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曾国藩:以良心为准则,不欺骗自己的内心

曾国藩:以良心为准则,不欺骗自己的内心
2020年06月02日 09:30 新浪网 作者 春风何忆

  曾国藩:以良心为准则,不欺骗自己的内心

  曾国藩与弟弟曾国荃的关系非常好,但有一次却对弟弟很不满意,而且还很严厉地斥责弟弟:“你这是在欺骗自己的内心,还是在欺骗朝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曾国荃到底做了些什么事,让曾国藩如此生气呢?

  这件事还得从曾国荃被任命为浙江巡抚说起。

  曾国藩:以良心为准则,不欺骗自己的内心

  01 古代官场的“矫情文化”

  在古代,很多官员在接到任命之后,都要再三推辞一番。即使这个官职是自己渴望已久的,也要编出一大堆理由,说明自己能力不够,不足以担任这一官职。

  当然,这只是他们以退为进的一种手段,如果朝廷真把任命收回去,他们肯定会长吁短叹、后悔不已。

  这就是古代官场固有的“矫情文化”,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陋习。

  民国时期,袁世凯在称帝之前就曾一连三次辞谢,仿佛他真不想称帝,只是被逼无奈而为之。其实他为了称帝,不知使用了多少手段,下了多少功夫,才达到这一目标。在他内心深处不知有多么渴望,私下里也不知道演练过多少次。

  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官场的丑态。

  曾氏两兄弟生长在这样的官场文化中,自然也无法免除俗套。在受到任命时不免也会矫情一番。

  曾国藩:以良心为准则,不欺骗自己的内心

  02 曾家兄弟的辞谢之争

  曾国荃被任命为浙江巡抚,他写信与兄长商议如何辞谢。但同时又在公牍上署上了“浙江抚部院”的新职衔。曾国藩看到信后,对弟弟这样做法很不满意。

  在《致沅弟·以方寸为严师》中,曾国藩这样说到:“辞谢一事,本可浑浑言之,不指明武职京职,但求收回成命。”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对辞谢一事所持的态度,那就是走个过场的事,不必当真。

  “昨接弟咨,已换署新衔,则不必再行辞谢。”这实际上是一句气话。既然你已经写上了新官衔,何必还要再多此一举去请辞呢?

  “今业已换称新衔,一切公文体制为之一变,而又具疏辞官,已知其不出于至诚矣。欺方寸乎?欺朝廷乎?”

  曾国藩很严厉地斥责弟弟:“你这样的请辞不是出于真心,这是在欺骗自己的内心,还是在欺骗朝廷?”

  那么曾国荃这么做到底是想不想辞官呢?

  就在不久之前,曾国荃还曾经劝兄长不要矫情辞官,如今为什么自己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呢?

  其实曾国荃请辞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有可能他此时一心想的都是金陵城,无暇顾及浙江的民政事务,但他又舍不得这一高位,因此假意辞谢一番。

  二是曾国荃出身比较低,如今受到重用,如果不辞谢一番的话,似乎显得有些不够谦虚。

  不过这些想法只不过是自欺欺人,曾国藩已经看透了弟弟的想法,因此告诫弟弟不要欺骗自己的内心,而要“以方寸为严师”。

  曾国藩:以良心为准则,不欺骗自己的内心

  03 以方寸为严师

  曾国藩的信中列举了做人应该畏惧敬慎的几件事。

  “吾辈所最宜畏惧敬慎者,第一则以方寸为严师,其次则左右近习之人,如巡捕、戈什、幕府文案及部下营哨官之属,又其次乃畏清议。”其中第一条就指出,人要以方寸为严师。

  这里的“方寸”,是指“有原则、懂进退、知分寸”。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遇到问题或者重大选择时,应当尊重自己的内心,看看处理的结果是否无愧于心。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方寸,做人做事不守原则,不遵从规矩,只是一味地为利所趋,虚以委蛇,那么他就危险了。所以,做人做事,贵在心中有方寸,行事有方圆。

  这句话对于我们而言,也有一定的警示和提醒作用。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良心为准则,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欺骗自己的本心。

  对于那些意图不轨的人,在做坏事时,也许能骗得过其他人,但却骗不过自己的内心,一定会心生愧疚的。

  所以,只要一切以自己的良心作为准则,就一定会减少犯错误的次数,就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