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拯救烂片,少不了这本“说人话”的编剧宝典

拯救烂片,少不了这本“说人话”的编剧宝典
2021年03月13日 11:36 新浪网 作者 看电影看到死·

  刚刚过完女神节和植树节的我们,又即将迎来白色情人节。然而就算节日再多,打工人逃不过打工人的状态。不过呢,好消息是:距离虎年的春节长假,只有300多天了,加油哦!

  如果回顾2020年的年度热门华语电影,《拆弹专家2》绝对算得上其中之一。不但票房突破13亿,豆瓣评分也是近40万人打分之后,稳定在了7.8分。

  可能它并不是各方面最强的,但一定是观感极爽的,流畅而且紧凑,完成度高。

  最重要的,还是刘德华扮演的拆弹专家潘乘风这个角色,他绝对不只是影片主题的输出工具,而是更接近一个多面、复杂又饱满的“人”,更贴近人性真实的底色。

  刘德华的卖力演出为角色加分不少,但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得归功于导演邱礼涛对角色够“狠”。

  比如,影片一开始就让潘乘风被炸断了一条腿,甚至原因还并非为救人,而是为了救一只被关在微波炉里的猫咪。

  潘乘风因救猫被炸伤残疾

  通过这个情节,潘乘风一下子从高高在上的救世英雄,瞬间变成“唯一最有型的残障拆弹专家”,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的脆弱,甚至对他产生了同情和共鸣。

  看起来有点儿离奇的情节设计,却不动声色地把我们拉到了主角潘乘风的这一边。

  这听起来是不是像某种编剧套路?的确是。

  救猫咪,是电影编剧非常流行的一个创作技巧。

  它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主角出场的时候,必须让他做点什么事——比如救一只猫咪——这个举动既成功定义了主角形象,同时也让观众喜欢上了他,愿意和他一起踏上旅程。

  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泰坦尼克号》《异形》《午夜惊情》这样的经典电影早就玩过这个套路了。

  雷普莉:小猫咪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这些主人公都有意或无意地拯救了“猫咪”,只是“猫咪”的形态都各不相同罢了。

  有意思的是,今年春节档的两部大片《人潮汹涌》和《新神榜:哪吒重生》里都埋了“救猫咪”的彩蛋,足以证明,导演们对这个套路还真是爱得深沉。

  《人潮汹涌》

  《新神榜:哪吒重生》

  是的,先让主角救猫咪

  经典的“救猫咪”法则,出自美国著名的编剧大师布莱克·斯奈德(Blake Snyder)的畅销书《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

  我们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布莱克非常重视这个理论,甚至认为它是90%主流电影的基础,是故事能够顺利启动的扳机。倘若没有这个场景,电影的扑街概率可能也会大幅提升。

  布莱克认为,故事想要做到吸引人,首先要塑造吸引人的角色,让观众有认同感和代入感,在影片一开始就能形成一种情感互动,从而把“他”的故事当成自己的故事,产生继续追随主角前进的欲望。

  道理很简单,如果开场5分钟你就已经讨厌主角了,那接下来的95分钟只会让你如坐针毡。

  那为什么一定是“救猫咪”呢?

  实际上,这里的“猫咪”只是一个泛指,它可以是一条鱼、一条狗、一个人甚至一台冰箱,重要的是通过这件小善事表现出主角惹人喜爱的一面。

  无论主人公的背景多么光明伟岸,是拯救世界的英雄,或是心智超绝的天才,这些空洞的设定实际上并不能帮助观众更好地认识他们,反而会拉远两者的距离,让主角看上去不近人情。

  所以一件接地气的小事,就一件,反而更能让主角产生魅力。

  1989《午夜惊情》

  比如在电影《午夜惊情》当中,阿尔·帕西诺扮演的警察面对带着孩子的犯人,为了不让孩子心目中父亲的形象崩塌,主角暗示犯人离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救猫咪”设计。

  而在《拆弹专家2》中,邱礼涛安排潘乘风真就来了一场字面上的“救猫咪”,是因为他本来就是拆弹专家,救人是他的本分和职责,并不能凸显出他的特别。

  不计荣誉,不计代价,仿佛出自本能地去拯救一只无人在乎的猫咪,更能让观众感知到他内心深处的人性闪光,触碰到全然不同于他人、独属于他自己的“英雄主义”。角色就这么活了。

  当然,也并不是只有正面角色才能“救猫咪”。

  电影《复仇者联盟3》中的反派Boss灭霸,就因为对养女卡魔拉出自真心的爱与对个人信条的忠诚,增加了不少立体感,最后无情收割了一波紫薯粉。

  紫薯阿灭也有爱

  当然,这个“救猫咪”套路发展至今,也有了反套路——为了表现反派的凶恶,就先让他“杀猫咪”。

  比如在吴彦祖的新片《除暴》里,他扮演的悍匪张隼在等待运钞车时,跑过来一个小男孩,张隼就顺手把包里的手雷丢给他当玩具玩儿,而脸上还始终挂着微笑,似乎对他来说一条年幼的生命根本算不上什么,让人不寒而栗。

