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这首朴素的诗歌,在语文教材中岿然不动,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

这首朴素的诗歌,在语文教材中岿然不动,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
2020年08月04日 12:35 新浪网 作者 超神都没成就感

  

这首朴素的诗歌,在语文教材中岿然不动,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

  诗文大意是: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与同时代很多诗歌一样,在写法上继承了《诗经》的传统,比兴兼用,诗歌先借园中葵“托物起兴”。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前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里用到了“比”的写法。

  

这首朴素的诗歌,在语文教材中岿然不动,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

  时间总在不停流逝,自然界的时序也在不停变换,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草木枯萎,失去了活力。这与人生何其相似,人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了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大河东流,一去不复返。而人的生命流逝也是如此,世间岂有返老还童,人死复生?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朝露一样,一见太阳就消失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振聋发聩的结论,从而结束全诗。

  

这首朴素的诗歌,在语文教材中岿然不动,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

  至于推理的过程,诗人虽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很多生物只要有阳光雨露,自能开花结果,但人没有自身努力却不能成功;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如“少壮不努力”则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不管诗人有意还是无意,很自然调动了读者思考,这无疑是高明的。因为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所以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首朴素的诗歌,在语文教材中岿然不动,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

  在艺术的某些方面,诚如康震老师所说,这首诗我们今天来看,还有些太过质朴,甚至有些稚嫩,但是其中所表达的主题:对人生苦短、对时光流逝的关注,却是永恒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已成为我们的民间俗语,很多人在使用这句话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想到这曾经是一首诗里的句子。而它所关注的主题,即便是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关注。所以说那些最质朴的真理,那些最天真的表达,那些看似最简单的结构,恰恰是我们最为享受的,也是最能进入我们内心的最丰厚的资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