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憋坏三年到机遇井喷,2023年并购潮有何不同?| 财经头条对话俞铁成

从憋坏三年到机遇井喷,2023年并购潮有何不同?| 财经头条对话俞铁成
2023年03月06日 15:56 新浪网 作者 下午茶财经

  

  俞铁成:广慧并购研究院院长、广慧投资董事长、广慧并购投资联盟主席。先后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操作了数十起大型企业并购重组案例,担任十多家资产过千亿大型海内外企业集团的并购投资顾问,在国内担任多个地方政府经济顾问。

  广慧并购投资联盟:成立于2023年1月,在广慧并购研究院的基础上升级,瞄准中国最顶级的并购交易合作圈层,致力于解决基金退出项目如何与上市公司之间高效链接的难题。首批联盟成员包括近百家上市公司和20家中国头部基金;联盟现有上市公司成员总资产超过5000亿,基金公司成员管理的基金总规模就接近1万亿、对应的投资项目有数千个等。

  财经头条特邀俞铁成院长做客栏目分享2023年并购领域的最新思考。【健谈Alpha】整理要点及补充信息如下:

  1)最近两三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危机:超过90%的投资遭遇项目退出危机。2023年将是并购大年,主要在中国的VC/PE投资的项目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易。

  2)对于VC/PE而言,IPO或许已经不再等同于退出。以2023年3月2日A股收盘价统计,总市值低于100亿3488家,占比68.32%;低于50亿2228家,占比43.64%;低于30亿1063家,占比20.80%;低于10亿131家,占比2.57%。同时,极低流动性的小市值“僵尸股”也开始在A股出现了。

  3)从全球上市公司发展经验来看,小市值上市公司一般面临业务线单一、产品市场空间较窄,天花板明显。做大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产业并购重组来提高公司竞争力、行业地位以及利润,从而做大公司市值。

  4)很多地方政府把上市公司数量,作为当地官员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央企和地方大国企一方面成为中国PE基金绝对的主力LP,另一方面这些国企集团也纷纷收购上市公司或优质战略新兴产业资产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5)VC/PE为何设立投行部门?半导体领域将迎并购潮?地产企业有哪些新的发展思路?S基金能否解决项目退出难题?如何劝说老板放弃公司避免倾家荡产?年轻人在未来要争做“网红”?关于上述话题的详细内容,赶快与【健谈Alpha】一起阅读本文吧!

  

  三年冷静期已过

  并购迎“结婚潮”

  财经头条:如何看待2023年的并购市场?

  俞铁成一定是一个并购大年,因为过去三年中国并购处于被抑制的状态,三年被憋坏了。2022年中国大陆企业的并购总额为3905亿美元,同比下降32.2%,这是从2013年以来交易价值最低的全年。我们自己也有四五单境外并购的生意,都是因为疫情没法出国而搁置了。

  这和并购的本质有关,并购相当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婚姻,不可能只靠“网恋”,然后就签协议。一般来说,并购从第一次见面到达成交易需要十几次甚至几十次谈判。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2023年中国境内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中国企业和全球并购的交易机会爆发将是立竿见影的,我们很兴奋,要抓住这次机遇。

  

财经头条

  :什么类型的上市公司会更喜欢并购?

  俞铁成:并购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产业型的并购,围绕着它的主业,在同行业上游或者下游进行,比如京东收购德邦物流,显然是对京东整个物流产业链有益的补充;另一类是偏财务型的并购,企业完全跨出原有的主业来进行收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两种需求都是长期存在的。

  企业判断自身所在行业还有前景,就不会想要盲目进入新的行业,那么产业型并购就更多。但是有些行业,例如教育培训,俞敏洪的新东方股价被打到最低点,只能被迫转型做直播带货重新收复失地,那么偏财务型的转型或者跨界并购就更多。

  财经头条:有观点认为,2023年产业并购将取代跨界并购成为主流。您同意吗?

