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趣读合肥】庐州才子——“第二包公”清初相国

【趣读合肥】庐州才子——“第二包公”清初相国
2020年05月06日 09:09 新浪网 作者 人民网

  内容提要

  自古以来,庐州人才辈出,才子众多。载入史册和在民间口口相传的才子故事层出不穷。“庐州才子”,从古至今赢得了数不尽的赞誉。

  3个关键词:清初相国、江南合肥人、“合肥第二包公”

  你猜出来了吗?

  这位也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庐州才子”

  他就是,李天馥

  “第二包公”清初相国

  清代合肥文化繁荣,人才鼎盛,相国就出了两位,除广为人知的清末相国李鸿章,清初还有一位相国李天馥。

  李天馥(1635-1699年),清初江南合肥人。其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祖上一直受敕世袭庐州卫左所百户,世代好读书、乐行善。父亲李万化,善诗文,“性至孝……有诗文名”。母亲瞿氏贤淑明理,工于诗书,又深识大义。李天馥天资聪颖,幼时在母亲教导下学习诗书,七岁会写诗,被人们誉为神童。

【趣读合肥】庐州才子——“第二包公”清初相国

  天资高迈的李天馥进入私塾读书,曾师从明代理学名臣蔡悉之孙辈蔡国旭,深受蔡悉理学影响。他志向高远,更加刻苦勤奋,常手不释卷,勤力苦读至深夜,十几岁就几乎遍读经史子集和百家著述。每次写的文章,都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少年时期,李天馥已崭露头角,才名远扬。

  因为随家人避难永城时入了永城籍,所以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李天馥以永城籍参加河南乡试,中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春,李天馥赴京城参加殿试,考中进士,名次为三甲一百零九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入翰林院后,李天馥不仅遍读经史百家之书,而且用心钻研经世致用之学,才名藉甚。康熙十六年(1677年),42岁的李天馥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在清代是从二品的官级,已经位列高官行列。此后,李天馥仕途平坦。康熙十八年(1679年),李天馥担任经筵讲官,向康熙皇帝讲论经史,同时也评论当时军国大事和古今政治沿革利弊,并敢将自己的见解向皇帝述说,很受康熙的器重。

  康熙二十年(1681年),46岁的李天馥任户部左侍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9月,转吏部侍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后,53岁的李天馥擢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官级升至从一品。康熙三十年(1691年)六月,转吏部尚书,时年56岁。这个官职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位高权重。

  身为合肥人,李天馥对合肥籍先贤包拯推崇备至,著名景点包公祠正殿上,还悬挂着李天馥曾书写的篆书匾额——高风岳立。他少年时即崇尚包拯的廉洁和孝行,在许多诗文中称赞包公,为官后同样表现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被后人誉为“合肥第二包公”。

  李天馥位居高位,但始终清正廉洁。《清史稿》记载:“(李天馥)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他公正公平,不徇私情,杜绝贿赂,考核官吏政绩公平无私。在刚刚履任户部的时候,就有人想行贿送“苞苴”(送礼),被李天馥严词拒绝:“吾一日在部,汝曹无望兹事之行也。”众人吓得变了脸色,皆缩手相戒。李天馥为官期间,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受到人们的赞扬和爱戴。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0月,为官多年、政绩卓著的李天馥升为武英殿大学士。人称“李相国”,诰授光禄大夫,谥号“文定”。《清史稿·李天馥传》载:“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李天馥为官清正廉洁,扬清激浊,勤政爱民,重视选拔寒门优秀人才,经邦治国,政绩卓著,深受康熙器重。他一生为官,又一生治学,既是有为的政治家,又是著名的一代文宗。著有《容斋千首诗》、《容斋诗余》、《古宫词》等。

  李天馥晚年定居合肥以后,不仅没有给当地政府和百姓找麻烦,反而,做了许多有益于地方的好事。有一个事情可以说明问题,清朝的时候有个规定,比当地官员职位大的如巡抚或王公大臣等莅临合肥,庐州知府与合肥县令都迎接到城外10里之处。有一次一位朝廷命官到合肥视察,庐州知府与合肥县令恭请李天馥陪同出城迎接,李天馥觉得这个繁文缛节太劳神伤财了,就叫庐州知府与合肥县令出德胜门在稻香楼那里迎接即可。朝廷命官为此大发脾气,李天馥却冷冷地说,当今皇上见了我都礼让三分,难到还要老夫惧你不成。那位朝廷命官赶忙赔着笑脸。此后,合肥地方就在此地盖了个接官亭,不管官大官小都在这里迎接。大家都说,李天馥扭转了官场上一个陋习。

  来源:文艺合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国包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