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旧时代洛阳窑子:妓女之所以剧增,既跟吴佩孚有关,也跟抗战有关

旧时代洛阳窑子:妓女之所以剧增,既跟吴佩孚有关,也跟抗战有关
2020年09月22日 16:45 新浪网 作者 传奇故事历史

  现如今我们所称的“娼妓业”,在古代则称作“勾栏”,也叫“青楼”,而这些叫法,都是对妓院环境的一种描绘。

  在旧剧之中,有很多叙述妓女与嫖客的故事,由此也可见得,娼妓成为一种行业,也是由来已久了,而最早则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

  相传管仲相桓公,为了富国强兵,除了大兴鱼盐之利,还实行了营妓制度。也是因此,后来的娼妓业便把管仲做为他们的始祖。

  但真要论起娼妓业的形成,远不止管仲这一个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旧时代的社会观念,比如重男轻女。

  要知道,在旧时代妇女是可以被买卖的,再加上妇女没有独立生存的权利,遇到贫困或者被恶势力压迫,找不到出路之下也就只能卖身苟活了。

  也是因此,旧时代的娼妓业才能兴起的如此之快。

  就拿民国时期的洛阳来说。洛阳的娼妓业也是个全国各地一样,古来有之。

  

  不过,在民国初年之时,洛阳的娼妓行业并不发达,妓女只有本地的土娼和散居各地的暗娼。而这些妓女的来源,也仅是一些被诱骗拐卖的良家妇女,或是因父母赌博吸毒无法生活,被迫出卖的儿女。

  一直到1921年之后,在吴佩孚入驻洛阳之后,娼妓业才渐渐兴起,妓院和妓女也越来越多。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身居高位的吴佩孚一到洛阳,洛阳便成为了北方军事的政治中心。也是因此,洛阳渐渐的从一个小城市,变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城市。

  如此好的环境,怎能让那些外地妓女不动心呢?

  所以,在当时进入洛阳的妓女也愈来愈多。最初,来的多为开封帮及怀帮的妓女,她们大多住在东车站的大金台、明义栈、中西栈和东关的鸿运东栈、鸿运西栈。顾主多为当时号称有钱的铁路职工、转运货栈客商和东关的皮货商人。

  1927年,在冯玉祥二次主豫之时,虽然一度想取缔娼妓,勒令从良,但也仅是昙花一现,没过多久又恢复了原样,且还有增加的意思。

  这些增加的妓女,多为来自苏州与扬州的人。她们趁着蒋冯战争之时,有目的的来到了洛阳。她们初来之时,也多住在车站,在车站安仁里(今自立南街)各旅社。之后,随着她们营业发展,妓女的人数也有所增多,据相关资料统计:

洛阳到1936年以后,原安仁里各旅社,全部被娼妓业租占,仍用原旅社,字号改为书寓。如悦来书寓、天宝书寓、小金台书寓、天台书寓、新华书寓、平安书寓等。那住安仁里的娼妓中,苏、扬二帮占80%。河南帮占20%。苏、扬的妓女,大部分是由稞租而来。

  什么叫做稞租?打个比方:

  比如有一个12岁女孩,租期为5年,那么每一年这个老板就会给女孩的父母200元当做租金。如果说,老板不满意这个女孩,那么在第一年的时候,老板可以毁约,或者是遣回,再或者是留下帮老板打杂。

  如果老板选择留下打杂了,那么老板还要每年给其父母100元的租金。当然了,具体给多少钱,还是以他们签订的协议为准。

  虽说,此时洛阳的妓女已经很多了,但跟抗战时期的洛阳相比,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抗战时期到解放时期这段时间内,可以说是洛阳城内的娼妓业最为繁盛的时期,特别是在开封沦陷之后。

  因为在抗战初期时,开封一沦陷,河南省的政府或是战区长官部都开始往洛阳设了。那时的洛阳,可谓是机关林立。这样一来,那些去沦陷区跑单帮的行商也都聚集在了洛阳,最后就导致南关一带各种商行鳞次栉比,可算是官商云集,呈现出一时畸形繁荣。

  也是因此,沦陷区各大中城市的妓女,也相继逃来了繁荣的洛阳,在这里做起了老本行。

据相关资料所述,当时洛阳的安仁里、平安里(今自立北街)、吉庆里、新华里(均在今东新安街十一中对面)、刘家院、酸崖沟、城内外各旅社客栈连道北邙山沟里的土窑洞,几乎都住满了妓女。

  也是因此,妓女与上层军官开始频繁接触起来。

  比如,民国有名的交际花朱香玲,她本是开封朱举人之女,后来成为了河南省高官艾经武的姘头。与其母住在豫秦公寓的花园里,举止豪华,交游广阔,在洛阳的歌女,名坤伶都拜在其母名下做干女儿,很多地方官吏和大商人都托她求情办事。

  而其他各处妓院,也由于各色人口集中,营业普遍兴隆。

  不过,这些情况也仅是昙花一现而已,因为到解放战争之后,这些妓院都被打压消失了。

  

  总的来说,娼妓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堕落腐朽社会的黑暗面。娼妓本身,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最低贱的人,妓女不仅要受到剥削阶级的玩弄,还要受乐户、鸨母极其残酷的肉体折磨和经济剥削,是极端违反人性的。

  民国,如果就以文明来说,这绝对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因为这是东西方文明发生直接碰撞的一个时期。

  在民国,除了有黑暗的娼妓制度,除了有草菅人命的土匪、拐卖人口的老鸨外,还有如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断然接受西方政体,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阎锡山等地方强梁,留洋归来,主政一方,推进本土现代化;蔡元培、胡适等文人,致力于洋为中用,推广西方教育体制;还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捍卫了民族独立与领土完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