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大学教师队伍建设 三名校长这样说

加强新时代大学教师队伍建设 三名校长这样说
2019年12月13日 21:58 新浪网 作者 人民网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如何将我国1700多万名教师打造成一支综合素质、能力过硬,能经受起现代化教育考验的队伍,是党和国家今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12月13日,以“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在陕西西安举行。在当天下午举办的第四场分论坛上,来自三所大学的校长就“加强新时代大学教师队伍建设”话题展开研讨,建言献策。

  提振新时代“师道尊严”

  程门立雪、张良拜师……古往今来,尊师重道一直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咸阳师范学院校长舒世昌十分关注提振新时代“师道尊严”,强调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道氛围。

  “在座的很多朋友去南方农村去,可以看到挂在正中间的牌匾写的是天地君亲师,教师是放在国家和亲师同一档次,传统文化中对教师的重视,是教师崇高感的突出体现。”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顶明说,要想激活教师队伍教书育人动力,我们到今天仍应继续高扬教师的崇高感,让最优秀的人去从事教师职业。

  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高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关键在教师。”舒世昌认为,教师队伍建设第一任务是师德师风建设。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孙洪祥指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是北京邮电大学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

  王顶明说,西北师范大学八十多年来扎根在当地,服务于西北,始终践行着爱国奉献,责任担当、使命担当和自强不息的西进精神,并将其纳入师德师风建设中最核心的内容。

  完成新时代“教育使命”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咸阳师范学院校长舒世昌认为,教育对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都非常重要。要完成这样的教育使命,关键在于培养教师炽热情怀。

  “大家经常形容教师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你是否做到红烛精神,对教师本身来说,也应该要提高自己,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及师德师风,真正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教学。” 舒世昌表示,大家都说教师教学是良心活,为什么要成为良心活?有些老师如果认真可能会给学生讲很多知识,备课也特别认真负责,一节课的知识点讲得很清楚,或者说知识容量比较大,课外批改作业特别认真。有些教师如果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能在教学上就会敷衍了事。

  “教学是良心活,但我觉得什么时候大家把它不当良心活,而是把热爱教学、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当成自己的事业,这样就达到了教育目的。” 舒世昌如是说。

  高校教师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劳动,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直接关系学生能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孙洪祥介绍,该校通过“双带头人制度”、“人才培养四个融合”、“教师生支部共建”三项措施,加强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的建设。

  首先,北京邮电大学通过双带头人制度,即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业务带头人,把人才培养、思政工作、教师政治素质建设融为一体。目前成效很好,双带头人教师支部已达95%以上。

  其次,北京邮电大学提出了思教、科教、创新创业教、和产教融合的措施。四个融合互相促进教师思想水平的提高。这一点也从学生的育人效果中得以显现。

  最后,“教师生支部共建”是北京邮电大学的特色制度建设。教师支部与1至3个学生支部共建机制,促进老师和学生的进一步融合。“另外,我们鼓励将研究生支部建立在实验室、建立在科研团队,有效将科研、教学、育人、思政工作融为一体,促进导学关系融洽。对于研究生培养,我们还推出了1212机制。即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主管研究生的副校长主抓研究生思政工作。研工部副部长一人担教书育人,负责学生管理的副书记和主管研究生的副院长相互联动。1212机制使得北邮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孙洪祥说。

  释放新时代“教师动能”

  教育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之初教育改革的起点,也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主题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谈到教师队伍机制体制建设中的难点,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顶明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教师队伍更新换代之难。一个老师从事教职到他离开这个岗位的周期,少则20年,一般30—40年,我们需要思考在这个周期内师资质量如何与时俱进;

  二是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创新之难。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引导老师在各种评估过程中的指标和应对性工作中沉下心来专心教书育人;

  三是教育资源区域的优化结构之难。优质教学资源不均衡,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差距,区位差异,系统内部学科差异、年龄结构差异等,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合理引导差异性问题。

  但归根到底,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的关键在教师,还是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自主性。舒世昌校长认为,做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有两块“自留地”: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一方面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创新,实现教学需要。一方面,让科研成果真正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融产业发展。要知道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什么,这样才能让创新有的放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