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2020年08月01日 16:45 新浪网 作者 人民网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市执法局召开“八一”座谈会,动员全系统军转干部秉承初心、担当作为。(本报记者林铭鸿摄)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军转干部发挥军人本色,整队出任务。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高效务实、履职尽责,是军转干部与生俱来的“优良基因”。

  换下国防绿,穿上城管蓝,岗位在变、职责在变,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在城管执法队伍中,“军转干部”这四个字,意味着更贴近人民的奉献,更深入一线的担当,更默默无闻的付出。

  他们坚守一份信仰——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开展执法整治,在岗位中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真真切切提升百姓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他们迸发一股力量——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以昂扬的斗志、奋发的姿态,冲锋陷阵、敢为善为,把岗位视为拼搏的“战场”,全身心投入城管各项工作。

  他们秉承一种精神——敢于钻研、勇于探索,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用创新思路打开执法工作新局面,为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做贡献。

  他们奉行一套原则——廉洁奉公、纪律严明,在执法工作中不扰民、不损害群众利益,不拿群众好处,为队伍带来了风清气正的氛围。

  让有作为、敢担当“李云龙”式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让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老黄牛”式的老实人不受委屈、不吃亏。今天,是“八一”建军节,请您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我市城管军转干部之中,看他们如何在岗位上书写奋斗篇章。

  他们 秉承为民初心

  一日是人民子弟兵,终身都要想着人民、为着人民,这正是每一位投身城市管理工作的军转干部抱持的信念。初心不改,方得始终。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就是他们全力以赴开展执法整治的重点,在岗位中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名片】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刘俊峰:思明城管鼓浪屿行政执法一中队副中队长

  入伍:1992年

  转业:2013年

  点评:用心守护高颜值鼓浪屿,为市民游客打造安全祥和港湾

  刘俊峰

  为了居民睡好觉 一守就到下半夜

  心系群众,是思明城管鼓浪屿行政执法一中队副中队长刘俊峰的工作信条,“鼓浪屿既是安居的家园,也是旅游胜地,我们开展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就是要给市民、游客营造更宜居、更舒心的环境。踏实办实事,暖心解民忧,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在鼓浪屿市容环境整治提升之初,餐饮业油烟、噪声扰民问题,是群众投诉的一大热点。刘俊峰率队全力开展整治,只要接到投诉,不管多晚,他都是第一个赶到现场。岛上居民何老已经90多岁,家住核心商业区,受噪声困扰,总是睡不好,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老人家找到中队来,是信任我们,必须给他一个交代!”那段时间,除了日常巡查,刘俊峰每天还会专门带队到何老家周边的街巷摸排,一守就到下半夜。

  刚开始,个别店家还心存侥幸,后来发现,不管多晚抬出喇叭,都会被揪住。店家们不敢了,纷纷收起大喇叭。“以前,每天都吵到三更半夜,我根本睡不着,现在我每天晚上准时9点就睡。”何老开心地送来手写的感谢信。

  2015年3月、2018年6月,刘俊峰连续两次被评为区市容管理先进个人;2018年7月,他带领的一中队获市青年文明号优秀集体称号……荣誉满载,但在刘俊峰心中,群众的赞许和肯定,才是分量最重的荣耀。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钟进钦:湖里城管机动中队四级主任科员

  入伍:2002年

  转业:2015年

  点评:把群众放心上,协调解决困扰居民的烦心事

  钟进钦

  规整共享单车 畅通小区出行路

  2015年,钟进钦转业到湖里城管局。“群众的满意度,才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钟进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刚转业到湖里城管局时,正值辖区共享单车专项整治启动。在一次行动中,钟进钦到湖里街道摸排,“我们住的小区经常有共享单车堆在门口,堵住大家出行的路,你们可以帮忙解决吗?”在兴隆路供电局宿舍,居民沈大爷拉住了他的手。

  堆积的单车从哪来?为何没有及时转运?……带着这些问题,钟进钦马上展开走访。原来,这是一个开放式小区,附近有一个公交站,每天骑单车来搭公交的人很多。车流大了,清理规整的速度却没跟上,这才导致单车乱停乱堆。

  摸清情况后,钟进钦马上联系湖里城管中队负责人、片区路巡员,反映问题。很快,执法人员、路巡员就增加对该点位的巡查频次,特别是出行高峰时段,还安排人员轮流在这里站岗,随时规整单车,联系车企转运。

