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五):没有统帅的战争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五):没有统帅的战争
2020年02月18日 12:20 新浪网 作者 超级芭比么么哒

  1914年9月9日,随着德军第1、2集团军开始向后撤退,寄予厚望的“施利芬计划”失败了,德军被迫开始应付一场两线战争。即便是由最优秀的德军总参谋部来指挥,也没能为德国带来一场伟大的胜利,人们不禁想起克劳塞维茨(德式兵法的先驱之一)所说的那句话:“最好的总参谋部也不能代替统帅”。但是德军的最高统帅威廉二世没有统帅全军作战的能力,作战指挥权仍旧只能交给总参谋部,唯一的希望寄予在总参谋长身上。小毛奇已经证明自己无力胜任统帅的职责,他可以是一名优秀的总参谋长,但绝不是一名合格的统帅。鉴于德军的总参谋长将继续肩负统帅的职责,德皇只能将小毛奇换下来,新任命一位总参谋长(战争部长梅尔肯海因接任),而总参谋部将在新任总参谋长的带领下继续领导整个德国陆军。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五):没有统帅的战争

  新任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

  东线支持派

  虽然西线德军没能彻底打败法军,但是自己也并没有被法军打垮,双方彼此都精疲力尽处于僵持的状态,而在东线,德军第8集团军取得了一场辉煌的歼灭战,重创了俄军的西北方面军(俄军分为 西北、西南两大方面军),这表明德军仍旧有机会和实力继续发挥内线作战优势,通过在东线实施快速的机动战来打垮俄军。德军第8集团军司令兴登堡和总参谋长鲁登道夫都要求将作战重心由西线转向东线,利用俄军战线在波兰形成的巨大突出部,联合奥军实施一场大规模的钳形攻势,先打败俄军,再回过头来在西线进行一场正面的决战。此外,留守柏林的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已经是一个虚职)小毛奇也是东线进军计划的坚定支持者。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五):没有统帅的战争

  第8集团军司令兴登堡(后任东线总司令)

  从政治角度来看,在西线德国已经没有什么盟友可以争取了,而在东线还大有机会,如罗马尼亚、意大利等保持中立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中立立场将随着东线形势出现明显的改变而转变,德国如果能重创俄国,这些中立国家极有可能会加入同盟国阵营,否则一旦东线战场出现失利,不仅争取不到这些中立国家的支持,甚至连原有的盟友都将失去,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将难以独立抵抗协约国阵营的围攻,尤其是奥匈帝国在战争初期已经遭遇了严重的损失,损失兵力超过40万人,急需德军的支援。当时小毛奇在实施“施丽芬计划”时向东线派出2个军增援东普鲁士,很大程度上就是担心东线的军事失利会在政治上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五):没有统帅的战争

  欧洲局势

  西线支持派

  新上任的德军总参谋长兼战争部长法尔肯海因则坚定的认为必须首先在西线取得胜利,他指出西线暂时的均势将只是暂时的,因为强大的英国尚未挖掘其动员潜力,一旦英国陆军完成战争动员,西线的协约国军队将增加最少100万以上的军队,介时德军将再无可能在西线取得任何胜利,哪怕连坚守也变为不可能。他还担心将德军主力调往东线能否真正做到打败俄军并迫使俄国退出战争?毕竟俄国有着广阔的战略纵深,如果俄军实施战略撤退撤入国土的纵深内地,德奥联军将不得不进行一场拿破仑式的远征,而西线德军的防御又已经遭到削弱,无法长期抵御协约国军队的进攻,德军将被迫在东西两线同时进行两场决战。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五):没有统帅的战争

  德军机枪组

  基于上述的战略考虑,法尔肯海因决心继续在西线寻求胜利,西线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战线,协约国军队在靠近海岸线的最北翼还没有建立防线,德军仍旧存在实施机动战的可能,应该再次对协约国军队实施右翼的迂回,从而使西线德军重获活力。法尔肯海因将新组建的精锐预备队都投入到了这场大规模的侧翼会战(也叫弗兰德会战),企图击败英国远征军,将其赶下大海,占领英吉利海峡的各港口。不过对于东线战场,法尔肯海因也认为有必要发起规模有限的进攻来支援他们的盟友—奥匈帝国,防止东线局势恶化,法尔肯海因并不想在东线进行决战,他只希望保持东线的平衡,使他能够全力投入到西线新的决战中。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五):没有统帅的战争

  将 战线推进到海岸线的德军步兵

  灾难的结果

  德军总参谋部最终又一次没能平衡好东、西线的兵力分配,在西线和东线同时发起了战略进攻。然而在西线进行的大规模侧翼会战最终以平局而告终,德军仅达成了局部的突破,没能彻底粉碎英国远征军的防御,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兵力的集中太过缓慢,几乎是在梯次投入部队,因此这场会战除了使西线的防线继续延伸外没有任何改变,法尔肯海因恢复机动战的企图破灭了。而在东线 ,德军向波兰突出部的俄军侧翼发起了突击,初期取得了部分战果,但是由于兵力不足,无法扩展胜利,奥军也无力实施协同作战,不过好歹遏制住了俄军的攻势,东线战局也开始趋于稳定。德军在东、西两线都没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却损失了大量训练有素的精锐力量,战争开始趋向于惨烈的消耗战,而德国注定不可能坚持到最后。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五):没有统帅的战争

  进攻中的德军

  由于法尔肯海因坚持他的西线决战方案,迟迟不加强东线的作战力量,最终在1916年俄军通过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击垮了奥军的防线。由于奥军的失败,以前犹豫不决的罗马尼亚也最终选择加入协约国阵营,以75万军队对奥匈帝国发起进攻,东线的平衡被打破了,战争几乎陷入了绝望。罗马尼亚的参战宣告了法尔肯海因西线方案的破产,很快他成为战争中第二个被解职的总参谋长,新的总参谋长由兴登堡担任。德国继续着没有统帅的战争,且不论兴登堡这位传奇的将领拥有多强的能力,如此频繁的更换总参谋长(实际上的统帅),导致德军的战略一直处于不断的变换中,有限的资源就这么一次次的浪费了,胜利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这不是靠一个总参谋部就能挽回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