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秦长城是400mL降雨量分界线,这说法刻舟求剑!荒诞滑稽

秦长城是400mL降雨量分界线,这说法刻舟求剑!荒诞滑稽
2020年08月30日 15:13 新浪网 作者 傲慢的我是那么的帅气

  近几年,有很多研究文化历史的学者,甚至有文化名人——比如矮大紧,提出这样一个说法,甚至下过这样一个结论:

  对照气候测量,秦长城是按照当时400mL降雨量的分界线建造的,雨量的不同导致了主要生产方式的不同,所以成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边界线。

  这种说法看起来运用了科学方法,实际上却是刻舟求剑———刻着现代的雨量线,去求证相隔了2000多年的边境线建筑,荒唐可笑。

  

  槽点如下:

  1.这些学者提出的400mL降雨量分界线按照20世纪和21世纪本世纪初的气候标准进行测量的。

  秦汉时代(甚至唐朝)的气温、降水、植被分布,跟近现代完全不是一回事。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经提出:三国故事里面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是假的,是古人杜撰的,因为河南这样的中原地方,气候太冷,大象是没有办法生存的。

  而实际上,前几年考古学家就在河南地区发现了自然的象冢,象冢是大象自觉濒临死亡以后会回归到地方,只有在有大象族群大量活动的领域,才会存在。每个人都会说错,包括大师陈寅恪。

  有大量大象生存活动,说明当时的河南至少是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

  

  2.唐朝的气温依然很高,广东地区甚至出现了吃人的大鳄鱼

  秦汉的气温线都是很高的,比唐代要高,然而唐代,气温依然不低。广东的潮州等地曾经过出现吃人的大鳄鱼,在那做官的韩愈专门写了《祭鳄鱼文》。有人曾经说,韩愈写的大鳄鱼应该是扬子鳄,而实际上扬子鳄性情温和,根本不伤人。

  伤人的是生活在更高温度水域的其他鳄鱼,比如湾鳄。

  3.最近网上流传的全球变暖将带中国气候回西周时代,也验证了这些观点。

  这些观点已经得到了认可,最近网上流传的全球变暖气候讨论,核心讨论就是大量降雨往内陆移动,均认可了这些观点。

  至于那些拿着今天的数据动不动就有大发现的所谓大咖们,该歇还是歇着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