  这样的联动模式形成常态化机制,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的烦心事。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夏朝斌:市执法局执法协调处四级主任科员

  入伍:2004年

  转业:2017年

  点评:心中有一把“标尺”,一头衡量百姓利益,一头丈量自己的工作

  夏朝斌

  积极沟通 确保群众利益与整治两不误

  2018年,夏朝斌从市执法局督察大队借调到市执法局执法协调处,在东坪山专项整治启动时,他又被派到指挥部综合组,参与具体事情的统筹对接。能担得起这份工作,想必是个能说会道的“老手”,可夏朝斌却恰恰相反——他是个不善言辞的80后。这样一个内向的人,是如何胜任协调这份工作的?

  “需要沟通协调的,往往事关重大,有很多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他们最关心的,往往就是问题的症结点。站在这些角度看问题,就能把事情理清楚。哪个环节该找谁,需要解决什么,自然就有思路。”夏朝斌说,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扎扎实实干事,不需要说很多,也能做得很好。

  整治之初,东坪山社村口三岔路有几栋违建,需集中拆除。“这些违建有些年头了,有几个点位布设了通信设施,如果拆除,可能会影响东坪山社和周边区域的通信。”夏朝斌与通信运营商沟通后,计划在周边空地申请新建通信基站,保障信号源。“可是,相关审批流程十分繁复,至少要几个月才能办下来,这期间,居民的通信会受影响。”夏朝斌深知,拆违时间节点不能耽误,群众的正常生活也不能被打乱。

  把握了这个原则,他最终协调出一个两全的结果——拆违如期启动,但保留通信设施构筑物,既保障居民的日常通信需求,又确保整治按时顺利推进。“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难度可能会加大,但只要群众生活不受影响,我们辛苦一点,都是值得的。”夏朝斌说。

  他们 善于较真碰硬

  经过部队的千锤百炼,军转干部更加坚毅果敢,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往直前。不过,这支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靠的可不是蛮劲,他们有头脑、敢于突破,善于较真碰硬,破解了一个又一个老大难问题。

  【名片】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刘强:集美城管北站中队一级科员

  入伍:2003年

  转业:2018年

  点评:坚持原则,较真碰硬,遇到困难从不退缩

  刘强

  四处奔波解决问题硬汉也有“绣花”功夫

  在大家眼中,军转干部刘强总是一副“硬汉”形象。不过,对于那些难以攻克的问题,硬汉也有“绣花的”功夫——他耐住性子、四处奔走推动问题解决,磨薄鞋底也要给群众一个交代。

  2018年12月,在集美中队工作期间,刘强所负责的片区内,有个摊贩长期在某菜市场后门占道售卖活禽,甚至将活禽养殖在居民楼楼下,“这一块成了卫生死角,我们每次经过都得捏着鼻子、一路小跑。”住在周围的居民叫苦不迭。虽多次受到查处,但当事人仍执意不改,甚至态度蛮横地跑到中队,破口大骂。

  “硬来不是办法,我们可以试着先从他家属入手,讲通道理后,大家再一起去做摊贩的思想工作。”刘强一次次上门找到摊贩家人,不停沟通。“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们自己家门口有一个养殖场,把生活环境搞得乱糟糟,你们会舒心吗?”最终,在刘强的帮助联系下,摊贩将养殖场搬到正规养殖区域。

  遇到违建,“硬汉”更是不能忍。今年4月,后溪镇牵头对珩崎一里安置房小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一套改多套等问题比较严重。接到问题清单,集美区城管局北站中队立即抽调部分人员加强物业组,由刘强负责驻点该小区进行集中整治。

  刘强又“跑”起来了,他多次协调联系后溪镇、后溪派出所、后溪市场监督执法中队、崎沟村委会研究解决问题,并带领物业组人员,逐户现场核查,一遍遍约谈业主和二手房东。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不到一个月,就促使68套“一改多”房屋整改,消除违建带来的安全隐患。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蒋元驹:翔安城管局新店中队副中队长

  入伍:1998年

  转业:2014年

  点评:攻坚突击队核心成员,铁腕治违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蒋元驹

  提前一周完成158栋房屋拆除任务

  今年6月6日,新店执法中队参与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依法对位于新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的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物进行拆除,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两天后,新店中队再次对该片区两栋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物进行拆除,拆除违法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

