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职场跳槽和转行的秘诀是什么?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职场跳槽和转行的秘诀是什么?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2020年10月31日 14:30 新浪网 作者 馒头商学院官微

  作者|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

  最近收到许多朋友咨询转行失败的问题,比如来到一个新行业无从下手,换了一份新工作很不适应,或者跳槽到新岗位以前学的东西全都白费了等等。

  今天分享一些这方面的干货思考,希望对想在职场上换赛道的朋友们有所启发。

  在决定转行前,有一句话请务必记在脑海里:

  “先往回看,再往前看。”

  什么意思呢?

  往回看,是透过现在的工作返回去挖掘背后的底层能力;往前看,是基于这些底层能力再往前做更多的拓展。

  这才是跳槽转行的制胜关键。

  举个例子。

  比如老师这项工作,表面上看是教书育人,需要专业知识过硬,对学生有责任心等等。可实际上真正胜任这份工作的底层能力是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因为老师需要把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讲述出来,这是一件很考验表达功底的事情。

  并且理解往往还不够,好的老师还能把专业的东西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而不是上课打瞌睡。

  所以学科专业高的老师不少,但有本事让学生愿意听你讲的老师并不多。

  而表达能力强的老师,不一定非要做老师,任何强调对外表达的工作都可以胜任。

  像我见过有老师转行去企业做品牌宣传的,去政府机构做招商的,甚至还有去抖音和B站做网红的。他们无一例外都有超强的表达能力,并且全都做得很成功。

  表面上看这些职位和老师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但你退回去看这些工作背后的底层能力,其实是一个东西。

  销售也是同样的道理。

  大家觉得做好一个销售,最关键的能力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嘴皮子利索,脸皮厚,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体力。

  但要我说,销售最重要的能力是共情。共谁的情?共客户的情,共产品的情。

  比如你想把一罐奶粉卖给妈妈,首先就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妈妈。

  像妈妈一样去考虑,去感受,去担心,去比较,这样才能挖掘到妈妈内心深处对奶粉的需求痛点,而不是只会扯起嗓子喊“新西兰进口,纯天然乳源”。

  再比如为什么大家都相信薇娅的直播卖货?

  很多人说她选品眼光好,“卖的都是我真正需要的东西”。因为她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一个家庭大总管,一家老小上上下下的生活需求她全都洞察到了。

  相反许多明星摆着高高在上的架子去卖几百块的化妆品,可她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去用,因此就有一种很假的感觉。

  这就叫共情客户。

  而共情产品,是把卖的东西当成自己亲手生产出来的一样,你要全方位无死角地了解它的优劣特点。

  销售就是行走的产品说明书,这话并不夸张。如果不了解产品背后的原理和功能,客户一个问题就能让你哑口无言。此时信任感一下子跌落冰点,这单就黄了。

  所以说,好的销售一定是既理解客户又理解产品,因为他做的就是匹配需求和卖点。

  那么把话说回来,有这本事的人一定要干销售吗?

  当然不。

  但有了销售的技能,他可以“卖”很多东西。例如卖自己的人设,知识,技能,信息,观点,服务......一切在这个世界上有需求的东西,他都可以去卖。

  比如咪蒙这样的人,虽然她的价值观很有问题,但她特别擅长共情。咪蒙写出来的文字总能精准击中粉丝的情绪痛点,让人有种“她把我内心想讲的话都说出来了”的感觉。如果把她的文章也比作产品,那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销售。

  以上这两个例子就是我想说的,透过工作本身去挖掘这份工作背后需要的底层能力,再由底层能力往前拓展到更广泛的职业类别上去。

  一退一进,才会别有洞天。

  那么回到今天文章的标题,为什么许多人跳槽转行都失败了?

