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打工仔到“缅北毒王”,5年获利4亿,被捕时他撂下一句狠话

从四川打工仔到“缅北毒王”,5年获利4亿,被捕时他撂下一句狠话
2022年01月10日 11:37 新浪网 作者 晓读夜话

  2001年4月23日,来自中国的12名缉毒警察从缅甸木姐镇警察局一出来,就将这两个同样体型、同样身高、同样装扮、同样戴着黑色头套的男子分别押上了两辆一模一样的越野车。

  就连在场的12名中国民警,也不是都能确定其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缅北大毒枭谭晓林。

  一个谭晓林,为什么要变成两个?本是一次正常移交,为何要弄得如此神秘?关于这一切,还要从谭晓林由一位四川普通打工仔到“缅北第一枭”不可思议的人生巨变说起。

  

  01

  谭晓林,原名谭明林,1962年出生在四川内江地区一个叫做回澜镇的穷山沟里。谭晓林的父亲谭光华本是40年代末的高级知识分子,却因时代变故被下放老家当了一名代课教师。期间,妻子不幸早逝,只为他留下了嗷嗷待哺的两子一女。

  三年后,谭光华续娶了当地的一个盐商之女,在婚后又添一子,这个孩子正是谭晓林。

  谭晓林的童年,见证了一家人最深刻的苦难。当时谭家已经败落,一家人全靠父亲帮别人写写东西,母亲在家做点手工以糊口。

  拮据的生活撑到谭晓林13岁那年,雪上加霜,谭晓林的父亲病故。当时二哥上了大学,大姐和三哥当了知青,人多地少,全家人一年只能分到10斤谷子,养家的重担全部落到了母亲身上。

  谭母因为没日没夜操劳,加上长期只吃红薯充饥,患上了糖尿病,这让从小就与母亲亲厚的谭晓林很是心疼。

  有一次,谭晓林放学回家,发现母亲纳的鞋底上满是鲜血,他突然意识到常年劳苦不仅把母亲折磨老了,还熬坏了她的一双眼睛。听母亲嘴上说着不碍事,谭晓林心如刀割。眼看最亲近的人受苦却无能为力,谭晓林第一次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

  

  正因如此,中学都没毕业的他固执地辍学了,只为减轻母亲的负担。不久后,谭晓林在父亲一位老友的帮助下,在乡供销社找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期间,他常到广州、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进货。

  和商人们打交道久了,也见多了“大世面”,心思活络的谭晓林也耳濡目染学了不少“生意经”。这时候的他已经不甘于只做一个打工仔。

  1982年,谭晓林在冒险辞职后跑到江浙一带,把当地的塑料凉鞋大量批发到了气候炎热的四川卖。事实证明,谭晓林的确有经商的天赋,这几个来回,一下子让他赚到了10万元,那年谭晓林只有20岁。

  第二年,生意上的几个朋友听说他“上道”,又邀他入股了一个药材经营部。有了上次成功的经验,谭晓林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他不仅把所有血汗钱都押了进去,还在进货单上加上了罂粟壳。

  可这种勾当的获利空间虽大,但风险也高。不久后,谭晓林和朋友的药材部就因非法经营被警方查获,一行人血本无归。唯一让谭晓林庆幸的是,那个被抓的朋友没有在关键时刻供出他来。

  1983年的除夕夜,就在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团圆欢庆的时刻,生意失败的谭晓林像一只过街老鼠般,流落到了云南瑞丽边境的一家小旅馆。

  那一整天,他只吃了一碗面条,听着窗外人家的鞭炮声,摸着兜里仅剩的几块钱,他格外想念千里之外孤独的老母亲。那一刻,谭晓林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做个有钱人衣锦还乡!