  打破套路之前,先了解套路

  除了“救猫咪”,布莱克在书中还提出不少实用有趣的法则——

  泳池里的教皇:如果有些枯燥的信息必须要向观众交代,那就想出一个鲜活有意思的方式;

  双重魔幻:除非有特殊用意,否则千万不要在一部电影里安排两套魔幻系统,比如外星人和天神;

  原始感:主人公行动的动力一定来自对爱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等原始的、人人共有的情绪;

  小心冰川:危险和冲突一定要有紧迫性,一年移动一寸的冰山构不成威胁……

  这些法则既来自布莱克对过往好莱坞电影的细致梳理,也源自他投身编剧业三十多年来获得的实战经验。

  尽管有些法则已经随着时代发展产生了变化,但其中的基本逻辑和原理并没有变。也正是这些没有变化的东西,这些“套路”,不仅塑造了好莱坞,也塑造了当今全球的商业电影。

  “套路”塑造了好莱坞

  学习套路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尤其对于中国编剧来说,其实这是一项很欠缺的基本功。

  虽然俗套的剧情的确让人昏昏欲睡,人人都渴望看到新鲜的东西,但创新并不是靠拍脑袋就能做到的。

  就像布莱克说的:“要想知道如何避免俗套,想弄明白自己即将落入哪一种窠臼,你得先对窠臼本身有所了解。”

  只有通过大量阅片,做拆解和分析,真正掌握每部电影对同类作品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找到突破点,打破套路,写出新意。

  没有参照物的创新,或是盲目无知,或是一厢情愿。

  其实,近年来越来越多观感极佳、我们觉得“好看”的片子,都在某些方面与经典电影有些相似,但同时它们也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表达。套路本身是一条捷径,一种工具,编剧要做的是围绕它起舞,而不是被它困住。

  不就是电影嘛,干嘛那么严肃?

  布莱克《救猫咪》系列不仅稳居亚马逊剧本类图书第一名,在国内也广为人知。

  很多编剧和导演都把它看成值得反复阅读的必备工具书,比如创作过《亲爱的》《夺冠》等电影剧本、被誉为业内“金牌编剧”的张冀就曾经说过:“每次上完一个新的片子,我就会重新再读上一遍《故事》或者《救猫咪》。”

  麦基的名作《故事》在业内影响深远,豆瓣评分9.2

  虽同为经典,《救猫咪》却和罗伯特·麦基《故事》这样的学院派编剧书有不小的差别。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内里坦诚实在,风格轻松好读,没有任何专业门槛。

  因此不管是电影从业人士,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喜爱电影的普通观众,都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实用的道理和有意思的知识。

  布莱克八岁就开始给他父亲的儿童节目配音,大学毕业后就参与迪士尼的电视剧剧本创作,直到2009年因病去世,始终与好莱坞的制片人和导演们打着交道。在他看来,市面上流行的编剧书都太“官方”了,对电影太过敬畏了。

  不就是电影嘛,干吗那么严肃?所以,他非常希望用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写一本人人都能懂的、“说人话”的编剧书。说的也就是《救猫咪》。

  这本《救猫咪》不到十五万字,却涵盖了故事创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写一句话故事、确定故事类型、确定主角类型、做市场调查、搭建三幕结构、检查是否违背法则……

  对于新手编剧来说,这些都是快速上手的实用技巧,是一套可以直接套用的流程模板,可以让自己在故事海洋中找到方向。

  同样,这些原理也可以用在小说写作上,甚至帮助短视频博主们创作视频脚本。讲故事的原理是不会变的,千变万化的只是形式而已。每一种故事都需要科学有效的结构去支撑,也都会有一只“猫咪”在等待救援。

  那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影迷呢?

  其实,这本书也可以反过来用。

  熟识这些编剧惯用套路后,我们再看电影也会有新的观点和视角:对于烂片,通过梗概就能判断出故事类型和大体情节,有效避雷,拯救钱包;对于那些好作品,可以看得更透彻,更有条理,大大提升观影快感和安利他人的成功率。

  对影迷而言,这是一本让你学会“如何看电影”的贴心指南。而且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它能让你提高电影鉴赏能力,品味编剧的巧思,拆解更多细节,获得更多乐趣。

  总而言之,无论是以电影为业的创作者、电影人,还是以电影为爱好的影迷朋友,都非常值得一读。

  如今,我们终于等到了全新翻译的中文版《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

  本来将是一个属于“故事”的时代,讲故事的能力将成为所有人的标配。无论是相关从业者,还是想要成为相关从业者,或是想对电影或电视剧有更深理解的影迷,甚至是短视频博主和文案写作者,都可以拿这本书来充充电。

  也许,你一不小心就打开了通往故事秘密的大门。

  首发|桃桃淘电影,已获授权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救猫咪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