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条奔向小康的幸福大道|奔小康

一条奔向小康的幸福大道|奔小康
2020年10月19日 22:55 新浪网 作者 鹿鸣新闻

  从08省道驶至翁高线,这条“四好农村路”也是远近闻名的“村民致富路”。由东至西,只见金黄的橘子、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与村民们并肩而行,还有大巴与私家车穿梭其间,一幅村民致富好画卷徐徐铺开。

  都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沿着翁高线,一路所见满是喜悦的美丽乡村景,亦是尖山当地奋斗奔小康的实践之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橘子红了 百姓富了

  金秋十月晒丰收,硕果飘香醉美人。正值成熟季的橘子,可以说是“水果之乡”尖山新区(黄湾镇)的“当家花旦”。从9月开始,络绎不绝的采购商和采摘游游客来到这里。

  “国庆和中秋的小长假,加上观潮节,来采摘的游客一下子多了起来。节假日平均每天6辆大巴车,平时大概3辆。等到10月底,估计还要闹!”今年65岁的俞建国是钱江村人,在冷冰坞拥有十多亩橘园,可从9月采摘至12月底。

  电话铃声不断,有的是旅行社打来敲定采摘游时间,有的是回头客打来预订橘子,有的是采购商打来说明数量的……放下电话,老俞望着橘园内满树的金黄果和穿梭其中的采摘游客,脸上洋溢着幸福,眼神中全是喜悦。

  老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忙碌4个月,橘子能为他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去年产量高、卖得好,口袋里多了16万元,今年预计12万元的样子。”

  30多年前,他还是向钱塘江讨生活的渔民,工作辛苦、危险系数也高。彼时当地村民慢慢兴起一股“橘潮”,老俞也抓牢机会转型当橘农,“渔船随潮水颠簸,不够稳当。种橘子是脚踏大地,实在、站得住。”

  随着水果之乡的名声愈响,尖山种植橘子的村民越来越多,截至目前橘子种植面积达1.1万亩,越来越多的橘农鼓起了钱袋子。五丰村的金仁友引进柑橘新品种红美人,一年卖出50多万元;尖山村村民阮爱月,靠着丰富的橘子种植经验,不仅自己种橘子,也传授别人经验,一年收入10多万元。

  “以前当农民过苦日子,现在改头换面啦!钱袋子鼓了,日子也美了。”老俞喜滋滋地说,“女儿定居在杭州,除了打理橘园,我偶尔还会打渔,收获丰富的话一天就赚1000多元。”

  道路通达 游客必达

  翁高线途经尖山村、黄湾村、钱江村,是通往水果采摘区、大尖山滑翔基地、尖山观音寺、慢谷冷冰坞等旅游景点的重要道路。“翁高线是我们开得最熟悉的路。”来自萧山的收购商尹浩齐说。

  每年秋天,一车车金灿灿的橘子从翁高线运往全国各地,一辆辆满载游客的大巴从翁高线开进村庄,热闹了乡村,也鼓起了橘农的钱袋子。还有杨梅、枇杷等当地特色水果,通过这条“村民致富路”销售出去。

  要想富,先修路。“八八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对于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冷冰坞一面向海,三面环山,过去20多年,经常受台风、暴雨和大潮的侵袭,村民的日子曾过得苦不堪言。通过治江围垦,海潮已退去,并修建公路便利交通,村民们利用山水资源发展杨梅、橘子等特色种植业,曾经的穷乡僻壤变身生态休闲佳地。

  海宁是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方面起步早发展快,以康庄工程实现“通”、联网公路建设实现“联”、公路等级提升改造实现“优”。

  2017年8月,为更好服务当地村民,应对水果采摘季的道路压力,助力乡村振兴,翁高线开始改造提升。改造后整体宽度为7米,混凝土路面也升级为沥青路面。与此同时,尖山致力于优化域内农村道路,道路拓宽、白改黑等,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也为当地的乡村游发展提供通达的交通条件。

  建一条、绿一条、美一条,一条条蜿蜒盘错的公路走廊,为当地的“小康梦”插上翅膀。“让每一条农村公路成为老乡们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奔向小康的关键之路。”区(镇)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串起新产业 实现“小康梦”

  “靠山吃山”让尖山发展起了水果特色产业,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护山养山”让尖山找到了乡村振兴新路子,小康生活也要高质量。

  “红美人是时下比较受欢迎的品质水果,味甜汁多,亩均产值可达6万元。”金仁友拥有30多年的“橘龄”,2016年转型种植柑橘新品种红美人,从大路货到精致化,为当地水果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动力。

  今年5月,尖山村小山圩果蔬合作社也开始种植红美人。尖山村党委书记顾江林表示,村民们通过承包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每年的分红,进一步改良水果品种,提高水果品质,延长采摘季,做精做热采摘游,让村民更富裕。

  尖山也在通过水果产业与当地山水文化资源有效嫁接与融合,一张成绩单有目共睹:2019年共吸引游客130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超2亿元。

  坐落于大尖山山脚的阮家场34组,一家家民房装修改造成民宿,别具特色。2017年,尖山村成立了风情山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海宁聚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首期投入500万元,租用农户的闲置农房进行精品民宿开发,打造阮家场民宿村。

  “双节”期间,民宿一房难求。负责人张丹丹忙得脚不沾地,一笔账写满她的“丰收事”:假期8天客房天天爆满,民宿营业额3万元,餐饮营业额达7万元。

  记者了解到,阮家场民宿形成的“公司+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目前已形成了环环相扣的良性利益共同体,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的优势,带动了“美丽经济”的发展。阮家场40户人家,平均每户一年增收3到4万元。

  同样是大尖山脚下,“没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刚刚过去的“双节”,尖山国家航空飞行营地营业额实现20万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由水果产业的大放异彩开始,客在景里、景在画中,以翁高线为代表的农村公路为轴,尖山的“小康梦”在清丽乡情生态旅游图景中逐步实现。

  来源:海宁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