  就这样,谭晓林在云南又没头没脑地混了两年。新的生意虽无起色,不过由于谭晓林为人机敏、又好交际,他倒是结识了若干贵人。1985年,其命运再次迎来转机。

  

  02

  这一年,谭晓林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参加了云南上流社会的一场生日宴。也正是在这个宴会上,他遇到了一位秀美的华人姑娘杨妹,对她一见倾心,机缘巧合之下,谭晓林成为了她生意上的助手。

  在两人的朝夕相处中,谭晓林表现出来的机敏、胆识,很快让他获得了杨妹的青睐。而杨妹的陪伴、倾听,更是让谭晓林这样一个流浪已久、很少被正眼相待的穷小子感动不已。半年后,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1987年,谭晓林和杨妹在缅甸结婚,这场婚姻也改变了谭晓林一生的命运。因为杨妹的父亲是时任缅北财政部副部长的杨国栋。而杨国栋背后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缅北地区隐藏的大毒枭。

  谭晓林的人生第一次和“毒”这个词发生了关联,但那时的他还没想到今后的自己会踏上一条贩毒的不归路。

  婚后,谭晓林移民到了缅北,在岳父一家的经济支持下,做起了木材生意。凭借自己的经商天赋,加上岳家的资源人脉,谭晓林的生意很快做得风生水起。期间,妻子还为他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女儿。

  虽然身在金三角这样一个险恶的地区,但是每天能和老婆孩子厮守在一起无忧生活,享受天伦之乐,谭晓林认为这样的人生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生活却在1995年给了他猝不及防的当头棒喝。

  

  多年后,当谭晓林在监狱里讲起这段经历时,他的脸上不再是以往谈什么都云淡风轻的神情:

“1995年的1月,我跟随合作的老板进山去勘察修路,准备开伐柚木,一去就是三十多天没有回家,妻子担心我遭遇了危险,就带上大女儿去找我,天黑就借宿在亲戚家。”

  说到这一段的时候,大抵是触痛了内心深处的疮疤,谭晓林的眼角竟泛起了一丝泪水,他说:

“当天晚上亲戚外出,家中只留下了佣人,天刚亮时,几个窃匪摸进去偷东西,正遇上我妻子出来开门,结果他们一根柴棍打到妻子的后脑勺上,等到家中的佣人发现时,妻子已经因为失血过多而去世了。”

  每每想到妻子是拖儿带女,为了寻找自己才不幸罹难,谭晓林就耿耿于怀、悲痛不已。妻子的离世,给谭晓林造成了很大的刺激。

  生活一下子失去情感的支柱,未来也就一下子变得渺茫而不可知了,当谭晓林再回望同样一片山野,他已经看不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期待了。相反,他在漫山遍野的罂粟花中,看到了一个个干毒品的人一夜暴富的刺激。从此,谭晓林对小本生意失去了耐心。

  妻子去世后不久,谭晓林就将家从勐古搬到了中缅边境小城木姐,并以这里为起点,走向了一条成为“缅北毒王”的不归路。

  

  03

  1995年7月,谭晓林跟着一个叫做陈孟堂的人,尝试了人生中第一次贩毒——将98斤海洛因在缅甸装车,运往中国广州交货。

  由于是第一次任务,陈孟堂只让谭晓林负责装货、电话交接,运输工作由他侄儿负责。但是这车毒品后来在保山被边防武警查获,谭晓林也被供出,还上了云南公安机关的境外贩毒人员名单,吓得他赶紧躲到了缅甸的纵深处。

  不过任务虽未成功,谭晓林还是收到了陈孟堂给的10万元,这让他觉得十分刺激。谭晓林后来也对失手的原因做了总结,决定先将“业务”放在境内做,等时机成熟了再出境做。

  谭晓林第一次贩毒成功是在1996年初,他与另外一名毒贩合作,将北金三角中心地带购得的80公斤海洛因运到缅甸的艿莫沙贩卖。

  毒品价格在生产地是2000元一公斤,贩到艿莫沙则可以卖到三万元一公斤。第一笔生意成功后,谭晓林和他的同伙各分得了112万。

  尝到了甜头的谭晓林就像一个吸毒上瘾的人,从此一发不可收。当然,作为毒枭,他也明白“利润越大,风险越高”的道理。因此,在走货方面,谭晓林始终慎之又慎,秉持从不抛头露面,只负责远程指挥的原则。这样一来,即使出了事,他也能把一切推得干干净净。