  俞铁成: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前几年国内头部互联网行业的产业布局80%是相同的,移动支付、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等哪个行业火了就扎堆进去,但是中国不允许一个平台公司在细分领域形成垄断,所以我们觉得中国大型的互联网企业不会再走老路,盲目、多元化的全覆盖。而是一定会围绕自己的初心、核心竞争力来精选一两个赛道布局,更多地进行产业并购。

  财经头条:在并购大潮中,中国老板如何避免“踩坑”?

  俞铁成并购要量力而行,不要幻想蛇吞象。如果上市公司缺乏并购经验,团队也没有磨合过,我们建议小步快跑:从小规模并购做起,不断积累经验,没有团队经验千万不要大规模并购,避免公司全军覆没。

  

  

  VC/PE发愁“嫁”

  上市公司犯愁“娶”?

  财经头条:一些VC/PE设立自己的投行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俞铁成2023年并购的最大机遇之一,就在于中国VC/PE投资的项目与中国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易。

  从卖方角度来看,VC/PE设立投行部可以帮助他们投的暂时上不了市的企业卖给上市公司。

  中国现在大概有20万亿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但是每年上市的企业平均才500家,假设每一家企业平均有5-6个PE的股东,按这么推算的话,80%-90%中国PE投资的项目没法通过IPO上市通道实现退出。中国一些头部基金平均管理500亿以上,投出去几百个项目,可能每家基金手上有一两百个已经到了退出期的项目,这就是VC/PE设立投行部的原因。

  但是VC/PE这么做不占优势,我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并购投行优秀人才难得,一般的VC/PE想要招聘和留住业内优秀的并购人才不容易;二是VC/PE的覆盖面小,许多VC/PE只和100个左右的上市公司熟悉,匹配成功率低;三是身份尴尬,VC/PE在很多项目里只是小股东,对大股东没有影响力,难以协调其他股东的意见。

  

  从买方角度来看,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喜欢去收购VC/PE投资的项目?

  一个项目或者企业如果被几轮投资人投资之后,因为是奔着上市去的,所以相对干净规范,在行业里面也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而且VC/PE投资的领域往往都会跟着国家的政策,像国家大力发展的芯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行业,在资本市场上也得到追捧。

  所以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它们想进军新的、热门的国家重点扶持赛道,就会从VC/PE手上收购过来已经投了好赛道的企业。而本身在这些热门赛道里面的上市公司,想要把自己规模做大,做成行业领先,也有做产业并购整合的需求,同样愿意收购VC/PE投资的企业。

  特别是对中国很多小市值的上市公司来说,它们有极强的动力参与并购。因为它们把公司市值提升到100亿以上之后,才会进入主流机构的投资范畴里面,不然每天交易量非常小,就会慢慢丧失融资的功能,失去了上市的意义。而如果靠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每年线性的增长,根本实现不了市值的爆发性增长,只有走并购产业整合这条路。

  在这种双向需求下,VC/PE设立投行部就水到渠成了。多讲一句,广慧并购投资联盟瞄准中国最顶级的并购交易合作圈层,一定程度克服了上述提到的困难,致力于解决基金退出项目如何与上市公司之间高效链接的难题。

  

  

并购抓住特点 才能“对症下药”

  财经头条:中国并购市场还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

  俞铁成:第一个特点是A股收购A股的情况会增多,中国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但是上市公司差别非常大,大的上市公司有几千亿市值,小的上市公司只有十几个亿甚至几个亿的市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A吃A”浪潮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第二个特点是围绕着国有企业,资本市场近两年有大量的国有企业纷纷出手收购A股上市公司。这是因为很多地方政府把上市公司数量作为当地官员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山东、广东等沿海经济实力强的省份会很激进,一个地级市在三年之内有可能收购5-10家A股上市公司,而在中西部等财政偏弱的地方,可能只有省级平台公司才有这个实力。

  

财经头条

  :历经调控,房地产企业发展有何新思路?

