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惊曝!物质没有进入银河系中心黑洞,而是拐进了黑洞外的轨道

惊曝!物质没有进入银河系中心黑洞,而是拐进了黑洞外的轨道
2019年06月26日 14:38 新浪网 作者 初为父母啊有深度

  2019年06月21日,新浪科技发表文章《银河系中心黑洞为什么不活跃?强磁场在发挥作用》,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发现,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周围,存在一个能够引导气体粒子进入黑洞周围轨道,而不是进入黑洞内部的磁场。”

  惊曝!物质没有进入银河系中心黑洞,而是拐进了黑洞外的轨道

  图1 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周围的磁场图

  文章还说:“磁场虽然看不见,但能够影响带电粒子的运动,对物质在宇宙中的运动和进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磁场无法直接成像,我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它们的确切作用。为了绘制出黑洞周围磁场的形状和强度,研究人员需要研究它们对太空中漂浮的尘埃颗粒的影响,这些尘埃颗粒的排列与磁场垂直。NASA科学家研究发现,人马座A*周围的磁场会将气体引导到黑洞周围的轨道上,而不是直接进入黑洞,从而阻止了黑洞‘进食’。”

  这个消息无意中支持了我的物质没有进入黑洞而是在黑洞外向两极喷发出去的旋涡观点,向黑洞吞噬物质并且在奇点处化为乌有的主流观点发起了挑战。

  “黑洞”,顾名思义,是一个黑黑的、深深的、什么也看不见的洞。

  1783年,剑桥的学监约翰·米歇尔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光的微粒说推论出:如果太阳密度不变,直径扩大几百倍,其表面逃逸速度就会超过光速。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洞。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黑洞。1916年,史瓦西指出:如果把太阳压缩成半径不到3公里的球体,外部观察者就再也看不到阳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黑洞。

  史蒂芬·霍金深入研究了黑洞:“任何吸进黑洞的东西都会在奇点处毁灭,只有其质量的引力效应能够继续在外面被感觉到。”2004年,史蒂芬·霍金在提出黑洞辐射的30年后又宣布物质进入黑洞后还能够出来,自己推翻了自己的结论。

  天文学家们观察发现:

  1、可疑黑洞都在星系、恒星中心,体积极小,引力巨大,按照万有引力定律,意味着质量也巨大。

  2、在可疑黑洞视界之外都有自旋着的物质吸积盘。

  惊曝!物质没有进入银河系中心黑洞,而是拐进了黑洞外的轨道

  图2 可疑黑洞想象图

  惊曝!物质没有进入银河系中心黑洞,而是拐进了黑洞外的轨道

  图3 第一张超大黑洞照片(M87中心)

  3、可疑黑洞向两极喷发X射线、高温等离子体、分子物质的相对论性喷流(M87即NGC 4486星系)。

  既然黑洞巨大的引力能够吞噬所有物质,包括光。那么,两极为什么能够喷发X射线、高温等离子体、分子物质的相对论性喷流呢?

  我的黑洞模型是:星系和恒星系都呈现铜钹形,就是旋涡的吸积盘。吸积盘的中心存在一个没有物质的旋涡洞,就是黑洞。这个黑洞是由吸积盘高速旋转形成的。吸积盘上内边界的物质向两极高速喷发,形成黑洞壁,发光时就是视界。也就是说,物质根本就没有进入黑洞,而是在视界上从两极喷出去了。这就解决了黑洞巨大的吸引力、奇点、吸积盘和两极物质大喷发的疑难问题。

  不管是传统意义还是现代意义上的黑洞都强调黑洞质量巨大,引力巨大,但解释不了两极的相对论性喷流。只有我离经叛道,偏说黑洞不是天体,没有质量,不能吞噬物质,只是一个具有引力和两极喷流的旋涡星系、恒星系中心的区域而已。引力和两极喷流是旋涡中相互依存的共生现象。而旋涡是外力作用时流体非直线运动时的特殊现象。

  NASA的磁场图有力地支持了我的观点,使我们对黑洞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原来黑洞周围的物质和磁场一起进入了黑洞外边的轨道,并没有被黑洞吞噬。真理越辩越明。相信随着天文观察的多样化和精细化,人们一定能够发现黑洞的庐山真面目。让我们拭目以待。加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