  这两次铁腕治违行动背后,翔安区“158”攻坚突击队功不可没,翔安城管局新店中队副中队长蒋元驹,就是突击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接连啃下硬骨头,有什么制胜法宝?”听到记者的提问,蒋元驹腼腆地笑笑:“哪有什么法宝,我是军人出身,军人本色,原则重于泰山。严格按照流程办事,执法就更有底气,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

  正是看中蒋元驹的铁腕突破能力,被抽调至攻坚突击队后,蒋元驹还担起协助处理拆迁问题的重任。

  去年年底,新体育场基坑范围内有三户未及时签约。“这三户住宅情况复杂,老人多、子女多、家庭困难,对拆迁工作顾虑重重。”蒋元驹说,刚开始,当事人抵触情绪很重。

  蒋元驹一次次上门,耐心细致地为拆迁户宣传政策、分析形势,“我们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此次拆迁是为重点项目建设腾地,城市高质量发展,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才会更有幸福感。这些房屋都没有正规手续,配合拆迁,你们才会有相应补偿。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我们都会想办法协调解决。”最终,这三户吃下定心丸,打消了顾虑,如期签约。

  依法依规、坚守原则,在蒋元驹跟同事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厦门市新体育中心核心区158栋房屋的拆除,提前一周100%完成。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潘松:市执法局二大队三级主任科员

  入伍:1991年

  转业:2013年

  点评:眼里揉不得沙子,勇于向违法行为亮剑

  潘松

  从来不给托关系说情的好脸色

  有人开玩笑说,潘松所在的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二大队,工作真的“不好干”。“我们二大队辖区内地铁工地多、居民多,商圈密集、人流量大,投诉案件多、督办案多,加上市民对城市管理要求高、民主意识强,工作中确实会遇到很多棘手问题。”对此,潘松知道,要想解决好棘手问题,就一定要从严要求自己、秉公执法。

  “老潘对自己要求很高很严,他常说,作为军人更要以身作则,时刻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同事讲起之前一起舆情的处置。

  此前,市执法局二大队接到群众反映:坂尚社区占道摆摊乱象严重。整治过程中,有个摊贩借口请教罚款缴交的程序,挤到潘松身边,偷偷往他的制服口袋塞了一个信封,并附在潘松耳边小声说:“大哥,这点心意你收下。”

  “干什么!”军人出身的潘松大吼一声,周围不少市民纷纷看了过来。潘松当场掏出信封,重重拍在摊贩手上,义正词严道:“占道摆摊乱象,我们一定整治到底,你这些心思,还是赶紧收起来吧!”看到潘松的整治决心,摊贩们纷纷收拾东西离开。

  这只是一个缩影,工作中,潘松的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碰到托关系说情的,不管谁来,他铁定不给好脸色,遇到耍狠威胁的,他比对方还“硬”。同事笑称,潘松真的很像李云龙,“不愧当了22年兵,他身上的那股铁血硬气、那种敢于‘亮剑’的勇气,真的让人佩服。”

  他们 勇于担当奉献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群投身城市管理的军转干部,一直以来,都是队伍的主力军、先锋兵。不管在什么岗位,他们冲在前、干在先,切实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全体厦门市民打造更高颜值的温馨家园。

  【名片】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吴尧:海沧城管东孚中队四级主任科员

  入伍:2003年

  转业:2016年

  点评:以最快速度适应岗位,创新思路破解“两违”管控难题

  吴尧

  节假日也到村居普法 为“两违”整治赢得市民支持

  不到50人的队伍,要管84.4平方公里,在海沧城管东孚中队,每个人的任务都很重。“来到这个队伍,我就要扛起来!”转业第一天,吴尧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岗位。这样的担当精神,推着他快速前进。

  吴尧负责的片区村居多,“两违”巡查管控一直是老大难。任职第一天,他就开始琢磨:“不能总是被动地去巡查,要让居民真正了解违建的危害,理解我们执法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主动打消违建的念头,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违建势头。”为此,他知道,做好宣传引导,至关重要。

