月上弦时再服二剂。

  二、月望逐瘀,理活通消是法

  经曰:“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八正神明论)

  是指月亮满盈之时,血气旺盛则极。此时不宜采用补益固涩收敛等法,以免使血浮扬溢而留滞于脉络。

  所以在月盈满之时,对于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等引起的月经后期、闭经、错经以及癥瘕等证,分别采用温经活血、理气化痰、祛瘀通经等法,疗效亦较平时为好。

  例

  田××,女,36岁,农民,甲子年九月十一日来诊。

  诉说一年前争吵,月经延期至50天而至。又因经时劳累而致月经量多,色暗有块,连续八九日不止。经一医以举元煎加阿胶、血余炭、小蓟炭、地榆炭、棕榈炭等药二剂后经血止。

  随后月经至今未潮,但每月之内或衄或便血,且小腹憋闷,有时刺痛,头晕,口干。舌质暗,舌边有瘀点,苔薄腻,脉沉涩。先后服用犀角地黄汤、丹栀逍遥散、桃仁承气汤等加味,效果不显。

  患者前因气滞经水延期,后虽得通,又用收涩之剂固涩,今观舌,脉均有瘀血之象,证属瘀血阻遏,经水不通。拟活血逐瘀。

  少腹逐瘀汤加减

  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元胡6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桂心6克,牛膝6克,茺蔚子10克,蒲黄(包)6克,五灵脂6克,三剂,嘱其在月圆时服。

  二诊(九月廿一日壬午):服上方二剂,少腹窜痛,月经来潮,下黑色瘀块及小量粘稠经血。三剂后经血转暗红,已无块,腹已不痛。五日后经净,头晕、口干均有好转。诊其脉已不涩,舌边的瘀点已去。经痛瘀去而愈。

  三、下弦安胎,固摄安保为重

  本期月由满盈逐渐转缺,经血已过,营血始衰,此时正是受孕的良机,如果因冲任之气损伤,或脏腑功能失调而影响冲任脉不能固摄,除不易受孕外,每有月经淋漓不断,或受孕后胎动下血等症出现,所以在本期内根据病证之不同,以调气血固冲任为主,选用补气摄血,温经养血,固肾安胎等法治疗。

  例

  石××,女,29岁,乙丑年三月十一日己亥就诊。婚后6年一直未孕(男方检查无病)。言婚后月经量少于婚前,且小腹有冷感,精神疲惫,腰酸腿困,小便清长。近一年来因家庭纠纷而致精神抑郁,月经错后,乳房憋胀,舌胖苔白,脉沉弦。先后用过女金丹、定坤丹等罔效。证属肾虚肝郁。

  艾附暖宫丸合开郁种玉汤加减

  当归12克,白芍6克,川芎6克,熟地6克,焦艾6克,桂心6克,香附10克,续断12克,白术12克,茯苓6克,茺蔚子12克,吴萸6克,生草6克,四剂,嘱其在月下弦时服。

  二诊(四月十六日甲戌):服上方四剂,精神好转,今日月经已来潮,诸症均好转,舌正,脉虚弦。前方已效,嘱其每在下弦时续服四剂。四个月后身已有孕。

  四、朔时止带,除湿健脾补肾

  经曰:“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八正神明论)

  说明了本期内血气减少,经气亏虚,病邪易乘虚而侵,冲任受损,带脉失约,而出现腰痛、带下、少腹胀痛等症。

  因此本期内可选用:升阳健脾除湿、清热利湿以及补肾束带,填补冲任等法。

  例

  石××,女,38岁,教师。甲子年十月廿二日壬子就诊。二年来带下色白量多,质清稀,味不重,月经后期,量少,伴有四肢发凉,腰背酸困,头晕耳鸣,夜梦多,小便频数等症,舌胖色淡,苔白润,脉沉弱。证属肾虚带下。

  内补丸合水陆二仙丹加减

  芡实12克,金樱子12克,鹿角霜15克,菟丝子12克,桂心6克,巴戟天10克,桑螵蛸10克,沙苑子10克,益智仁6克,升麻6克,生草6克,黄芪15克,四剂,嘱其在28日月空时服。

  二诊(闰十月廿一日辛):服上方四剂后,带下若失,四肢小腹已无冷感,精神亦佳,月经应期而来。继服上方二剂,以资巩固。

  结语

  随月亮盈缺的补泻法,《内经》原意是指针刺,先父从中受到启示,用于调治妇科疾病,取得明显疗效。一般治疗月经病,服药日期多根据月经周期而定,如果不是以月亮盈满为潮者,亦可借助于现代医学人工周期疗法,有意地改变一次月经来潮,以后则可用本法调治。

  根据人体阴阳气血消长盛衰,选择时期,顺其势而治之,可以明显地提高临床疗效。从而进一步体现了《内经》天人相应学说的科学性和临床指导意义。故笔者认为,对于祖国医学中蕴藏的这些宝贵经验,应进一步挖掘、整理,并通过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研究,探讨其作用机理,使之不断完善与提高,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月经妇科病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