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你的伞呢?”“被借走了!”请告诉孩子:你拥有拒绝的权利

你的伞呢?”“被借走了!”请告诉孩子:你拥有拒绝的权利
2019年10月20日 20:01 新浪网 作者 流浪的灵儿妈咪

  小宇是个性格开朗的孩子,所以在学校里人缘很好,同学们有困难都会纷纷找他帮忙。但是,久而久之面对同学们的请求,小宇因为不会拒绝,感到有些精疲力尽。导致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小宇出力不讨好的情况。

  比如,班上同学的值日劳动拜托小宇顶替,小宇答应之后,同学转身就去打篮球了,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还有时,如果碰到了小宇临时有事,没有办法帮同学的忙,反倒会引得同学的冷嘲热讽。

  有一天,临近放学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刚好早上妈妈把雨伞放到了小宇的书包里,小宇走到校门口拿出伞刚想打开,旁边的同学就和小宇说道:“把你的伞借我吧。”小宇不知如何拒绝,就把伞递了过去,自己淋着雨回了家。

  你的伞呢?”“被借走了!”请告诉孩子:你拥有拒绝的权利

  回到家后,妈妈问小宇:“你的伞呢?”小宇无奈地回答道:“被借走了!”随后郁郁寡欢地回到了自己的卧室。

  像小宇这样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请求时不知道拒绝,一昧地选择委屈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朋友圈里的“老好人”,看似热心肠,实际上是被别人欺负的对象。善良是好事,但是过度的善良也会让孩子吃亏。

  ▶孩子为什么难以拒绝他人呢?

  ▪讨好型人格

  在心理学上,将讨好型人格直接地称作服从型人格。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不惜牺牲自己的情绪,甚至放弃尊严迎合别人的需求。可以说,“讨好型人格”是一种极为不健康的心理习惯。

  蒋方舟在《奇葩说》中自述自己是讨好型人格的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她说,讨好型人格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敢拒绝别人请求的习惯让她不好发泄自己真实的情绪,感到很压抑。

  在生活中,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就像小宇一样,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哪怕自己淋雨回家也要把伞借给别人,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会让孩子陷入“被动付出”的怪圈,让孩子一昧退让自己的底线。

  你的伞呢?”“被借走了!”请告诉孩子:你拥有拒绝的权利

  ▪害怕给别人造成伤害

  作家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表露了对于拒绝的真实想法,他说道:“我害怕拒绝别人,是因为我认为一旦拒绝别人,就会无可避免地在彼此心中留下间隙和裂缝。”

  这种心理是大多数不会拒绝的人的真实想法。特别是孩子,孩子年纪小,没有办法区分关系的远近亲疏,在他们眼里,进入他们生活的人都是重要的人。

  因此,朋友的请求,他们无法拒绝,因为害怕失去一份珍贵的友谊;老师的要求他们无法拒绝,因为害怕会被老师认为是坏学生……一来二去,孩子因为害怕伤害人际关系所作出的让步会让孩子感到不堪重负,最终会像蒋方舟一样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不仅如此,当孩子面对错误的邀请和请求时,如果不知道拒绝,孩子就容易走上歪路。

  你的伞呢?”“被借走了!”请告诉孩子:你拥有拒绝的权利

  特别是孩子处于青春期,如果结交了坏朋友,朋友打架斗殴都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孩子不知道拒绝,就会一错再错,最终和不良少年同流合污,容易发生家长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教会孩子委婉地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

  ◇教会孩子“适度自私”◇

  社会学家认为,人们需要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权衡利益得失,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也被称为“适度自私”。

  家长们想要让孩子学会拒绝,首先要教会孩子“适度自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正如小宇一样,在下雨天面对同学借伞的请求时,除了要考虑到同学淋雨回家的情况之外,也要考虑到自己如果没有伞也会变成“落汤鸡”。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宇可以拒绝同学的请求。在生活中,如果孩子面对不良的邀请,“适度自私”更为重要。

  你的伞呢?”“被借走了!”请告诉孩子:你拥有拒绝的权利

  特别是一些坏孩子发出打架斗殴的邀请时,这时“兄弟感情”会让孩子两难,但是孩子如果拥有“适度自私”理念,就能够很好地分清是非,不被“兄弟情”的狼皮外衣裹挟,勇敢地拒绝不良请求。

  父母教会孩子“适度自私”不是让孩子只想着自己,而是学会在抉择时考虑自己的情况,保全自己的权利、分清是非黑白,不被他人带上歪路,也不让自己受委屈。

  ◇正确看待和周围人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苏珊.纽曼博士,提出了一个学会拒绝的好办法。那就是,正确看待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这是对人际关系一个更深层的考验,也是父母们育儿路上的进阶之路。

  家长们要想让孩子真正学会拒绝,那么让孩子学会审视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你的伞呢?”“被借走了!”请告诉孩子:你拥有拒绝的权利

  除了家人之外,所有社会关系都可以做出分层。特别是对于朋友的定义和远近,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拒绝别人。

  对于要好的朋友,孩子可以设定较高的拒绝阈值,而对于点头之交,班上不相熟的同学或是隔壁班的朋友等,孩子的拒绝阈值应该相对低。这样,孩子才能够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并且保全自身利益。

  ◇尊重别人的拒绝◇

  教会孩子拒绝的同时,家长们也应该让孩子学会正确看待、尊重别人的拒绝,给孩子传输这样的观点很重要。

  《拒绝之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拒绝是双向的,拒绝别人的同时,别忘了允许别人的拒绝。

  在学习生活中,当孩子在下雨天面对朋友借伞的请求并拒绝时,那么在体育课上孩子向同学借运动鞋,被同学拒绝时,孩子也应当认为是理所当然。

  你的伞呢?”“被借走了!”请告诉孩子:你拥有拒绝的权利

  这正如书中所言,拒绝是双向的,有这样的认知孩子才能建立正确的心态面对人际关系。

  拒绝是一门艺术,也是家长育儿路上的进阶之路。家长们要想让孩子避免成为“老好人”,应该告诉孩子:你有拒绝的权利。

  教会孩子“适度自私”,让孩子明白尊重别人的拒绝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心态,建立健康的人际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