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她结婚46年无儿无女,为艺术出走外国18年,再回国时已是遗体!

她结婚46年无儿无女,为艺术出走外国18年,再回国时已是遗体!
2020年07月17日 18:10 新浪网 作者 瞎搭配真时尚
她结婚46年无儿无女,为艺术出走外国18年,再回国时已是遗体!

  作家苏雪林曾称赞她“成就在中国所有西画家之上”,著名画家徐悲鸿也对她赞赏有加“中国不过三个画家,其中一个就是她”。

  她,没有显赫的家庭,没有殷实的家境,但却有不服命运的勇气与智慧。她,入过风尘,干过苦工卖过艺,吃过人间疾苦,但从不缺乏天赋与努力。她就是“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被称为一代画魂的潘玉良。

  不服命运 永不低头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秀清二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期望。可命运弄人,这样幸福的家庭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她的父母就相继离她而去。她不得不与舅舅生活在一起,并跟随舅舅姓张,改名为张玉良。可这一去,就如同进入了万丈深渊。

她结婚46年无儿无女,为艺术出走外国18年,再回国时已是遗体!

  在张玉良14岁的时候,她的舅舅就把她卖到了怡春院,她被迫成为了一名雏妓。至此,从前的陈秀清彻底死去,随之而来的是怡春院里的张玉良。

  怡春院的生活无疑是让张玉良在小小年纪就看清了人性险恶,她的童年里没有愉快的回忆,只有老鸨与毫无尊严的生活。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张玉良就是一直望着星空的那类人,虽身处红尘,但一直都没有放弃学习,一直都在培养自己的艺术兴趣,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潘赞化。

她结婚46年无儿无女,为艺术出走外国18年,再回国时已是遗体!

  潘赞化,是当时芜湖上任的海关监督,一到任,便被商会会长有“预谋”的请到怡春院,想借女色诱惑潘赞化为他们办事。而这被选中的女色正是当时的张玉良,一曲《卜算子》令潘赞化着迷。

  当时的张玉良知道潘赞化或许就是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那个人,于是在与其游玩芜湖后道出实情,并跪下求他收留自己。

  于是,1913年张玉良与潘赞化结婚,成为了他的小妾,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潘玉良。潘玉良婚后,到了上海居住,她的丈夫为她找来老师教授知识,正是在这时潘玉良真正接触到了艺术,并深深被它吸引。在上海,她又一次遇到了一生的贵人——洪野。

她结婚46年无儿无女,为艺术出走外国18年,再回国时已是遗体!

  凭借自己的天赋与努力,还有洪野老师的力挽狂澜,潘玉良最终考上了中国高等艺术学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一生都十分敬重的校长——刘海粟。

  至此,潘玉良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一个雏妓变成了名校的一名学生,这背后是她的勇气、智慧与努力,更是她不屈服的斗争。

  敢于突破封建思想

  那一年,班里开设了人体素描课。虽然刚开始上课时,潘玉良还是有些难为情,但一次洗澡的偶然,她发现了练习人体体态的好机会。于是,她开始用画笔记录,沉浸于艺术之中。可不久,便被人发现,不仅招致愤恨,还挨了打,这对她精神和身体上都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她结婚46年无儿无女,为艺术出走外国18年,再回国时已是遗体!

  随后,潘玉良开始以自己为模特,观察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在画架前一坐就是一天,终于,她完成了她的裸体画。

  此画作一出,在学校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对此画作的评价褒贬不一。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完全接受这种西方有些开放的思想,还只是停留在封建保守思想中。

  迫于“舆论”的压力,在校长刘海粟的建议下,潘玉良开启了法国留学之旅。在法国,潘玉良更加勤奋努力,先是自学法语,之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国立里昂美专,后又转入巴黎国立美专,与徐悲鸿成为了同学。

她结婚46年无儿无女,为艺术出走外国18年,再回国时已是遗体!

