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直到现在还没解决士兵判断余弹量问题?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有办法

直到现在还没解决士兵判断余弹量问题?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有办法
2019年10月18日 20:31 新浪网 作者 阿鑫育儿

  士兵弹匣里剩余多少发子弹,这可是关乎战场上生与死的问题。游戏里面弹匣跟无限带似的倒还可以养成''换弹癌'',但这到底是游戏内容:上了战场哪有这样的条件?既然弹匣余弹量能关乎生命,那各国军方是怎么在弹匣这方面下功夫呢?

  直到现在还没解决士兵判断余弹量问题?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有办法

  也许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开观察孔。确实,观察孔可以在枪械的侧面、背面开,加工也比较方便。但它有个比较要命的缺陷:开孔会导致弹匣强度有所下降,还容易进泥沙。泥沙会随着枪机复进进入弹膛,从而降低枪械的可靠性。但手枪倒是可以为所欲为:握把直接把弹匣包裹在内,开多大的观察孔都没事。出于可靠性考虑,冷战前各国较少在步枪、冲锋枪弹匣上开孔以观察余弹量。

  直到现在还没解决士兵判断余弹量问题?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有办法

  如果直接换用透明弹匣,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以半透明工程塑料直接制作弹匣外壳,以来可以让士兵全方面识别出剩余子弹的数量,另一个也适应了现代社会的''潮流'':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代表的材料,可以以不输钢铁的性能换来重量的下降。

  直到现在还没解决士兵判断余弹量问题?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有办法

  但也有个特点:这样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弹匣,死贵死贵的......QBZ95式突击步枪标配的30发黑色塑料弹匣也是没有开观察孔,而基于这个模型、换用半透明塑料生产的半透明弹匣,单价就顶3-4个原装黑色塑料弹匣。财大气粗的发达国家倒是觉得没什么,人家的材料工程学甚至是工艺都发达得要命:AUG步枪的30发半透明弹匣甚至还能压满子弹储存10年。

  直到现在还没解决士兵判断余弹量问题?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有办法

  最具代表性的,无非是现阶段的''马盖普''弹匣。距离美军宣布将''马盖普''弹匣作为标准弹匣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自越战时起就一直在用的STANAG铝合金弹匣恐怕真要成为历史了。马盖普弹匣一个显著的特征倒不是塑料匣身,而是它在略靠后的位置设置了透明长条——可以直接用来观测弹匣内余弹量的情况。

  直到现在还没解决士兵判断余弹量问题?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有办法

  那要是设计师综合种种因素设计的、没有在弹匣上开孔、设置透明观察窗的弹匣,该怎么办?实际上这仍占大多数。比如著名的STANAG弹匣,就是这样的例子——子弹消耗殆尽,枪支空仓挂机才想起换弹匣,士兵不得哭死?

  直到现在还没解决士兵判断余弹量问题?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有办法

  STANAG弹匣就是这玩意儿

  其实也未必。现在大多数枪械采用的是30发标准弹匣,如果以点射、单发等方式射击,士兵还能大概默记发射子弹的数量,并预估余弹量。这样的方式倒也算可行,但在战场上手忙脚乱的情况很多,也许根本来不及默记数量。

  直到现在还没解决士兵判断余弹量问题?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有办法

  在这时,就需要曳光弹的出场了。外军的老兵们在回忆录中,或多或少有提到这样的方式: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每隔几发子弹填装一枚曳光弹。在曳光弹出膛后会形成一道光路,这就可以提示射手换弹匣。

  直到现在还没解决士兵判断余弹量问题?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有办法

  经验丰富的老兵,对弹匣的重量也比较敏感。空弹匣和满弹匣的重量是有较大差别的,装在枪上射击时还会由于重量变化而导致重心微变。如果是站姿、蹲姿据枪射击,这点相信连新兵都能感觉得出来。如果枪打得多了,经验丰富了,依靠直觉换弹匣其实也是可以的。

  直到现在还没解决士兵判断余弹量问题?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有办法

  如果条件允许,其实''换弹癌''在战场上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遇到相当激烈的巷战,能够凭借直觉更换弹匣的老兵大都十分精明:如果要进入大型建筑,更换上一个新的弹匣再进门搜索也许是常态。这样倒是可以给士兵们一个底:枪上有一个满满的弹匣,跟训练时没两样。

  直到现在还没解决士兵判断余弹量问题?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有办法

  虽然在大敌当前换弹匣还不至于立即让士兵丧命,但各国军方也或多或少地做有方便士兵掌握射击节奏的措施。最离不开的还是训练,''射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这句话真不假。设计师往往是后知后觉才在弹匣上下功夫。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