  因为他们把太多精力放在了关注新行业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带来薪资增长,是不是可以给自己的简历添上一笔高光时刻。

  反而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个新行业最需要的底层能力是什么,自己过去的经验能不能无缝衔接过来,跳槽转行的学习成本到底有多高。

  一开始的本质抓错了,后面一系列问题都会陆续显现。

  比如我曾接到过一位读者小A的咨询,小A本身做材料工程学的工作,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

  他看到这几年自媒体发展迅猛,所以也想去写公众号。但吭哧吭哧写了半年,一点起色也没有。

  于是我把他的公众号打开看了一下,1分钟不到我就关掉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写的内容跟大学论文一样,晦涩难懂不说还长篇大论。

  我说你这么写不对,微信上的阅读习惯根本不是这样。可他非不信邪,觉得自己专业知识过硬,没人看肯定是因为写得不够深刻。

  我说你把一个马桶盖的材料原理写得再深刻都没人看,但你如果写为什么那么多人去日本排队买马桶盖就有人看。

  结果他试了一下,果然奏效。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表面上看,写公众号跟写博客写日记一样,是抒发自我的地方;可实际上微信公众号是一个贩卖自我价值的平台。

  既然提到了贩卖,就回到我前面说的要懂得共情。说得学术点这叫洞察用户,说得通俗点这叫投其所好。

  全中国的人里面对材料科学感兴趣的人寥寥无几,但是对日本的马桶盖都有所耳闻。选题的好坏在动笔前就决定了一大半成败。

  想要把公众号做好,需要的不是“作家”,而是“产品经理”。需要的不是文思如泉涌,而是懂得数据分析,用户研究,产品定位和差异化竞争。

  有了这些能力,不仅做公众号可以成功,你去做抖音,B站,小红书......所有的自媒体平台都可以成功。

  这才是这个行业背后的底层能力。

  那么如何发掘我们所在行业的底层能力呢?最后说3个小建议,仅供参考。

  a) 找成功者的基本共性

  不要盯着行业里的一个成功者,而要盯着一群成功者,用排除法找出他们成功的共性因素。

  比如A、B、C三个人,A的学历高,B的背景深厚,C的人脉资源多,但他们都能把同一项工作做得非常出色,那么学历、背景、人脉就不是决定这份工作做得好坏与否的底层能力。

  找成功者们共有的能力交集,然后用排除法筛除掉各自的独特属性,最后的答案就是底层能力。

  并且你找到的成功者样本越多,这个答案越精准。

  b) 把经验总结成方法

  决定跳槽转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你的可迁移本事有多少。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你在甲行业会的东西,放在乙行业同样有用。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在会计事务所做了10年审计工作,后来跳槽到电商行业同样做得成功。

  我问他秘诀,他说别看这两个行业风马牛不相及,但都对数据分析能力有异常高的要求。

  看眼花缭乱的财务报表和看电商后台的运营数据,本质上考验的都是抽丝剥茧的推理洞察力。他用10年时间,锻炼出一套独特的数据分析逻辑,套用在电商行业也是如鱼得水。

  这就是把工作经验,抽离出来总结成方法论的意义。

  类似的还有咨询行业转行去做企业运营,市场营销行业转行去做产品设计,人力资源行业转行去做艺人经纪。

  表面上看这跨界跨的匪夷所思,可实际上核心的方法论全都能迁移。

  c) 关注那些你带得走的东西

  所有平台赋予你的东西,你全带不走,所以它们不是你的底层能力。

  所有凭个人努力争取到的东西,你去哪里都会跟着你,它们才有可能成为你的底层能力。

  比如说客户资源。

  到底是因为公司平台大,才给了你接触和建立客户关系的机会?还是因为你的个人魅力强,才能够和客户眉来眼去称兄道弟?

  许多人都搞不清楚这个问题。

  搞不清楚,就会产生错觉。明明是公司给了你平台和机会,却偏偏以为是自己的能力强,进而觉得即使离开了公司,客户也会跟着自己一起走。

  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发生。

  相反你在这个平台上得到的视野,学到的经验,甚至掌握的行业秘密,这些才是你带得走的东西,才有可能成为你进阶到下一份工作的武器。

  分清楚哪些能带走,哪些带不走,有了自知之明才可以脚踏实地。跳槽也好转行也罢,这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是认清自我步步为营。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迷茫的你。

  共勉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跳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