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不学对的,只学贵的。中产阶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曝光:钢琴最垫底

不学对的,只学贵的。中产阶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曝光:钢琴最垫底
2020年09月28日 18:39 新浪网 作者 贝贝豆育儿课堂

  2018年,教育部联合八部委发布《中学生减负措施三十条》,目的就在于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压力,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可两年过去了,孩子们真的减负了吗?

  随着孩子们在校学习时间的缩短,“不要让孩子被落在起跑线上”的鸡汤在父母圈里开始沸腾,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中产阶级,对孩子的投资更是眼睛都不眨。

  而这些家庭对孩子的投资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这一点在最新曝光的中产阶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代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兴趣班鄙视链曝光:

  1)运动类鄙视链:马术>高尔夫>冰球>击剑>棒球

  这些不常见的体育类项目几乎成为了绝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的优先选择,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参与到这些项目中。那这些项目真的是会比传统的体育项目更好吗?这却并不能一而概之。

  就拿马术来说,这个项目之所以出圈,还和它特有的优越性有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马术被贴上了“优雅”“绅士”的标签,人们对于这个漂洋过海的舶来品运动从最开始的不了解也逐渐走到了狂热的崇拜。更不要说马术训练一节课动辄成百上千的价格,让这项项目更是充满了优雅的贵族气息。

  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掌握一项“优雅”的兴趣爱好,无疑是扣响上一阶层最好的敲门砖,以便于建立更加稳固的人际关系。

  2)乐器类鄙视链:管风琴>竖琴>小提琴>大提琴>钢琴

  在乐器类鄙视链中,这种“不学对的,只学贵的”的思想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的钢琴被抛诸脑后,人们逐渐追随起那些看起来更加高端优雅,价格昂贵的管风琴和大提琴。

  就像一位家长所说:“孩子班上40人,学钢琴的占一半,登台表演要摇号。”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如果不能让孩子在班级里显得突出,学习这门兴趣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种思想下,贵成为评判值不值得的标准,而孩子则更多地成为了父母颐指气使的工具罢了。

  只学贵的,不学对的,父母逐渐成为了孩子兴趣的主体

  现在有一个特别值得反思的现象:有相当多的父母错误地将兴趣班定义为辅导班,甚至是欧洲中世纪贵族的礼仪课,完全不顾孩子的喜好,试图将孩子作为融入上层社会的阶梯。

  在这种思想下,兴趣课是不是适合孩子并不重要,学校能不能给孩子提供学习乐趣并不重要。父母奋力地将孩子托举得很高很高,更有竞争力,从而让自己和孩子都陷入到焦虑中,而孩子恰恰成为了牺牲品。

  我们不能确定孩子喜不喜欢父母父母选择的兴趣班,但是我们知道孩子一定不会喜欢父母一直为孩子做决定,兴趣班毕竟是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之上,盲目选择岂不是南辕北辙?

  为孩子选择兴趣班不应该是盲目的结果,尊重这些规律才是关键

  1)孩子是主体

  父母一定要明白谁才是兴趣班的主体,在明白这一点后,为孩子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兴趣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主导下孩子学习劲头会更加足,更容易取得成果。

  2)给孩子休息的权利

  兴趣班的学习毕竟不像学校的学习那么严格,如果孩子累了就给孩子休息的权利,让孩子合理地调节自己的学习和休息,从而为接下来的兴趣学习提供动力。

  3)拒绝攀比

  父母在孩子兴趣班的选择上要拒绝攀比,兴趣没有高低之分,对于孩子的选择要坚持赞许和支持的态度,避免攀比也能减少父母的焦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