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何觉得比魏晋南北朝遗祸更大的混乱时期,只有唐末五代十国

为何觉得比魏晋南北朝遗祸更大的混乱时期,只有唐末五代十国
2019年06月15日 11:21 新浪网 作者 冬夜的星河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短短七十二年时间,政权轮番更迭,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代表中央的朝代,和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

  有别于魏晋南北朝即五胡十六国由异族引导的大分裂,五代时期是由汉族割据政权为主要斗争,虽然有人会质疑后唐、后晋、后汉的沙陀血统,其实三(朝)代的汉化程度非常高,并且其影响的区域以黄河流域为主,而其余大部分地区为汉族割据。

  五代十国使盛世唐朝的辉煌在分裂中终结,唐朝尚武与开放的精神也开始转变,变得保守与民族狭隘,将汉民族与其余民族划分华夷,为但更重要的是成为中国历史上,文人崛起武将衰落的分水岭。

  为何觉得比魏晋南北朝遗祸更大的混乱时期,只有唐末五代十国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开始建立高度自主的政权,唐王朝无力恢复对全国的统治,各政权之间相互征伐,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逐渐合并成势力更大的政权,五代十国最终形成。

  而趁着中原内乱之际,少数民族契丹族左右渔利扩充势力,在接受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后,正式建立起以辽为国号的中央政权,插手中原事务并一度占领中原,对中原政权产生极大的影响。

  只有选择臣服于强权才能够生存的昏暗时期,谄媚阿谀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出现了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的不倒翁宰相冯道。

  太多的冯道使得政权更迭变得频繁,朝臣麻木的接受匪患出身的朱温,沙陀血脉的李存勖,以及卖国称帝的石敬瑭,使得流传千年的尚德、尚武精神逐渐崩溃,谋逆不再是被人诟病的罪过,而是走向辉煌的捷径,无数人向往并模仿。

  为了迎合讨好君主表示尊敬,将旧时郑重的跪拜礼,变成了日常的礼节,这种烙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民族精英们的精神世界,虽然北宋提倡君臣共治天下的美好宏愿,却并未改变血性的丧失。

  为何觉得比魏晋南北朝遗祸更大的混乱时期,只有唐末五代十国

  应该怨谁?唐末藩镇到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全部奉行强者为尊,由武力和阴谋夺取政权,胜者黄袍加身裂地称王,败者血溅朝堂身首异处,而普通百姓也是为奴为婢,高压的环境真的是‘生而为人,不如蝼蚁’

  所以根源在唐朝,我们在看到唐朝盛世,也应该正视他所带来的后患,而不应单纯的只称赞其伟大,如同满清虽然缔造了康雍乾的盛世,却使得满清后期被列强压制,割地赔款造成文化的倒退等,至今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称帝建立宋朝以后,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杯酒释兵权,授予开国将领高官厚禄收回兵权,使得兵权收归到皇帝手中,并采用以文臣钳制武将的策略,很大程度杜绝了朝臣拥兵自立的可能。

  益处在于国家政权变得稳定,割据政权的存在因素被杜绝,但劣势也很明显,在对辽国、西夏甚至大理的战争中,拥有绝对兵力优势与装备优势的宋军,与取得的战果完全不能匹配,数次决战均遭到惨败。

  以文制武的治国方略下,整个民族安于享乐,失去了进取心和改革的魄力,北宋中期以后就已不堪重负,起义更是此起彼伏,却依旧未能警醒沉睡的北宋君臣。

  为何觉得比魏晋南北朝遗祸更大的混乱时期,只有唐末五代十国

  长达近三百年的魏晋南北朝,虽然也有肆意杀戮民众的大混乱(初)时期,但从门阀世家能够延续,可见其对文化根基的尊重与汉化的深入,为盛世唐朝的包容确立了基本格局。

  五代十国的影响在于,连年的混战使得中原政权的实力大为削弱,边疆少数民族相继崛起并建立政权,至北宋时达到顶峰(辽,金,西夏都曾与北宋并存),虽然北宋极力的补救,却只能加速国力的衰退。

  乱世出英雄,但野蛮的乱世,只能够磨灭最后的血性,五代时期的大分裂,将中华文化原有的优秀品德消灭殆尽,北宋末年群臣迫使徽钦二帝投降金国,更是将这种遗祸延续到明朝末年,群臣对亡国之危见死不救,转而逢迎李自成,只是为了一顶乌纱帽。

  又随着辽国、金国、西夏(西夏占据的宁夏与陕西部分,自秦朝开始便长期是中原固守之地)与蒙古的相继崛起建立中原政权,使得落后的奴役制度竟然在华夏大地生根,历史的进程发生倒退,而逐渐与世界脱离开来,逐渐落后于文明之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