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学生李莫默战“疫”:30天拍300条短视频,看见民族凝聚的脊梁

大学生李莫默战“疫”:30天拍300条短视频,看见民族凝聚的脊梁
2020年05月20日 21:14 新浪网 作者 尖教吧

  大学生李莫默战“疫”:30天拍300条短视频,看见民族凝聚的脊梁!

大学生李莫默战“疫”:30天拍300条短视频,看见民族凝聚的脊梁

  对于大学生李莫默来说,这个假期让他清晰地在那些眼泪与风雪中,看见了那些民族凝聚的脊梁。

  1、选择

  这个假期是割裂的,他的日常穿梭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世界,就像镜子的两面。

  一面是现实生活的无奈。窗外炮仗剧烈燃烧过后的火药味还残留在空气中,家中饭桌上大年三十年夜饭的残炙尚未全部撤下,一夜之间“疫情”却已经成为关注度的代名词。

  晚饭过后,李莫默在微博上关注着新冠疫情的最新消息,己亥年腊月廿九,湖北武汉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封城。

  他和无数人一样处于焦虑、无措、恐慌等不良的情绪之中,每一天在疫情数据的变化中充满未知和变数,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混乱和失序生活,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

  一面是投身战“疫”中的希望。如果不是一位传媒人,他也会将闭门不出、居家防疫成为他生活的基色。

大学生李莫默战“疫”:30天拍300条短视频,看见民族凝聚的脊梁

  但是李莫默是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19级影视摄影与制作(电影)专业的学生,他根本坐不住。

  他看着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新闻资讯和现实中民众前所未有恐慌的恐慌情绪,这失控的一切,让李莫默觉得自己或许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有传媒人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李莫默做出了一个选择,主动请缨支援家乡沈阳市委宣传部做好抗疫宣传工作。

  于是,在庚子年正月十二,午夜的钟声即将敲响,李莫默的沈阳工作室里灯光却依旧亮如白昼。

  李莫默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抗疫战斗中……”,但很快淹没在各种动态里,各色各样的消息中人们谈论着疫情和N95口罩,“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恐慌的情绪在传播”,他这条字数不多的朋友圈消息悄然预示着一场战役的打响。

  他和他的团队在无数浓稠得看不清五指的深夜里奔跑着,投身沈阳的战“疫”中,他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对未来充满了鲜活的期待。

  李莫默很难说清楚当他和他的团队郑重地在请战书上按下手印的那瞬间,有什么东西凝聚了起来,或许是传媒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亦又或许是媒体工作者的情怀与使命,总之有些不一样了。

大学生李莫默战“疫”:30天拍300条短视频,看见民族凝聚的脊梁

  2、眼泪

  当疫情侵入矗立于边陲之地的沈阳时,为了保卫这座大城,一场场“巷战”打响,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战士:不幸中招并与病毒搏斗的患者,每天进入污染险地的医护人员,转运和服务患者的工作人员,日夜赶工建造医院的一线工人,挺身而出奉献力量的志愿者,他们参加了这场保卫战,见证了这场保卫战。

  千千万万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一个个细节,涓滴汇集,成就共和国的一段战疫史。

  疫情发生以来,来自社会各界的千千万万逆行者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场抗“疫”大战之中,在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仅仅是公安部门就有九十五名警务人员牺牲在抗疫一线,多是因为劳累过度。

  坚守在抗疫一线,警务人员任务剧增,尽管多地采取“强制休息令”等措施保障一线工作者身心健康,但一线人员的超负荷工作早已渐成常态。

  李莫默印象深刻的画面,就是有一名在工作岗位从大年三十连续20天没有与家人见面的人民警察在接受李莫默团队采访时,落下了眼泪。

  “疫情过去之后,我最想见到我的父母,见到我的妻儿孩儿”,话还说完便哽咽地摆摆手,铁骨铮铮的北方男儿的眼泪包含了太多东西,是他前对家人的思念,后对人民的负责,更是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