  俞铁成房地产行业比较特殊,收购房地产企业,资本市场不会给好的估值,因为房地产企业是项目型的,不代表有可持续性。

  房地产企业上市其实非常吃亏,很多房地产公司净资产500亿,净利润100亿,市值多少?200亿!没法用正常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或市净率指标来衡量。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思路要转变,可以去收购一些不是做房地产,但是和整个房地产相关联的比如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高科技公司。

  拿10个亿去收购一家A股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市值可能不会增长,投入10个亿不仅不赚钱反而还亏钱。但是如果拿10个亿收购一家和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利用收购方庞大的房地产体量和地方政府人脉资源,稍微赋能就可能会让这一家公司业绩提升两三倍,盈利前景可观。

  财经头条:A股半导体领域公司面临较大同质化竞争压力,并购投资的机会大于风险?

  俞铁成:半导体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投资领域,也是中国最被外部限制的领域。其实国家从上到下、从行业到资本都在推动半导体企业的成长,赛道是非常广的,有硬件有软件,不仅仅只有芯片。

  财经头条:对于那些在2020年、2021年半导体赛道估值还在高位的时期上市的企业来说,还有一个直接的压力,那就是它们的业务体量很难支撑起市值。

  俞铁成:科创板让一批半导体企业在没有大规模生产、处于亏损的情况下实现了上市,许多地方政府也出资扶持了一批优秀的半导体企业,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半导体还会是并购领域的一个重要赛道。

  

财经头条

  :有将近90%的私募股权项目面临退出难问题,基金之间的并购是否也迎来发展机会?

  俞铁成:私募股权基金在国际上退出往往是基金卖给基金,但是中国的投资人不愿意接上一轮的老股套现,他们认为企业还没上市就要卖掉,可能存在风险,所以中国国内基金之间的基金接盘还没有国外那么普遍和全面。

  而近年来中国S基金(二手份额转让基金)发展较快,它能满足投资人对基金退出项目流动性和信任感的要求。S基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出售整个基金份额,另一种是出售退出基金里的个别好项目,这种情况下大家愿意当“接盘侠”,因为接盘的价格往往还会打折。

  随着中国基金行业不断成熟,未来基金之间的并购交易很可能会越来越多。

  

  创业、打工,都不如当网红?

  财经头条:企业被投了很多轮之后,创始人很难放弃企业、接受被并购的命运,该如何抉择?

  俞铁成:企业创始人没有选择,在中国可能80%的基金投了一个企业之后,都会和企业的创始人有回购约定,如果投资4-5年之后还不能够上市,那么企业创始人就要在投资的本金基础上加一定的利息来进行回购。

  但是中国很多企业创始人是没有钱的,他们全部的身家可能都为公司抵押了,如果每一轮融资都要承担回购的压力,那么企业创始人没有退路,只有IPO上市一条路才能够获得解放,他们是没有回购能力的。

  如果IPO失败的话,企业创始人就只能和PE一起商量,去找上市公司来收购自己的公司,先把外部PE基金的股权按照一个比较高的价格收购掉,然后低估值出售创始人的股份。

  交易完成的结果是创始人手上可能只剩下10%-20%的股份,但是避免了倾家荡产的命运。并且创始人傍上一个上市公司之后,可以继续玩下去,万一子公司运作几年业绩比较好,还可以再分拆上市,创始人10%-20%的股份还是有挺多钱的,至少比他原来没有退路要强。

  

财经头条

  :硅谷、华尔街与中国的科技企业不约而同在去年开启了裁员潮,在择业方面有什么可以分享给95后、00后?

  俞铁成:我认为裁员风潮在2023年还会继续蔓延,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大量的岗位可能被机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所以年轻人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包括一些超过40多岁的职场老人,也会面临下岗危机,所以我认为将来会进入到个人IP时代。

  如果你不想被企业淘汰,你必须要壮大自己,想办法充实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然后利用现在各个平台,想办法把自己打造成某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或是网红。不一定要成为全民网红,但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你要有足够的专业积累。

  我觉得现在很多工具和平台已经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所以对大家来说,未来要加强学习,积攒知识的广度和厚度。同时,再精选一两个细分赛道,让自己成为这些领域里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上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