  吴尧行动起来。工作日,带队巡查出发前,他都要带上一沓厚厚的传单。他提前走街串巷摸了底:申请翻建的,以往有违建记录的,准备盖新房的……这些有违建潜在可能性的家庭,他都会一一入户走访,宣传政策、解释法规。节假日,他还经常组织队员到各个村居去开展普法活动、志愿服务,提高村民的守法意识,为整治工作赢得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创新的执法服务模式,真正为片区“两违”管控带来新气象——村民们从不敢违、不能违,到不想违。近两年来,他负责的片区新增违建率大大下降。这种全新的执法理念和管理方式,也在其他片区推广开来,推动着辖区“两违”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李俊钢:市执法局一大队四级主任科员

  入伍:1997年

  转业:2017年

  点评:曾经的军医再上“战场”,勇当疫情防控先锋

  李俊钢

  连续36天 穿着防护服在高温下工作

  “现在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执法局决定迅速组建一支突击队,冲锋抗“疫”一线。

  “之前,我在部队就是一名军医。这次的战‘疫’,我一定要上!”李俊钢第一个报了名。一到岗,他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与其他突击队员一同赶赴海沧青礁交通检查站。“他说自己是军医,更懂得防护,于是主动申请站到检查的第一道关卡去。”军转干部带头,突击队的战斗力一直“在线”。短短3天时间,该局派出的党员突击队就排查入厦车辆数千部。

  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防疫重点转入严防境外输入之际,李俊钢又站了出来,请缨赴高崎机场参加防控,先后编入厦门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分流中心境内组与境外组。

  入夏后,温度一天天刷新纪录。整整36天,李俊钢每天穿着防护服、在没有空调与风扇的环境下工作。在境内组,他每天4班倒、每班次要站岗6小时;在境外组,每班则需连续不间断工作24小时——无论负责哪个岗位,每天下班脱下防护服,他的衣服总是湿透,手脚被汗水浸得泛白。

  “每次上岗前,俊钢都会特意服下防暑药,无奈防护服太闷热,他还是经常中暑、拉肚子。他随身携带速效药,说不能耽误工作。”说到这,队里同事语气里满是心疼。参加机场防疫期间,李俊钢瘦了一大圈。圆满完成任务后,李俊钢被高崎机场防疫指挥部授予“防疫先锋”称号。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郑良:市执法局三大队四级主任科员

  入伍:1998年

  转业:2017年

  点评:不怕苦、不怕累,主动扛下高强度工作

  郑良

  像装了马达似的动力十足 队员都挺佩服他

  “干城管这一行,不是待在办公室、空调边,而是要到马路上、到一线去摸爬滚打。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扛起来,干出一番事业。”说这话时,市执法局三大队的郑良拍拍胸脯,“当了19年兵,身体素质绝对没话说。”

  转业第二年,郑良被派到思明区参与市容专项整治。中山路一带背街小巷多,执法车辆难以进入,巡查基本要靠步行。“当兵的,拉练走个几十公里,不成问题,这个区域的巡查我包了!”那段时间,每天早晨6点,郑良就出发了,常常深夜一两点才进家门。“比在部队还忙,他就是这样,认定的事,克服一切困难都要想办法做好。”妻子说。

  “我们都开玩笑,说他身上跟装了马达似的,干起活来总是动力十足。”队员们真是佩服郑良的这股劲。市容专项整治刚结束,马上又迎来了五缘湾综合整治,专项行动需要一名队员入驻区执法中队,郑良又主动请缨:“我是中队最年轻的,当过兵、体力好,我去!”队里领导怕他连续高强度工作身体吃不消,他倒急了:“我刚参加完集中整治,攒下不少经验,要趁热派上用场!”

  这不是说说而已,刚到岗,郑良就“大干”起来。一进驻,他就带领中队人员上街巡查。在入户阶段,他专门找路口处、位于显眼位置的商户进行动员,说服他们对广告进行整改提升。“城市越来越美,才会吸引更多游客。”郑良先说服一些店家行动起来,看整改后确实更美观了、广告更能达到宣传效果了,其他店家也主动配合整改、行动起来。

  想干事、干成事,郑良说,这才是一位军转干部最实在的担当。

  他们 高效履职尽责

  高效务实、履职尽责,这是军转干部与生俱来的“优良基因”。加入城管队伍后,他们将优良作风深深地融入地方城市管理建设工作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用满腔热忱守护城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担当。

  【名片】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蓝文扬:同安城管局机动一中队中队长

  入伍:1994年

  转业:2011年

  点评:干起工作永远都有那么一股冲劲,始终保持铁一般的军人纪律

  蓝文扬

  像军人一样完成一次次急险任务

  “今年正月初一晚上9点多,父亲收到了单位紧急召回的消息,要尽快回到岗位上。当晚,父亲就整理了行李,第二天,天还没亮,父亲就出发了……”近日,蓝佳涛在作文里这样描述父亲,“爸爸是城管执法人员,每次急险任务一来,他总是冲去前线奋战,他是我心中的超级英雄!”

