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孩子向妈妈要十块钱,三位妈妈不同的回答,造就三位不同的孩子

孩子向妈妈要十块钱,三位妈妈不同的回答,造就三位不同的孩子
2019年09月24日 21:39 新浪网 作者 思永萦绕思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经常会遇到孩子向自己要零花钱。当孩子向父母要钱时,不同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作出不同的回应,父母这不同的回应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据一项社会观察报道,调查组要求孩子回到家对妈妈说:“妈,给我十块钱”。孩子说出后,此时此刻,有三位妈妈对孩子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

  孩子向妈妈要十块钱,三位妈妈不同的回答,造就三位不同的孩子

  亮亮的妈妈直接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她说道:“你现在没有需要自己花钱的地方,我不能把钱给你。你需要买什么可以告诉我,我来考虑是否买给你。”

  丽丽的妈妈没有拒绝孩子的请求,但是要求丽丽做完一定家务后,用家务的劳动量来兑换相应的钱。

  雯雯的妈妈则不假思索地把十块钱给了孩子,叮嘱孩子要做好计划怎样去花钱,不要一次性把钱都花掉,并告诉雯雯这是她这个月的零花钱,要等到下个月妈妈才会再次给雯雯钱。

  孩子向妈妈要十块钱,三位妈妈不同的回答,造就三位不同的孩子

  在以上的调查中,三位妈妈对孩子要钱的请求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回应,那这三种不同的回应对孩子又会又怎样的影响?

  1. 拒绝给孩子钱会让孩子极端消费。父母现在拒绝给孩子零钱,会让孩子将金钱看得更加重要,孩子会把钱看做十分难以得到的东西。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消费,一方面孩子可能在花钱时会畏手畏脚,舍不得花钱、抠门小气;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零花钱看得特别紧,当孩子长大后有了自由支配的金钱之后,很容易冲动消费,花钱大手大脚起来。这两种极端的消费情况都是父母从小束缚孩子支配金钱的结果。除了形成极端消费之外,还很有可能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容易自卑或爱慕虚荣。

  孩子向妈妈要十块钱,三位妈妈不同的回答,造就三位不同的孩子

  2. 让孩子用劳动来交换金钱,会让孩子养成事事求回报的习惯。近些年,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合理地理解金钱的劳动的关系,会让孩子用劳动的形式来换取零花钱,如洗碗、扫地、浇花等等。他们本来是想让孩子明白不能不劳而获的道理。这样的思路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孩子长期在条件交换式的氛围中长大,会让孩子养成事事求回报的心态。例如,孩子长大后会逐渐帮父母洗碗、拖地,但是孩子会将自己为家庭、为父母做出的每份付出都与金钱挂钩,甚至如果父母不给钱,孩子就什么都不做了。长此以往,孩子在今后与他人的相处中,也会事事求回报。这样很难交到朋友,也很难获得快乐。

  3. 教给孩子合理花钱,有利于孩子养成理财的好习惯。第三位妈妈不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花钱,还教给孩子去合理分配手上的零花钱。她每月固定给孩子零花钱,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决定什么时候花钱,花多少。这种做法也会逐渐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时,既不能对孩子限制太严,过分约束孩子的零花钱,也不能让孩子仅仅让孩子以劳动还钱,养成事事求回报的心态。父母要及时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去花钱,父母要引导孩子合理地去花钱、去存储金钱,这将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

  当孩子向你要钱时,你是如何回应的?欢迎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