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清朝灭亡以后,全国大部分百姓,为何仍不愿意剪辫子?

清朝灭亡以后,全国大部分百姓,为何仍不愿意剪辫子?
2020年06月02日 22:10 新浪网 作者 小王聊历史

  清朝灭亡以后,是有相当数量百姓不愿意剪辫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遗忘;二、奴化;三、以丑为美;四、受儒家观念影响;五、受政局变幻而持观望态度。

  先说第一个。

  清朝入关之初,多尔衮便向全国发布了一道杀气腾腾的“剃发令”,要求“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广大的汉族百姓视“身体发肤为父母之精血”,至死不从。于是,出现了血气冲天的“淮阴守城战”、残酷的“嘉定三屠”、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千百万人头滚滚落地。在屠刀的强行逼迫下,汉族人含泪效仿着满洲人蓄养了辫子。

  清朝灭亡以后,全国大部分百姓,为何仍不愿意剪辫子?

  时间是最有效的疗伤药,它在抹平人们创伤的同时,也淡化掉了人们的记忆。经过了两百多年岁月的冲洗,当行为成为习惯,变态成为了常态,大家也就习以为常,认为自古如此,一切理所当然。

  举个例子:史学大师钱穆在他的《师友杂忆》中提到了一个让我们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钱大师在无锡荡口镇果育学校读小学时,一天,老师钱伯圭在课后对他说:“你知今天我们的皇帝不是中国人吗?”钱大师第一次听到这种奇怪的问题,大为吃惊,久久回不过神来,回答说:“不知。”回家后,把老师这个问题抛给父亲,父亲沉默了一会,告诉他:“你们老师的话是对的。今天我们的皇帝是满洲人,我们则是汉人。”

  想想看,钱穆家以诗书传家,如果不是老师无意中的一次谈话说到这个话题,钱穆也许很长时间都不会意识到满汉之分,由此可知普通民众到底麻木和淡忘到了何种程度。

  那么,突如其来的剪辫,对这些已经麻木和淡忘的人来说,他们不肯接受,就在情理当中了。

  再说第二个。

  清朝统治者强制汉人剃发留辫的手段是很血腥,却也取得了极大成效,此举,相当于打断了汉人的脊梁骨,从此只能忍气吞声地服从统治。而清朝皇帝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这三帝政治手段最为高明,他们不断强调“满汉一家”,非常“虔诚”地尊孔、崇孔,借儒家的君父纲常之理压制和奴化汉臣。

  也举个例子,洪秀全、杨秀清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发奉天讨胡檄,直言“夫中国有中国之形像,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中国有中国之衣冠,今满洲另置顶戴,胡衣猴冠,坏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按理说,洪、杨此论,清方阵营的汉人应该是驳无可驳。

  但清方阵营的汉人曾国藩毫无感觉,其以儒家的君父纲常之理为依据,作《讨粤匪檄》还击:“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持扶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痛斥洪杨僭越称君。

  由此可见曾国藩受奴化毒害之深。

  接着说第三个。

  实话实说,清朝人的阴阳头、长辫子是很丑陋的。

  因为这个,中国人遭到了外国人的极大鄙视的。

  英国人伶俐就评价说:“许多年里,全欧洲人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毁行的脚,长期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的辫子和小脚永远是那样的猥琐不堪。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很多英国士兵都争着把清军俘虏的大辫子剪下来,寄回万里之遥的家乡,以供妻子或情人取乐。

  清朝灭亡以后,全国大部分百姓,为何仍不愿意剪辫子?

  溥仪的一位英国教师在教他英文时,直言中国的辫子像条猪尾巴。溥仪经过一番冷静审视,亲自拿剪刀把自己的辫子剪了下来。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有溥仪的觉悟的。

  很多人,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同样举个例。

  现在我们都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在虎门销烟后,林则徐曾到澳门视察,看到葡萄牙人的装束打扮,竟然鄙夷地说道:“真夷俗也。”

  在林则徐看来,自己穿长袍、着马甲,拖一条长辫,那是天下最美、最潇洒的妆扮了。

  的确,在八旗子弟的影响下,很多汉人都跟着用白银、珠宝等精品制成多种款式新鲜的小坠角儿,系在辫梢之上,在一条辫子上下足功夫、花尽心思,非常自嗨。

  下面说第四个。

  明末遗民顾炎武曾在明亡后悲怆无限地说出了关于亡国与亡天下的慨叹:易姓改号,不过是亡国;衣冠服饰更改,仁义充塞,率兽食人,是为亡天下也。

  辛亥革命后,清朝已亡,是恢复衣冠服饰的时候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了强制剪辫法令,孙中山亲自下剪辫令,称:“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许金城在《民国野史》有记述说:“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拜祭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

  实际上,抵制剪辫的现象却比比皆是,许多地方还因剪辫运动闹出了人命。

  那些不愿剪辫的守旧者(包括汉人)哭闹不休,说:“身体发肤都是父母精血,我们不能剪。”

  清朝灭亡以后,全国大部分百姓,为何仍不愿意剪辫子?

  甚至有人发出了“吾头可断,辫不可剪”的壮烈宣言。

  这一幕,竟然如明末清初抵制“剃发令”时的情形如出一辙。

  就连那句“身体发肤都是父母精血”竟然能毫无违和感地出现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背景中。

  以至革命军不得不拿起剪刀到各个街市、村镇,强制执行。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里就有对该现象有精彩描写。

  当时的报纸也生动形象地报道了乡民遇到革命军剪辫时的惊恐神态,“有执辫子狂奔回乡,军队从后追赶者,更有乡人被迫跃入河为旁人救起,未遭淹毙……”

  《申报》1912年2月19日还详细报道了“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事件。

  为了彻底剪去这根代表愚昧、落后、守旧的辫子,民国政府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颁布剪辫政令。

  最后的一点,是有些民众还不大相信大清已亡,或者担心大清复辟成功,就想着先把辫子留着,等时局稳定再作决定剪和留。毕竟,剪一条辫子,那是一分钟不到的事,而要留一条辫子,没有一两年留不起来。

  以上几种原因,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不肯剪辫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