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猿类也曾走出非洲!科学家发现全新物种,名字霸气被称为“上猿”

猿类也曾走出非洲!科学家发现全新物种,名字霸气被称为“上猿”
2020年08月10日 10:11 新浪网 作者 奇点使者

  据报道,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在和国外科学家的一项合作研究中,在我国安徽省繁昌县,发现了一个距今大约180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这个化石属于上猿超科,而且还是一个全新的物种,被命名为“金氏繁昌上猿”。

  

  什么是上猿?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从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开始说起。我们都知道,大约1亿年之前,哺乳类动物出现在地球上,不过那个时候的地球,仍然是恐龙的天下。于是为了生存,哺乳类动物一直都在夹缝中生存,一直到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到来,才有了转机。

  通过化石研究发现,大约56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不过这个时候,猿类并没有出现。一直到3000万年前,地球上才有了猿类的身影,不过,在猿类演化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猿类只短暂出现了一段时间,就被自然淘汰掉了。

  

  上猿就是其中之一。上猿又称上新猿类,它出现于中新世中晚期,通过化石研究来看,它主要是分布在欧亚大陆地区。

  从灵长类动物分类的角度出发,上猿属于已绝灭且没有现生代表的干狭鼻猴类的一个分支,这次发现的“金氏繁昌上猿”,从演化时间来看,大约在上猿出现后100万年,“金氏繁昌上猿”就已经出现了。

  

  它是如何演化的?

  虽然“金氏繁昌上猿”的化石是在亚洲出土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亚洲土生土长的动物,相反的,科学家们认为,“金氏繁昌上猿”的故乡是在非洲,这也意味着,它所属的上猿超科是从非洲走出后,来到欧亚大陆进化出“金氏繁昌上猿”的。

  因为通过研究,科学家发现,上猿所属的干狭鼻猴类,大约在20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在非洲也找到了很多的化石,不过奇怪的是,虽然在欧亚地区找到了一些它的分支化石,却从未找到过和它同期的化石。

  

  于是,科学家们认为,干狭鼻猴类起源于非洲,准确来说,它应该是出现于非洲-阿拉伯陆地板块之上,并且在欧亚大陆和非洲-阿拉伯陆地板块相连接之前,它就已经在短短200万年左右的时间,进化出了上猿超科等多个类群。

  此后,大约1900万年前,欧亚大陆和阿拉伯半岛相连接,这个时候,原本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早期上猿超科成员,便通过阿拉伯半岛来到了欧亚大陆,最开始,它们抵达了亚洲南部和东部,之后才在1700万年前,迁往了欧洲,不过抵达后不久就灭绝了。

  伴随着这次“金氏繁昌上猿”在我国安徽找到了距今1800万年的化石,中外科研人员认为,上猿超科中的分支在抵达中国后,在中国完成了分化,之后才陆续扩散到了欧洲,这项研究也意味着,亚洲才是上猿超科的演化中心,并不是此前科学家们猜测的欧洲。

  

  为何“猴子”也要走出非洲?

  关于走出非洲的理解,我们通常认为,物种迁移只发生在人类出现之后,而许多迁移是在人类的帮助下完成的,比方说许多地方都有一些其他地方没有的物种,这似乎也证明了物种是鲜少自己迁移的。

  不过,很多研究却表明,灵长类动物出现后,也曾经多次进行过迁徙,除了这次发现的“金氏繁昌上猿”,证明上猿超科曾经走出非洲在多地进化之外,在今年4月份,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在秘鲁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竟然发现了3400万年前的猴子牙齿,这意味着,3400万年前,曾经也有一群猴子从非洲来到了南美洲。

  

  “金氏繁昌上猿”的祖先从非洲来到欧亚大陆,是可以很好理解的,毕竟陆地板块是相连接的,不过,非洲的猴子是如何抵达南美洲的呢?以及为何它们要走出非洲呢?研究认为,动物的迁徙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栖息环境,以及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

  地球的气候环境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当因为气候环境变化导致原有的栖息环境出现问题,动物们也会纷纷离开寻找新的家园,“金氏繁昌上猿”如此,3400万年前抵达南美洲的猴子也是如此。

  

  科学家认为,它们或许是伴随着海平面下降,然后搭乘着类似于“木筏”的东西一路漂流抵达南美的,而且在登陆后快速适应了南美的环境,并且进化出了新的物种。这些发现都对于研究猿类的演化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或许可以帮助人类梳理出完整的演化脉络出来。

  资料来源

  《科技日报》7月13日文章《金氏繁昌上猿:上猿超科的新成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