  

  谭晓林在办公室里放了二十多部手机与电话,专门用来跟跑货的马仔联系。这些号码,谭晓林不用查都烂熟于心。一旦出现了某部手机打不通或者占线的情况,就说明对方出事了。为了防止运货马仔被警方一网打尽,谭晓林还有一套相应的防范对策。

  具体操作就是每个马仔走货前都取一个假名,如果被抓,要求跟下家联系或是接听电话就报真名,这样对方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除此之外,为了迷惑警方,谭晓林还想出了大量贩毒过程中的暗语,以迷惑缉毒警察,比如海洛因叫“玻璃”,麻黄素叫“豆子”,昆明叫“阿昆家”,广州叫“老周家”……

  凭借这一套精心研制出来的“策略”,谭晓林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就积累了数亿的巨额财富。

  都说“人有了钱,就想有权”,谭晓林也不例外,此时随着他的数亿资产飙升的还有他想要进军政界的野心。

  为了打开自己的从政之路,谭晓林开始将自己贩毒所得的财富拿出来修路、投资、做慈善。

  有了金钱开路,1997年,谭晓林被委任为勐古特区保卫军的财政部长,同年,他被选为该国华侨协会副会长。但是谭晓林并不满足,唾手可得的财富让他越发自我膨胀。那种呼风唤雨,什么都可以用金钱置换的感觉,让他一度认为连总统的位置也是可以争取一下的。

  为此,他专门聘请了两个“军师”为自己出谋划策。其中一个是抗战后流落到金三角地区的原国民党军官,负责为谭晓林分析时政和经济走向。另一个是家道中落的缅甸贵族子弟,负责为谭笼络缅甸高层官员。

  

  04

  从此,谭晓林越发频繁地出入缅甸高官经常往来的一些场所,还经常参与一些缅甸政府对外招标的项目。有一次,仰光要维修最高的金字塔,谭晓林大手一挥就捐了两个亿。这下,谭晓林在缅甸政界的知名度算是彻底打开了。

  1998年下半年,谭晓林先后得到了国防部长和副总统的接见,副总统甚至拍着他的肩膀赞许道:“早就知道你啦,你是中国的犹太人!”

  在这次接见过后,谭晓林很快与政府国防部合资成立了一系列合资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谭晓林不仅拿到了原先政府垄断的资源开发权,还结识了缅甸政府的许多高级官员,权力最大的时候,他能直接决定一个地区最高长官的任免,在政治上也有了“指点江山”的能量。

  在政坛上得意的同时,谭晓林也续弦再娶,和一位叫小云的中国女子结婚,并在2001年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

  不过就在谭晓林春风得意之际,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在中国公安缉毒网中出现的频率已经越来越高,且早已被纳入中国警方的侦查视线。

  据统计,自1993年定居缅甸以来,谭晓林先后参与、组织向中国境内输送海洛因55起,制毒化学案34起,涉及毒品海洛因10393件约7.275吨,制毒化学品26.5吨,麻黄素22.45吨,非法获取毒资超过4亿人民币。

  

  面对这个控制了中缅边境50%以上毒品交易的特大毒枭,云南公安边防部队专门挑选了17名战士组建了一支特别行动队,秘密展开了诱捕谭晓林的“T计划”,目的是引谭晓林到国内将其抓捕。

  但是此时的谭晓林已经有了一支超过270人的私人自卫队,其成员主要是退伍军人和雇佣兵,战斗力不亚于常规部队。加上谭晓林其人狡猾谨慎,又深居简出,警方对他的追捕一度陷入僵局,直到线人老田的出现。

  老田是谭晓林的同乡,也是早年和他一起做过大烟壳生意的兄弟。当年谭晓林在药材部被查封,走投无路之际,正是老田用身上仅有的600元资助了他,也是因为这笔钱,谭晓林后来才得以在异乡扎根存活,因此,他对老田一直怀有一份感激之情。

