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乙肝包膜是进入肝细胞所必需,科学家探索,以此开发靶点可行性

乙肝包膜是进入肝细胞所必需,科学家探索,以此开发靶点可行性
2021年06月13日 09:31 新浪网 作者 小番健康

  乙肝病毒的包膜,被科学界认为对于HBV感染至关重要。还发现丁肝病毒需要使用到HBV包膜进行包装。因此,HBV包膜对于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的生命周期都是必不可少的,并可以成为对抗这些病毒的抗病毒靶点。

  

乙肝包膜是进入肝细胞所必需,科学家探索,以此开发靶点可行性

  

最近几年,已有许多研究报告指出了抑制HBV preS1和NTCP之间相互作用的药物,包括bulevertide(以前称为 Myrcludex B)。它是一种包含N端47个preS1氨基酸和N端肉豆蔻酰基部分的肽,可以抑制HBV和HDV进入,并已经被批准在欧洲三国用于慢性HDV感染。

  另外,还有报道环孢菌素A和环孢菌素衍生物、vanitaracin A、Ro41-5253等与NTCP结合并抑制其与preS1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些研究药物主要干扰NTCP功能并抑制胆汁酸摄入,HBV/HDV感染的选择性抑制剂,可能成为临床应用的候选药物。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Viruses》上,日本研究人员阐述了HBV包膜作为抗病毒治疗靶点的见解。

  

  研究人员认为,由含有preS1和大HDV抗原的DNA疫苗诱导的preS1特异性中和抗体,可抑制动物模型中的HBV进入。人们都知道,通过NTCP从头感染是维持cccDNA库所必需的,虽然HBV进入抑制剂不会完全耗尽cccDNA,但这种进入抑制剂的好处可能比预期更理想(对生命周期不同步骤影响)。HBsAg SVP被认为会导致针对HBV适应性免疫反应耗尽,因此,抑制HBsAg(乙肝表面抗原)释放可以成为抑制HBV的目标。

  核酸聚合物(NAPs)是单链硫代磷酸化寡核苷酸,以非序列依赖方式与蛋白质中暴露的两亲性α螺旋相互作用。全球已有一些NAP,例如REP 2139和 REP2165,它们都显示出抑制乙肝表面抗原释放作用,并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当中。尤其是,这些NAP与聚乙二醇干扰素 (PEG-IFN) 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的组合治疗之后,对消除乙肝表面抗原和促使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都显示出良好反应率。

  由于NAPs选择性地抑制球形SVPs的分泌,而不影响乙肝病毒体(Dane颗粒)。此外,这些NAP还可能通过蛋白酶体和溶酶体降解途径,在体外模型中,降低细胞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如前所介绍,preS1和核衣壳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HBV传染性颗粒形成也是必要的。目前全球只有一份报告显示了抑制包膜与核衣壳之间相互作用的药剂,该研究领域有望受到更多科学家深入探索(抑制核衣壳的HBV包络)。

  

  小番健康结语:简单来讲,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Viruses》上,日本研究人员介绍了一项乙肝抗病毒有希望的靶点,即乙肝病毒包膜对于病毒生命周期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包膜蛋白(包括内质网缺失突变体)的积累,可能导致内质网应激致HCC发生,因此,抑制包膜蛋白表达或减少其突变体,可能是减少HCC患者的治疗靶点。

  这一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阐明HBV包膜的生物学特性和开发靶向包膜药物,才能够建立新的抗病毒疗法。本文要点归纳:研究人员通过揭示肝细胞中包膜形成机制和宿主因素,总结了关于HBV包膜蛋白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它们参与HCC发展和靶向包膜的新药物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HBV的包膜是进入肝细胞所必需的,HBV感染的肝细胞会释放大量含有L/M/SHB 的亚病毒颗粒 (SVP),它们有助于病毒逃离免疫系统。以HBV 包膜作为抗病毒治疗切入点,研究人员从抑制乙肝病毒进入过程、抑制病毒包膜蛋白释放、抑制病毒核衣壳的HBV包络方向,进一步阐明了乙肝病毒包膜生物学特性和开发靶向包膜药物,有助于开发新药物。

  研究已于2021年6月11日,由日本研究人员Jun Inoue、Kosuke Sato,、Masashi Ninomiya和Atsushi,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Viruses》。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