大学生李莫默战“疫”:30天拍300条短视频,看见民族凝聚的脊梁

  3、守望

  “普通人,照亮普通人”。

  疫情如同一场黑风暴,席卷了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在这冰冷残酷之外,还有同样普通的人在努力地钻木生火,用温暖的火光烘热脚下这篇土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李莫默和他的团队所选择的对象身份迥异,大多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一线抗疫普通工作者。在不计其数的一线工作者中,特殊职业的防疫工作者是其中能够统计的一部分,更多的志愿者隐藏在新闻庞大数据的背后,而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拥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父母。

  为人父母最担心的或许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他们身后的孩子。在这期间社区卡点站岗的志愿者里有个人很特殊,初中生,十四岁。这个年纪本该像同龄人一样,被要求减少外出避免传染,但他不愿意待在家里,主动要求和父亲一起来到防疫一线,父亲也很支持,小朋友给的理由很简单,只因为“我父亲可以,我也没问题”。

  每次李莫默采访结束回家的路上,天雾蒙蒙的,安静,空无一人,只有几辆疾行的车辆和李莫默擦肩而过,但他始终记得小朋友的那双眼睛,“很亮很坚定”。

  怀抱希望,当每个人都挥舞着手中的灯筒,照亮来时的路,相助守望,绝望的孤岛也将连成大陆。

大学生李莫默战“疫”:30天拍300条短视频,看见民族凝聚的脊梁

  4、战果

  从1月25日至2月25日,李莫默和他的团队在沈阳的抗“疫”成果,是日均10条视频,30天,300条短视频,最终汇成一部10分41秒的短片。

  在为期一个月的拍摄中,“步步都是艰难的”。

  他们用镜头记录人间大爱,成为这场战“疫”的生动注脚。影片里的战役残酷却真实,病毒面前有死亡有威胁,有绝望有哭泣,但更多的是不辱使命的坚守与众志成城的希望。

  “未来总会来的”。愿景虽简单,做到共情传递却并不容易。一切都和以往不同,在疫情的重压之下,在失去至亲的痛苦和病毒的威胁下,李莫默和他的团队想要通过影片传递些温暖的东西,是必胜的决心,也是无限的憧憬,“哪怕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至少我也应该做些什么”。

  在确定与《我不是药神》影片中摘口罩的创意共联之前,李莫默对于以怎样的表达形式来传递他的美好愿景毫无头绪。和团队整夜的讨论让他无比焦虑,他明白结尾对于整部作品意义的重要性,就在他们要采取其他的创作形式的时候,专业课上所学的艺术互通给了他灵感。

  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是他最喜欢的电影,其中有个片段是病人站在路边目送程勇进监狱时,纷纷摘下口罩的镜头。

  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提议,用家乡人民自己录制的摘口罩的镜头组成一面人墙,借此形式来表达广大百姓对疫情的重视与希望,也能表达出百姓对战胜疫情的信心。

  超过三百位志愿者,视频采集历时三天,最终凝缩成影片结尾短短的二十秒的,是“希望”。

大学生李莫默战“疫”:30天拍300条短视频,看见民族凝聚的脊梁

  5、蜕变

  一个月的时间让李莫默离他心里的那个媒体工作者的标准样板更近了一点。

  在刚接触这行的时候,责任、担当、正能量就被李莫默认为是一个传媒人应该具备的素养,这三个素养在李莫默团队拍摄、制作抗疫视频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结束拍摄的时候,和他合作的宣传部门,对他的团队提出了高度的赞赏,赞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传媒人的责任与担当。

  李莫默很惊喜,在这个过程里他能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在爬升,虽然保不齐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变化,但是在他用媒体人的担当送去一份防控阻击战的希望的那个瞬间里,他有了一种信念,能够更有力量地去进行内容输出,不断尝试新东西。比起用漫长的时间等待下一次机会,更重要的也许是持续产出,“也许不会是最瞩目的那个人,但是我争取每一次出现,都会有一些进步吧”。

大学生李莫默战“疫”:30天拍300条短视频,看见民族凝聚的脊梁

  这次疫情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次特殊的经历,对于李莫默而言,更是一次成长,他对于传媒人的担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第一次以媒体工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其中,感受到了媒体人的精神与力量,看到了传媒人的责任与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