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吃了一次火锅脑洞大开,画出熊猫“浮世绘”,获得国际设计界大奖

吃了一次火锅脑洞大开,画出熊猫“浮世绘”,获得国际设计界大奖
2020年10月24日 23:01 新浪网 作者 陈洪标写字说画

  陈洪标|文

  吃了一次火锅脑洞大开,画出熊猫“浮世绘”,获得国际设计界大奖!

  

▲酷似关晓彤的成都一奶茶店90后收银妹。

  1、熊猫“浮世绘”?

  初看这幅作品(见下图局部),给人的感觉眼花缭乱,乱得有种涂鸦和拼凑的感觉,简直是“浮世绘”画风。

  尤其通篇和辣椒油一样火红的色调,还有小龙虾和会打弯的长辣椒,以及一副打出十三幺的麻将牌,还有两幅四川方言“对联”,满满的地域味,也难以阻挡浓浓的生活味,倒是很接地气。

  

  比如“过巴适滴生活,打麻将恰火锅”这幅就很有意思。“巴适”是四川方言,意思是指很好、舒服、合适;也是指正宗、地道。“恰”是吃的意思。

  打麻将恰火锅,别觉得奇怪,这在出美女的成都、重庆等地,却是人们的日常生活。

  到茶馆喝碗盖碗茶,听听川剧,吃个火锅,来点小吃,打打麻将,所以有人把成都人的慢节奏生活归纳成三个词:喝茶、吃火锅、打麻将,尤其是边吃火锅边打麻将,巴适得很!

  

  “打出十三幺,来恰瓷熊猫”这幅按字面上的意思就有些难懂了。“打出十三幺”可以懂,四川是大熊猫养殖基地,“瓷熊猫”是当地的旅游纪念产品,但“来恰瓷熊猫”,这是什么梗?而且和前者又有什么关系?难道这就是作者的创意?

  

  2、吃了次火锅脑洞大开

  有悬念,让人不能一眼看懂,这是对的。

  你可以把它称为之内涵。

  所以,当这幅作品出现在超过70个国家上万件参赛作品中,其中不乏有来自全球的专业设计师和设计公司的作品,也能够脱颖而出,获得了国际设计大奖——2020年德国红点奖。

  

▲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通知邮件。

  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已有66年历史,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也是全球工业设计和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在评委的眼里,这幅作品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它提取了成都传统的饮食、熊猫、方言、娱乐等生活元素,将它们与景德镇陶瓷元素进行组合再设计。

  

  它不仅呈现出一套内容丰富、形式独特、生动有趣的“瓷熊猫”品牌辅助图形,而且“红黑组合的图形极具个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传递信息,实现了作品与受众的良好沟通,并很好地传递了情感。”

  

▲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学生杨沛。

  怎么样,这评价够高了吧!不过令人诧异的是,这幅作品竟然出自一位大学生之手,他叫杨沛,就读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而且这只是一个专题设计课的课程作业。

  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个创意竟然因杨沛吃了一次火锅,脑洞大开所激发的灵感。

  在刚开始,杨沛为了完成这次课程作业也忙得焦头烂额,想把传统文化和饮食元素搞在一起,做了很多种尝试都不尽如人意。

  

  后来在和同学一起吃火锅时,在餐巾纸上涂鸦,不经意间,触发了灵感,找到将两者整合在一起的办法。

  3、名师出高徒

  有了灵感,也只是个开头,后面的设计,各种元素的提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一个学生是如何把灵感落地,转化成为设计作品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名师之下必有高徒。

  

▲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杨超。

  如果是别的学生,这是一件难事,但是对于杨沛来说,这并不是难事,因为杨沛有一位很牛的指导老师杨超。

  杨超是中国知名的青年设计师,他专注于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视觉传达设计研究,设计作品先后获得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大奖160多项,包括国际设计界三大奖在内。

  

  其中他设计了一部书《China Says——景德镇瓷说》,先后获得了德国IF设计奖、意大利A设计奖、美国洛杉矶IDA国际设计竞赛金奖、德国卡塞尔设计艺术节最佳作品奖等6个国际顶级大奖。

  

  作为班长的杨沛,可以说很受杨超的喜欢,他不仅善于观察,而且具备超强行动力。

  他设计的作品先后获得首届韩愈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平面类优秀作品奖、第28届时报金犊奖大陆佳作奖、“与爱同行·抗击病毒”全国“战疫”海报设计大奖等。

  

  他的毕业作品《鱼和他的一百个家》(见上图局部)更令人惊叹,作品采用多元化图形设计的手法,通过不同的图形表现方式和色彩效果,把100件海报组合在一起,一个整体系列的效果,传达了多个角度的海洋环境问题。

  通常毕业设计的海报只需要做3-5张,国际设计竞赛也就3张,很少超过8张,而杨沛的毕业设计海报却做了100张。这让指导老师杨超都为之赞叹,认为100张海报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不出所料,该作品以绝对优势入围第13届“台北设计奖”。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