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颠倒的视网膜,在全人类的眼球中留下了一个低端BUG

颠倒的视网膜,在全人类的眼球中留下了一个低端BUG
2019年08月09日 17:10 新浪网 作者 好手机差手机

  自诩高等的人类,进化过程中却留下了许多低端的生理BUG,例如我们每个人的视网膜其实都是颠倒的,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每只眼睛都存在一个盲点。

  颠倒的视网膜,在全人类的眼球中留下了一个低端BUG

  一张图让大家体会人类眼球的缺陷,首先让眼睛和手机屏幕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再“闭上左眼,睁开右眼”,右眼全程都要盯着黑圆看,最后左右平移头部。

  整个移动过程中你会发现右边的“十”在某个位置突然消失了,这就是人眼的盲点。如果没消失,请再仔细阅读上文流程。

  为什么人眼会存在这种现象?

  颠倒的视网膜,在全人类的眼球中留下了一个低端BUG

  视网膜位于眼球壁的内层,就是上图中橘红色的内壁薄膜,这层薄膜在视觉成像中起到关键作用,能将光子转换成神经冲动,最后经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而这个运作过程在视网膜这里出了一点小差错。

  视网膜分为三层结构,感光细胞负责接收来自各种可见光的成分刺激,将光信号转变成神经冲动;双极细胞作用是归类整合这些神经冲动;节细胞专管传导,伸出的轴突组成视神经,负责将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

  

看了这三层结构,如果让大家进行视网膜顺序排序,肯定是一束光线先到感光细胞,再到双极细胞,再到节细胞。然而现实情况刚好相反,看下图。

  颠倒的视网膜,在全人类的眼球中留下了一个低端BUG

  光线首先穿过节细胞,最后才到感光细胞,这个顺序是不是很奇怪?首先要照射到视网膜最里层的感光细胞,然后神经冲动再折返回双极细胞,再折返回节细胞,节细胞连接的视神经又重新穿过双极细胞和感光细胞,相当于绕了一圈。

  颠倒的视网膜,在全人类的眼球中留下了一个低端BUG

  简单来说就是:上图的光线经过3和2到达1位置,然后在1位置转变成电信号,电信号的传导由1位置到达2再到3,再从与3相连的视觉神经反穿回去,到大脑皮层。照理说,最合理的顺序应该是把上图中3和1的顺序互换,这样是一条直线流程,就不需要折返2次了。

  颠倒的视网膜,在全人类的眼球中留下了一个低端BUG

  人类这种颠倒的视网膜顺序,不仅使进入的光线被阻挡,感光细胞感知光线时,质量也会降低,视觉成像效果变差。同时还存在一个BUG,就是节细胞连接的视神经回穿时,会在感光细胞层上留下一个“洞”,这个位置并未分布感光细胞,所以视网膜上的这个点位无法感光成像,也就造成了人类眼球的盲点。

  但好在两个眼球的盲点并未重合,正常使用双眼时不存在问题。

  颠倒的视网膜,在全人类的眼球中留下了一个低端BUG

  为什么单只眼睛观察周围环境时,看到的视野中没有出现黑点或盲区呢?

  单只眼睛观察周围环境时,盲点依旧存在,不过此时大脑会根据周围环境自动填充盲区,让单只眼睛看到的世界依然正常,也就是说大脑“脑补伪造”了周围部分环境。

  当你看完段这话的候时才发现序顺是乱的。

  大脑的这种脑补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例如上句中的这句话“当你看完段这话的候时才发现序顺是乱的。”里面有三处词语的顺序是颠倒,但第一次阅读时多数人不会发现这个问题,这就是大脑脑补的神奇功能。

  颠倒的视网膜,在全人类的眼球中留下了一个低端BUG

  再例如,上图中的这两张桌子,它们对应的长和宽都是一样长的,不信自己拿把尺子量下。

  颠倒的视网膜,在全人类的眼球中留下了一个低端BUG

  大脑脑补了深度知觉,两张桌子对应长宽相等的情况下,让我们觉得竖线要比横线长,这是典型的桌面错觉。大脑不仅在视觉上对盲点脑补,对语言文字,对图形线条都会进行脑补,也可以理解为“大脑的无意识加工过程”,正是有了这个功能,人类才克服了许多生理漏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