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幽云十六州什么时候失去的?为什么会成为宋朝人心痛的地方?

幽云十六州什么时候失去的?为什么会成为宋朝人心痛的地方?
2020年12月05日 16:15 新浪网 作者 动漫小哥的日常说事

  幽云十六州永远是宋朝人心痛的地方,幽云十六州也称燕云十六州,它是何时失去的呢,它到底在哪里,我们一步步的解析。

  这个事还要从五代十国讲起。

  从唐朝黄巢起义后,天下大乱,唐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天下各军阀都割地称王,在称王的过程中,相互的不服气,这些军阀们都是野心家,都想吞并对方,这几十年的乱局中先后出现了五个朝代十个国家并存的时势中。

  

  这些割据势力中,石敬瑭就是他们典型的代表。

  936年,担任后唐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在晋阳(今太原)起兵造反。在遭到后唐末帝李从珂的凌厉攻伐后,石敬瑭为最终胜利取得帝位,遂于936年七月,向北方的契丹人求救,条件是“

  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

  ,并约定成功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

  在契丹人的武力帮助下,石敬瑭代唐自立,是为后晋高祖。并亲自拜见契丹人首领耶律德光,当面确定父子关系,这年石敬瑭45岁,耶律德光34岁,老子比儿子小11岁,成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笑话。耶律德光册立石敬瑭做“大晋皇帝”,亲自把自己的袍子脱了给石敬瑭穿上,正式认了“儿皇帝”。

  对中原来讲,悲剧的大幕就此拉开。938年,儿皇帝践约,后晋使者献上“幽云十六州图”籍,向契丹老子割让包括

  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在的十六州

  。其中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则在太行册的西北。

  

  自此,契丹辽国正式占有燕云地区,夺取了这块东西约600公里,南北约300公里,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当时人口约30万户,150万人的左右的土地。迄后中原政权不知费了多少力量,也收不回幽云十六州。直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令大将军徐达北伐,才算收回燕云之地,并在古北口设防,至石敬瑭的割让已经过去432年了。

  北宋为什么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有多重要吗?

  一,政治形成两朝并存的局面。

  燕云十六州是一个先进农业区,它的农业、手工业和其他文化活动都比契丹本部发达。故而契丹统治者对这一地区青睐有加,幽州原来是北方的军事重镇,一跃成为辽朝的政治陪都,主要税收来源地。契丹人专门组织一个“南面朝官”进行统治。这使得契丹成为一个与过去匈奴、突厥、回鹘汗国截然不同的草原加农耕复合帝国。其组织能力,比汉唐对抗的单纯的游牧民族要强大的多。

  

  可以说,正是从占有燕云十六州开始,契丹就以北朝自居,与中原的北宋形成了南北朝态势。这让宋朝一统天下成为梦想。

  二,地理上的优势。

  契丹据燕云十六州之地,尽夺河北北部险要,占据有利的地理形势,可以随心所欲的地兴兵南下。燕云地区地势高于南部地区,骑兵可以乘势就高趋下直接杀入大同盆地,继而兵进汾河谷地攻取太原、河中。若再南下或东进,又是从黄土高原直扑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正如日后蒙古的木华黎所说:

  “幽燕之地,虎踞龙蟠,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

  而对中原政权而言,在河北燕山山脉已经位于契丹内地,幽州成为契丹重镇,马足一动,就到黄河。

  

  中原的政权的政治中心也由隋唐时期的关中,转移到河南汴梁一带,这样一来,不仅华北平原、而且整个中原王朝的软腹部完全敞露在北方铁骑的攻击力之下,彻底处在无险可守的境地。

  三,宋朝军事上布防。

  宋朝大臣吕中曾哀叹道:

  “燕蓟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可高枕而卧也。”

  失燕云之地,为阻止契丹铁骑南下,中原政权,只能另想其法。首先开挖水渠,北宋初年为了防止契丹铁骑,构筑了一条西起今满城县北山东至泥姑海口(今天津东南一带),联结大清河几条支流与30处洼淀。宋代开始治理黄河,并不完全为疏通河道,主要想以黄河为天险,来守卫北方。其次植树造林,利用树木密植来防兵马。

  

  宋朝全部军事力量全部部署到北方,宋朝在军事不能承受如此之重,主要原因就是失去燕云十六州之屏障,举全国之力来布防前线。

  由于燕云十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北宋国防安全的重大隐患,加之传统中原王朝一统天下的观念,从开国之祖赵匡胤开始,对于收复燕云之失地,赵宋君臣都念念不忘。可是,宋人要夺回燕云十六州,必须在沙场打赢契丹人,对于一个天生就对军队效仿设防的朝廷,这是怎么能实现的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