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需要加州/蔚来需要合肥,小米需要北京+武汉+上海?

特斯拉需要加州/蔚来需要合肥,小米需要北京+武汉+上海?
2021-08-01 19:06:12 路咖汽车

小米汽车将"落户"合肥,小米公关部出面发声、安徽省国资委发声,网络上,如今充满着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消息。

关于小米汽车,最为热传的几个城市分别为(按时间顺序):武汉、北京、上海、合肥。

四个城市,都有着小米汽车或其他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落地的理由,秉着"大热必死"的互联网定律,关于小米汽车落户在哪是否重要,关于小米汽车的落户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是该思考的话题。

特斯拉当年的选择,意味着落户并不算特别重要

小米落户在哪个城市,究竟有什么真正的意义,解开这个问题,就能顺势解开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这场关于小米汽车的落户,主要谈论的,是产地落户,以及产地落户后可能随之而来的总部落户。

总部落户及产地落户,将直接成为当地的GDP贡献大户,同时带动周边的制造业配套体系,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从利好的角度来看,武汉/上海/北京,目前均已有着相应成熟的产业体系,因为有着上汽集团的多年耕耘,同时长三角的配套能力强大,上海是规模效应最强的地区;因为东风集团的多年耕耘,武汉的体系能力与上海基本齐平, 不过对于小米汽车而言,武汉接下来将成为岚图、凯迪拉克以及现有一系列车企的新"落户核心",需要进一步考虑利弊;因为北汽集团的存在,北京也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较之上海/武汉来说,因为近几年北汽集团的销量不断下滑,空余产能丰沛,北京能提供相应更好的车辆落地能力,当然因为环保等方面的原因,这之中也充满变数;合肥,在四大城市之中,属于势头最猛的,它能同时提供更灵活且积极的发展政策(政府+地方产业的多重利好),同时合肥旨在打造千亿元级的智能电动车产业集群,给到更好的未来发展潜力与预期,并且还有江淮汽车能提供的代工能力(已在蔚来汽车的发展中被验证)。

四大城市各自具备优势,但同时对于小米汽车而言,当然还有一系列需要思考的细节:

1. 落户之地,谁对于小米有更大的未来发展潜力。这取决于当地的未来规划与相关支持,仅从这一个角度来看,合肥对于小米汽车有着更大的利好。一方面,如果小米落户合肥,其面临的支持力度因为当地的千亿元级项目规划,有相应支持,另一方面,因为同行业竞争更小,利好会进一步放大,北京/上海/武汉,当地都有着竞争力极强的同类企业与集团。

2. 落户之地,谁能提供小米更强的车型落地能力。这一点上,北京的相对优势更加明显,因为产能的分配与余量。武汉/上海二地,分别坐落着东风集团及相关产业、上汽集团及特斯拉,武汉此前的东风雷诺产能已被新势力-岚图使用,而上海,如果接纳小米汽车,大概率也会是对待特斯拉的相应方式,给予土地/金融相关扶持,推动小米汽车自建工厂。

北京,依然有着北京现代工厂的产能余量,以及此前被报道-小米已经接触过的宝沃工厂。合肥,则能够给予小米汽车成本更低的代工生产能力,以及推动自建工厂。

这一切,最终要看雷军如何权衡与选择,优先选择代工或优先选择自建工厂,两者的发展思路不同,未来潜力也是不同。

当然,目前讨论小米汽车"落户"的话题,最终的落地更多是在于GDP之争,谁能拥有小米汽车,谁的制造业以及相关贡献就能更进一步,当地也大概率会成为新的核心汽车城。不过,对于核心汽车城这个名号来说,上海/武汉已经毋庸置疑,北京/合肥的渴望更大。

同时,目前中国/美国市场销量热度居高不下的特斯拉,它的经历其实还在透露出另一个信号,落户之地是否会有效的增强产品落地能力,这之中没有特别明确的直接关系。

2010年,特斯拉以42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位于加州弗里蒙特的汽车工厂NUMMI,该工厂本来为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所共同拥有。但,尽管丰田一向以来以产品稳定性著称,通用则以高级感和严谨著称,但这丝毫没有让特斯拉的质量得到太多的提升。即便是11年之后的今天,特斯拉在汽车制造业已经摸爬滚打多年,它却依然在车辆的制造方面有大量的车主负面反馈。

小米汽车,使用谁的工厂,落户在哪里,并不意味着其生产车型从诞生就会有高良品率。另外,在这一环节中,合肥有着相应优势,因为江淮汽车在与蔚来汽车的代工过程中,已经被验证了其能力表现。

另一个话题,落户在哪里,真的重要?

回答这个问题,要参照汽车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要参照不同城市的能力优势来看,就会大概率给出否定答案。

现如今,几乎所有汽车厂商,都不会采取"一锅烩"的布局方式。总部、设计中心、车辆技术中心、网联技术中心、大数据中心、测试中心,要考虑其布局的成本与合理性,已经均处于多国多地的形式。

如,蔚来中国,坐落于合肥,蔚来汽车的设计中心,坐落于慕尼黑,蔚来汽车的技术中心,坐落于上海。这之中,要同时考虑人才储备、人才保有量、城市优势能力等多方面元素。

小鹏汽车,总部坐落于广州,同时诸多企业功能分布于北京,根据最新消息,其研发中心与新工厂可能进一步向西南地区(成都及周边)发展。

传统车企的布局同样如此,比较知名的例子有长安汽车的布局为5国9地。

多地布局之下,真正能决定一家汽车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实际上早已从制造转向了前瞻技术研发与应用。特斯拉的竞争力在于其企业思维的突破,在汽车流通领域,它已经不再单纯依托传统车辆销售营收,而是转向了低成本造车-高利润软件付费的模式。

蔚来汽车的竞争力,在于其企业思维注重于服务体系,尤其是用户生态的打造,盈利能力在自动驾驶、车辆全生命周期、能源多模式应用,甚至于二手车业务等多个方面。

小鹏汽车的竞争力,则在于其快速升级的能力、快速给到优势先进技术的能力(NGP、激光雷达等),还有免费超充等方面的能力。

上述的一切,是这些企业面对传统车企的优势,甚至是其未来盈利表现的突破口。以上的一切,与其落户在哪里,并无本质上的直接关系。

所以,综合来看,落户话题如今之所以有很高的热度,本质上是大家在按照传统的思维去考量一家企业的未来成长性,不能说不对,但也有相应的局限性。

之于小米汽车,它目前所欠缺的主要是智能技术与车辆的整合能力,以及与它的优势强点用户生态的打通能力。上述四地,不论在哪里落户,哪里都能提供相应的表现,所以小米汽车迟迟未选择落户,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它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远高于制造落户。

写在最后:

随着一轮轮的辟谣,随着涉及之中的多方发表相关回应,本质上我们能看到一定端倪,比如江淮汽车那句"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让人留下很多遐想空间。

当然,最终小米汽车落户在哪是否特别重要,以新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重要性已经远低于传统汽车。

它面临的挑战太多,比如如何将自身的生态圈、知名度发挥到最大,同时让一辆车以尽可能少的故障率造出来,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