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浅谈5G技术背景下电视媒体的业务匹配

浅谈5G技术背景下电视媒体的业务匹配
2020年02月19日 09:29 新浪网 作者 人民网

  来源:《视听》2020年第1期

  摘要:5G技术应用将解决视频传播的流量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电视媒体的体验质量。5G技术作为一种变革力量,要求电视媒体的业务与之匹配。本文从超高清视频内容生产、移动端产品打造、互动的强化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媒体的业务转型方向。

  关键词:5G;电视媒体;业务匹配;转型

  一、5G技术为电视媒体赋能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是4G系统的“升级版”。5G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3方面:一是增强型移动宽带,即更大的带宽、更高的传输速率;二是超高可靠与低延迟通信,意味着移动交互过程中的卡顿和滞后将大大降低;三是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即可实现海量终端的网络接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①。

  不少研究者认为,5G商用将成为电视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首先,5G网络解决了视频传播的流量瓶颈问题。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短视频、网络音频和网络直播类应用的使用时长占比依次为12.8%、8.6%、8.2%、7.9%和5.5%,合计43%②,而2018年网络视听流量占到了互联网数据访问总流量的80%以上③。43%的使用时长,要消耗80%以上的流量,足可见网络视听消费对流量的依赖。电视媒体作为重要的视听内容提供商,其制作的节目对全网视频流量的贡献率达到63.9%④。5G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解决移动互联网视听内容消费的流量瓶颈,为电视媒体的高清晰度视频内容在移动端分发扫除障碍。其次,5G网络的低延时和高可靠性也将大大提升电视直播特别是重大节庆、重大活动和重大体育赛事直播的质量,增强电视节目看点。另外,5G网络的海量接入特性还将大大提高电视媒体的互动能力,电视媒体实质上的“覆盖率”将进一步提高。

  二、技术升级要求业务匹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G技术属于生产力范畴,本文所探讨的媒体业务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技术应用,势必引发传统业务的革新和调整。

  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轨迹来看,移动端对电视媒体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是从3G开始的。在3G之前的1G、2G时代,手机主要作为语音通话和简短文字传输的通讯工具,并不具备明显的媒体属性。2000年以后,3G技术问世,其带宽能够支撑图文网页浏览功能,但是那个时候,彩屏手机才刚刚问世,用手机看资讯和图片的体验并不好,再加上网络流量资费居高不下,手机的数据业务并不普及,因此手机端并未引起传统媒体的重视。随着3G网络日趋成熟以及大屏智能手机快速导入市场,手机QQ、微博、手机报、手机浏览器等应用随之兴起。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行业标准,俗称“手机电视”,并于2008年正式推向市场,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然而由于带宽局限而造成用户的体验不佳,以及运营上的不足,该应用的市场反响未能达到预期。不过,手机电视的探索,成为电视媒体正式向移动端拓展的第一步。2013年之后,随着4G技术落地,传统媒体真正进入“移动优先”业务转型期。4G技术满足了短视频传播和视频直播的宽带要求,过去图文资讯的阅读体验质量也进一步提升,人们慢慢习惯了在手机上阅读资讯和看视频。人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PC端。手机逐渐成为“第一媒介”,这倒逼所有传统媒体都践行“移动优先”,开展移动端业务。各级电视媒体、频道在开通官方微信、微博基础上,纷纷推出自己的移动端产品,并且在新闻操作流程上,也逐步建立起“移动优先”机制,借助移动端应用抢占新闻第一落点,“先网后台”成为常态。如今,5G商用渐渐逼近,5G技术作为一种变革力量,将再次催生电视媒体业务的重构。

  三、5G时代电视媒体业务的转型方向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电视媒体必须开展与5G技术相匹配的新业务,才能充分释放5G的生产力水平,顺应5G技术环境下的媒体发展大势。

  (一)超高清视频内容的常态化生产

  超高清视频主要是指分辨率在4K以上的超精细度视频。随着5G时代到来,移动端上的4K乃至8K超高清内容点播乃至直播将成为可能,网络视频应用将逐步实现“超高清化”。事实上,当前的主流视频网站上已经出现了不少4K超高清内容。在此背景下,电视媒体要突出大屏优势,务必实现超高清内容的常态化生产和供应,甚至要比网络视频平台更早地布局4K影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于2018年10月1日率先开播纯4K频道;2018 年年底,又与三大运营商和华为公司合作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和5G媒体应用实验室,研究4K超高清电视信号的移动网络传输等应用领域。2019年央视春晚的深圳、长春分会场便实现了4K超高清信号的5G网络实时回传,带给用户纤毫毕现的观看体验。在省级卫视中,笔者所在的广东广播电视台按照省政府推进广东4K电视网络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于2018年10月12日将广东台综艺频道调整为4K超高清方式播出,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电视4K超高清频道。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目前广东广播电视台已具备支撑一个4K直播频道在 IPTV、有线电视网络、网络台和触电APP等新媒体渠道播出的技术能力,“5G 4K”的探索也将提上日程。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电视台还处于“高清时代”,不少电视台甚至还未能完成或刚刚完成高清化改造,4K超高清化布局亟待提速。

  (二)移动端产品打造的进一步强化

  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⑤。与手机上网普及相对应,移动APP应用高速发展。2018年,我国移动应用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总量达到449万款,比2017年净增42万款⑥。进入5G时代后,移动通讯将进一步“提速降费”,手机端消费将向纵深发展,移动端应用的功能和使用体验将全面升级,移动应用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这倒逼电视媒体进一步深化“移动优先”。

  5G技术能否发挥“威力”,最终落点在移动端产品的打造上。电视媒体具有先天的内容优势,而要提高自制内容在小屏上的到达率,必须做强移动端的新媒体产品。虽然“移动优先”已成为行业共识,但是不少电视媒体,特别是二三线省级广电和广大城市广电,还没有条件和能力打造有较高质量的移动端产品。在移动视频领域,目前能够与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BAT背景的视频APP一较高下的只有湖南卫视“芒果TV”,位列行业第四,其他广电系APP在用户量级上与一线视频网还相去甚远。电视媒体在移动端的布局,不论产品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待提升,譬如适应手机使用习惯的竖屏视频是电视媒体未来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互动的强化

  互动既是产品体验的一部分,也是媒体重视受众的一种形象体现。目前广电系移动端产品大多没有加入评论或留言功能。一方面是出于成本考量,因为加入互动功能后,必须匹配上百人乃至几百人的内容审核团队,广电系新媒体产品很难支撑如此庞大的人员成本。另一方面,广电系新媒体的技术基础薄弱,缺乏自动化、智能化的内容审核手段,而技术团队的培育同样需要增加成本。目前很多电视台都采用技术外包的方式打造APP,但如果把内容把关后台交给外部公司来设计和维护,又怕引起信息安全问题,因而干脆取消互动功能。

  5G网络具备海量终端接入能力,将为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提供更多便利手段。各类互联网平台一定会利用新的互动手段,进一步加强与受众的沟通。广播电视媒体在受众互动上的滞后,确有成本、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受众本位”意识不足,存在单项传播的思维惯性。转变观念,加强技术研发,强化人员匹配,做强互动,成为广电系新媒体产品转型升级、对接市场的当务之急。

  注释:

  ①喻国明.5G时代传媒发展的机遇和要义[J].新闻与写作,2019(03).

  ②数据来源: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③数据来源:《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④数据来源:美兰德数据。

  ⑤数据来源: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⑥赵鹏.2018年全国互联网服务收入涨两成[EB/OL].人民网,2019-02-02.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9/0202/c1008-30608108.html.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5G5G网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