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考前,女孩偷用手机被老师赶回家:接住犯错孩子的父母,真美

中考前,女孩偷用手机被老师赶回家:接住犯错孩子的父母,真美
2020年09月25日 15:41 新浪网 作者 成长得历程

  01女儿中考前,我被叫到学校

  自从做了父母之后,你最怕接到谁的电话?

  我估计,许多伙伴都跟我一样,最怕接到老师的电话,我也一样。

  上周二中午一点多钟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了老公的电话。

  他跟我说:“你赶紧去学校一趟吧,闺女犯错了,老师让家长去学校呢。”

  我问他什么事情,他说:“听班主任说,孩子今天在教室里偷玩手机,被老师抓住了之后,还死活不认错。”

  我已经学习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课程了,平时也听过类似的案例,觉得自己可以淡定从容面对和解决了。

  可是,当这个事情真正的发生到自己身边的时候,我还是莫名的紧张。

  接完爸爸的电话,我想起女儿小学时发生的一件事。

  那次,女儿因为和同桌产生了矛盾,被同桌的大姨(学校的年级组组长),在班主任那里告了状。

  放学的时候,班主任告诉了我这件事,当时我没有询问闺女原因,不由分说地批评了她。

  闺女当时默不作声,但眼睛里满是委屈的眼泪。

  

  那件事过去好久之后,有一次无意中和闺女聊起来,孩子委屈的眼泪还会流出来。

  现在我已经走在了成长的路上,我不会再重蹈覆辙。

  在去学校的路上,我的头脑里闪现出之前学习过的一篇文章——《高一孩子偷玩手机被学校劝退》,同时,我脑子里快速思考应该怎么做。

  进入学校,我一眼就看见教学楼的二楼,老师的办公室门口,闺女站在那里,低着脑袋,手里拎着书包,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走廊里还不时有一些老师和孩子路过,每个人经过的时候都会看孩子两眼。

  看到此情此景,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脑袋里的血都往脑门上涌。

  如果放在之前,我肯定会冲过去,把孩子噼里啪啦的骂一顿:“都什么时候啦,你还给我捅娄子。”

  现在想来,之前我的做法给孩子的成长路埋了多少雷。

  当孩子遇到问题发出求助的信号时,自以为是的我却让问题变得更大,但这次,我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02坚决不交手机的女儿

  我赶紧来到老师办公室,班主任坐在办公室的最后一个办公桌前,我走过去跟他打招呼。

  我说:“张老师您好!我是**的家长,听爸爸说孩子违反了学校的纪律。”

  张老师当时的表情看上去特别的生气,差不多有半分钟没有说话,更别提招呼我坐下谈话的意思。

  过了一会儿,老师开口了:

“中午的时候(一点多钟是午休时刻),别的孩子都在写卷子,你闺女在那里趴着睡觉,还拿校服蒙着脑袋。 我觉得她不对劲,就去把她的校服扒拉开,一看她在那里用个耳机插在耳朵里在那里听歌,你知不知道咱们学校的纪律?不允许带手机! 当我问她要手机时,死活都不给。”

  班主任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个已经断了的耳机摔在桌子上说:“你看这就是她的耳机,我跟她要手机,她不给我,我一拽,然后就断了,你把她叫进来吧! ”

  班主任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他脑袋上的小火苗在熊熊燃烧,此时他的情绪已经被点爆了。

  我连忙说:“张老师,真对不起,我为孩子违反了学校纪律,给您带来的麻烦向您道歉。”

  我把孩子叫到了办公室,轻声的跟她说:“闺女,你能把今天事情的经过跟我说一下吗?”

  孩子低着脑袋一声不吭,眼睛里还噙着泪。

  我问女儿:“据我所知,你的手机在家里,哪里来的手机?”

  闺女说借同学的。

  班主任问:“哪个同学的?你把名字告诉我!或者你现在去教室把手机给我拿过来!”

  闺女一声不吭站在那里。

  老师说:

“你看!她在教室里也是这样,我问她要手机,说什么她都不给,以后我这个班级的纪律怎么办?其他同学,我还怎么管! 现在,第一,要么把手机交出来,第二要么告诉我拿手机的同学的名字,第三,要么从现在开始就停学回家!”

  张老师一副不容商量的态度,我只好在心里默默地按了暂停键。

  我说:“好吧老师,孩子现在脑海里可能还没转过弯来。我先和孩子沟通一下吧。”

  出了办公室,我还是有一些生气的,无法做到完全淡定。

  我对闺女说:“你明知道学校有纪律,不让玩手机,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闺女说:“因为当时是午休时间,我看老师出去了,我想许多同学都在那里趴着睡觉,我也睡一会儿,我就用同学的手机想听一下歌,好入睡快一点。”

  我说:“哪个同学的手机,你能不能跟老师说一下?也许老师就没那么生气了,过两天就还回来了。”

  闺女一听到这个问题,立马就又不说话了。

  我接着问:“能不能把手机拿出来呀?”