  这名让儿子骄傲的父亲,是同安区城管局机动一中队中队长蓝文扬。疫情发生后,蓝文扬和队员们组成一支防疫应急分队,在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同时,随时做好领受急难险重任务的准备。

  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路面巡查、卡点值守、市容维护、入户排查、防疫宣传……蓝文扬总是冲在最前面,为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维护城市环境高品质拼尽全力。累了,就在车里或椅子上靠一下,经常昼夜连轴转,蓝文扬的眼里布满血丝,但他从没有一句怨言。

  “蓝队干起工作永远都有那么一股冲劲,他身上铁一般的军人纪律时刻影响着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像军人一样战斗,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急难险重的任务。”队员们纷纷打心底里敬佩这位队伍带头人。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余国瑞:市执法局督察大队四级主任科员

  入伍:2002年

  转业:2017年

  点评:不论什么事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问题就直接指出来

  余国瑞

  较真督察一眼看穿“纸老虎”

  “我是军人出身,又是做督察的。不论什么事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问题就是要直接指出来,这才是对整个执法队伍的负责。”在督察大队,余国瑞的较真,是出了名的。

  去年夏天,余国瑞接到一个督办案件,称岛外某区有两三户住户“抱团”抢建,然而区城管局反馈只发现一处违建。“是乱投诉,还是执法人员巡查不到位?”当时已经下班,余国瑞正在回家的路上,他想都没想,立即调转车头,动身前往岛外。现场核查结果显示,相关中队确实存在工作不到位的可能。后续,约谈经办人员的同时,余国瑞也第一时间督促属地城管中队落实查处,及时拆除违建,维护了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执法队伍的形象。

  余国瑞身上,一直秉承着军人敢于战斗的血性。2018年,余国瑞接受任务、负责督办一条市扫黑办移交的扫黑除恶线索。仔细调查后,余国瑞发现当事人张某于2015年2月在同安区违法建设住宅,非法占地200余平方米。看余国瑞调查得如此细致、深入,张某慌了,他多次打电话威胁余国瑞。

  “我是军人,怎么会怕这种‘纸老虎’。这个案件,一定要督办到底!”余国瑞毫无惧色。最终,在正义执法下,该违建被依法拆除。

厦门城管军转干部:从国防绿到城管蓝 他们依旧很“硬核”

  苏海源:市城市管理综合事务中心城市管理考评员

  入伍:2009年

  转业:2018年

  点评:尽心做好考评工作,不断提升街区面貌

  苏海源

  用真心在“鸡蛋里挑骨头”

  2018年,苏海源转业进入新岗位,担任城市管理考评员。考评工作千头万绪,面对全新的业务,苏海源他很快打起精神:“军人是不能被困难打倒的,只要肯钻研、肯探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挑战很快就来了,2019年4月份,苏海源开始负责任务最重的“门前三包”专项考评工作。“每次去考评,我们都不留情面地指出问题,很多人说我们就是‘找茬’的。”面对挑战,苏海源很快就调整好心态,“考评工作就是要鸡蛋里挑骨头,才能推动问题解决,提升街区面貌。只有市容环境好了,才会有好的营商环境,大家都会受益。”

  这种观念,如何传达给考评对象?苏海源的答案是,用真心。每次考评,打分环节结束了,苏海源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跟考评对象拉起家常:“大家都遵守规定,整个街区的秩序才会变好”“跟上次检查相比,你们有了很大改进”……有时,走进沿街店面前,他还会随手将店家摆在门口的广告牌、桌椅搬进店内。渐渐地,一个个小细节让考评对象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

  考评工作局面打开了。考评对象不再被动接受打分,而是会想着苏海源叮嘱的:稍加注意,随手规整,街道就被扮靓了。就这样,考评促进城市管理提升的作用真正发挥了出来。截至今年6月,苏海源的考评足迹覆盖了全市31个街镇,312条道路,他每走过一条街,市容面貌都得到明显转变提升。(文/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徐文德 陈俊芳 陈梦璇 图/市执法局提供(除署名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厦门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