  近九年的异国漂泊,潘玉良终于学成归来。可她回国之后,还是免不了被他人误解。1936年,是她在祖国举办的最后一次画展。可就在收展时,她收到了一张纸条“妓女对嫖客的颂歌”,这无疑是对她的又一次重击。

  落入红尘本不是她本意,却成为了她一生的“污点”,她的出身,她的画作都不被理解,她心中的落寞又有谁能体会?在画展结束后,潘玉良心中的伤痛未平息就继续上课,她接到了潘赞化的电话:大夫人来了。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礼仪尊卑等级观念深厚的社会,对这种名分礼节也是十分在意。于是,大夫人说“大主小卑,千古常理,不要以为成了教授就可以与我平起平坐”。礼仪思想根深蒂固,即便潘玉良在法国接触了先进思想又如何,她改变不了这种大环境,也不想让赞化为难。于是,她屈服了。

她结婚46年无儿无女,为艺术出走外国18年,再回国时已是遗体!

  她再一次想要逃离这束缚自己的枷锁,萌生了再一次回到那个曾经奋斗过的远方的想法。潘玉良的许多思想都突破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在她画作上也能够看出中西方思想的融合。可现实不如人愿,她改变不了他人的想法,她也没有办法改变。

  从绘画作品来看,潘玉良这种“西画”在中国很难盛行,人们的思想保守,并不能够接受这种大尺度的画风,对于她的出身也颇有微词; 从思想来看,潘玉良有着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可潘赞化的大夫人一直遵循传统封建思想,以大自居,始终是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

  为了不让丈夫为难,也为了能够逃离压抑的“环境”,潘玉良选择了离开她深爱的丈夫,独自出走异国,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

她结婚46年无儿无女,为艺术出走外国18年,再回国时已是遗体!

  屡创佳绩 却也免不了的遗憾

  再一次出走异国,她的画作被人理解,被人尊重。1950年,她在四国开展了巡回画展,并获得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圣诞奖章。回到巴黎,她获得了巴黎大学的多尔利奖,这是巴黎大学奖励史上破天荒的一次。

  潘玉良的作品受到了他国人民的认可,也创造了佳绩,可这一切都不能抵过她心中的遗憾。在异国他乡漂泊数年,心早就飘回祖国。就在潘玉良决心回国时,她收到了丈夫潘赞化的信。信上说她敬重的老师刘海粟在运动中遭受迫害,同时又婉转地表达了当前不宜回国的内涵。

  就这样,潘玉良回国的想法一再被搁置。直至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一位叫王萍的女士代表大使馆看望潘玉良,并告知她其实在1959年,潘赞化就已经去世。

她结婚46年无儿无女,为艺术出走外国18年,再回国时已是遗体!

  丈夫的离世,国内社会环境的复杂使得潘玉良不得不再一次打消了归国的念头。就这样,余生的18年,潘玉良一直漂泊在外,“无家可归”。1977年,潘玉良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逝世于巴黎。在潘玉良逝世后,她的遗作和遗物运回中国合肥。她的画回来了,她的心也就跟着回来了。潘玉良的一生无儿无女,深爱丈夫却不能陪伴到最后,漂泊在外,却始终不能回归祖国,这或许就是她一生的遗憾吧!

  结语

  即使身在他乡,却从未忘记祖国。在法国,潘玉良有三不原则:一:不加入外国国籍二:永不卖画三:永不恋爱。这样的一生,用传奇二字概括再合适不过,即遭遇坎坷又偶遇幸运,能够勇于对抗命运的不公、敢于突破传统的封建思想。除此之外,潘玉良还有赞化的爱、洪野与刘海粟的知遇,和王守义的守护,这一切都是她的努力与不屈换来的。

  她,就是结婚46年,她无儿无女,深爱丈夫却出走异国,余生18年再无家可归的民国奇女子——潘玉良;她,就是即使身在阴沟,却依然能够仰望星空的“一代画魂”——潘玉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