  因此,1997年,当老田接受警方的安排,以生意赔本,想要找点事做再次找到谭晓林时,谭晓林并没有生疑。相反,当时已经能呼风唤雨却无甚亲友在旁的他,对于这位昔日恩兄的到来感到快慰不已。

  当然,出于一个毒贩基本的警戒心,谭晓林虽然信任老田,却没有一开始就让他接触贩毒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运输。

  前两次入境,老田全是开空车入境,车上没有任何毒品。从第三次开始,谭晓林让老田携带了少量毒品,为的就是看他会不会被查获。这一切老田都汇报给了国内的专案组。很快,他就接到了谭晓林交给他的另一桩大买卖。

  

  05

  1999年10月28日,侦查员通过老田为谭晓林设计的一套“完美”藏毒方式和路线,在广东抓获两名贩毒嫌疑人,缴获海洛因190公斤,还在交货地点附近查获了国际毒枭藏在此处的11.08吨冰毒。

  这批毒品的巨大体量,震动了中缅两国的政府,“金三角”问题再次被提上外交层面。除此之外,谭晓林也因为这次“失手”在国际贩毒组织里深陷险地。为此,他第一时间想到转移财产,逃往新加坡。

  不过与此同时,国际刑警组织成员国也对他下达了“红色通缉令”,这让谭晓林成了惊弓之鸟,不敢再轻举妄动。他害怕了。

  2000年,谭晓林从缅甸给中国警方寄去了一封忏悔书。在这封忏悔书中,谭晓林说道,我自觉罪孽深重,但还是希望祖国政府能够网开一面,我以后再也不会沾染贩毒生意了……

  可是,如果忏悔有用,那法律的意义又在哪里?

  2001年清明节,就在谭晓林正准备去给母亲上坟前,他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缅甸国防军的一个高级军官打来的,对方以开发石油资源为由请谭晓林面谈。

  这是一件大事,一直想要跻身政界的谭晓林自然重视。因为双方此前已有合作,谭晓林也没多想就去了缅甸国防军司令部。等他到了那里才发现司令部已经被重重包围。一架军用直升机随之盘旋降落,谭晓林不由分说被带上了飞机。

  

  就这样,被称为“中缅边境毒品走私第一枭”的谭晓林正式归案。

  2001年4月20日,缅甸木姐镇警察局,缅甸警方首次向中国政府移交国际级毒枭。可到了这个时刻,谭晓林却还大言不惭地威胁警方:“我的私人武装会来救我,如果救不出来,他们就会连人带车一起用火箭筒炸掉。”

  事实上,且不说私人武装会不会来救,谭晓林这条命早在他被捕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结局。早在押解之前,警方就接到情报,该地区的贩毒集团担心谭晓林泄露信息,已经策划要趁谭还未被引渡前将其暗杀。

  在这种情况下 ,不管是出于武装队伍还是贩毒集团的防备,负责押解谭晓林回国的缉毒警察必须谨慎应对。

  为了安全将谭晓林引渡回国,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孙大虹与相关领导制定出了“六真六假”的移交方案,其中包括真假谭晓林、真假车队、真假行车路线、真假关押地点、真假起飞地点、真假降落时间,以混淆毒枭们的视线,于是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在被引渡回国后的羁押期间,谭晓林回首自己罪恶的前半生,作出了迟来的忏悔。他给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取名谭诚,希望他能在长大后能诚实做人。谭晓林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愧对母亲。他庆幸的是,母亲是在他被捕前一年去世的,但是他却无法完成母亲想要死后埋葬在中国的心愿。

  谭晓林至死想到了儿子,想到了母亲,但是走到这一步,不知他是否想过成千上万个因为毒品而分崩离析的家庭?是否想过每一个吸毒者,他们的儿子,他们的母亲?

  2004年6月25日,谭晓林被执行死刑。是的,他唯有一死,因为这一死甚至都不足以告慰世界上那些成千上万被毒品戕害的家庭。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晓读夜话~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