  闺女说:“不能,我已经把手机还给同学了。”

  我说:“那你能不能跟老师说一下这个同学的名字?”

  闺女说:“那更不能,如果我说了同学的名字,那同学以后还怎么看我?”

  我冷静了几分钟。

  孩子在学校玩手机,违反了学校的纪律,的确犯错了。

  但是,如果说出另一个同学的名字,让另一个同学受到处分,或者把同学的家长也叫到学校来,马上面临中考,那个同学的情绪会不会受到影响?

  孩子选择不交出手机,不说出同学的名字,表面看是在和老师对抗,其实是把错误自己承担下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有担当的行为?

  同样,老师为了维护班级的纪律,当然要制止这种错误的情况,让孩子交出手机也是为了维护班风班纪。

  想到这里,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03带着女儿回家之后

  黄老师说,凡事都有三种以上的办法,我再试一试吧。

  我又回到办公室,来到了张老师跟前,首先肯定了老师的做法。

  我说:“张老师,从这件事中我看出您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

  接着,我又陈述了一下孩子的顾虑,以及现在孩子面临的状况:“马上要中考了,此时孩子如果回家待着,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也影响孩子的成绩,请您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也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但是,此时老师心门已经关闭,他完全不听。

  他说:“处理办法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不用再说了。”

  看到老师的态度如此坚决,我只能带着孩子先回家了。

  到家后,我坐在那儿想,接下来我该怎么办呢?难道就让孩子在家再待20多天吗?这样的话势必对孩子的中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还是黄老师的凡事有三法,此路不通,一定另有他路。

  这时候,我想到了一个人,孩子七年级的英语老师,我跟这个老师还有一些交情。

  然后,我就打电话向这个老师求助,我把事情的经过跟老师说了,也说了老师的情绪以及孩子的态度,同时表达了对老师做法的理解。

  这位老师说:“马上要中考了,让孩子待在家里肯定不合适,你把孩子带回学校,我跟这位老师认识,打电话跟他再沟通一下,让孩子再去主动认一下错。”

  我说:“好的,老师,很感谢你能帮忙。”

  挂了电话,此时的我情绪已经完全流通开来。

  整件事中,孩子是主体,解铃还须系铃人。

  如何让孩子在这件事中得到成长,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承担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又不削弱自己的自信心呢?

  我把闺女叫到跟前,看得出,孩子此时还是有一些沮丧的。

  我对孩子说:

“闺女,你今天选择不把手机交出来,避免同学受到处分,我觉得你是一个有担当的孩子,自己犯的错自己来承担,这一点你是对的。 我们来学校学习,学校的规则制度,我们是不是应该遵守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他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班级的纪律。 如果一个班级乱哄哄的,肯定也不利于你们的学习。 我想,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关键是敢不敢承担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我们可不可以再勇敢一点?有没有勇气向老师承认错误呢?敢于承认我们的错误,也是有担当的表现。”

  孩子点点头,答应了。

  她的眼睛里亮亮的,闪出了泪花,我知道,这个泪花是被理解后的感动,是被支持后的勇气,是被接住后的力量……

  

  我带着孩子又回到学校,老师外出开会了,我们就在学校一直等着。

  一个多小时之后,班主任回来了,我让孩子主动去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向老师保证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老师态度也变得缓和了许多,明显已经接到了另一位老师的求情电话,他对于孩子又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

  同时,他要求孩子必须写出一份600字的书面检查,孩子一一答应下来。

  班主任最后说:“今天就这样吧,明天准时来上课吧。”

  我再次向班主任表示了感谢,谢谢他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及时给予纠正,并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

  事后,我也对自己进行了复盘。

  这件事如果放在之前,我一定会对孩子大吼一顿,也会对老师的不通情理埋怨一番,孩子停学在家,也会被我天天唠叨。

  现在的我,面临突发状况时,已经能够稳稳接住,先稳定自己之后,积极想办法、找资源,目标只有一个——促进问题的解决。

  黄志猛老师说,用资源的眼光看世界,满世界都是资源,这件事何尝不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呢?

  或许,我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提升的地方,但当孩子面临挑战和挫败时,我不再粗暴发泄、不再埋怨指责,而是看到孩子做到的地方、聚焦问题的解决,我知道,我正在成为一个合格的智慧妈妈。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难免会犯错,会遇到挫折,孩子犯错后,第一时间接住那个害怕又沮丧的孩子,同时陪伴支持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这才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