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建设一座煤矿 带富一方群众

建设一座煤矿 带富一方群众
2020年08月07日 15:50 新浪网 作者 人民网
党家河煤矿鸟瞰图

  据陕西地方志丛书《富县志》记载,富县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雨,冬季干寒,气候条件随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直到20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人均粮食产量尚不足300公斤,许多农民难保温饱。

  富县当地曾流传过这样一些顺口溜:缺水的墚峁是“和尚头”,喂不饱烟熏火燎的“灶口”;春种一面坡,秋收一瓢粮,喂不饱倒山种地的“人口”;羊蹄一踩就倒,羊嘴一啃就光,喂不饱漫山遍野的“牲口”。

  改革开放后,富县发展日新月异,但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影响,富县各乡镇的发展情况迥异,贫困人口分布与致贫原因不尽相同,仍有很多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吃水不忘掘井人。

  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承诺。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是历史的担当,也是时代的使命。2011年,一群河南能源人来到富县张村驿镇,他们扎根革命老区,传承“延安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建设一座煤矿,带富一方群众”的初心。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党家河煤矿建矿前,附近村民去镇上要“两头擦黑”才能勉强打个来回;党家河煤矿出资建成的公路通车后,不仅通行方便了,也有了致富的希望。党家河煤矿建矿前,村民住着破旧的房屋,吃水都是“老大难”;搬迁新村建成后,村民走在了衣食无忧的致富路上。鹤煤党家河煤矿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农业发展,带动农村繁荣,带动农民增收,企地携手同行,成了富县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感人画面。如今的富县,54个贫困村已经达标退出贫困行列,贫困发生率已经由2015年的10.34%降至2020年的0.8%。

  一条柏油路,有了致富的希望

  不到党家河村,你就无法理解这里的老百姓为何对“水泥路”有一种近乎痴狂的渴望。

  这里是富县西北最偏远的一个自然村。之前的村子有多么偏僻和贫困?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毫不为过。

  据党家河村原支部书记、63岁的郭义林回忆:以前路不好的时候,别说村里的粮食不能及时卖出去,下大雨的时候村民想出去一趟都很困难,碰到连续的阴雨天连到镇上买包盐都去不成。

  在郭义林的记忆中,家乡似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路难行,仅是到镇上的15公里,村民要“两头擦黑”才能勉强打个来回。“没事的话,我半年都不去镇里一趟,买东西还要靠邻里互相捎带,有的村民十几年没去过一趟县城。”

  路难行,小贩到村里收山货也想“砍”上几刀,有本事的人一走出山沟,就再也不想回来了。

  “支书,咱村啥时候能通上柏油路啊?”这句话,郭义林被“质问”过无数次。

  煤炭产业助力扶贫,把路修到了村头。2013年,党家河煤矿新修了柏油路,从村头到镇上再到县里的路全线贯通。公路开通那天,道路两旁21个村组鞭炮齐鸣,响彻云天。川党公路,成了党家河周边11个自然村、300余户、1300余名村民 “致富梦”的新起点。

  从此,当地的烤烟、水稻、蜂蜜、苹果一路走俏。村民们喜不自禁:“客户上门抢购,市场最好的时候,一斤烤烟能卖到20多元钱哩。”

  据陕西富源煤业副总经理王国浩介绍,2013年,党家河煤矿按照二级公路的标准,投资1.2亿元新修了一条全长12.5公里的柏油路,同时还为富县村村通公路项目投资400万元,修通了惠及1400余名村民的村村通公路,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居民居住和通行环境。

  要想富,先修路,路好走了,当地老百姓也因为煤矿建设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这条宽阔柏油路已经成了当地群众名副其实的致富路。

  建成通车的川党公路

  一套安居房,尝到幸福的甜头

  房子“挂”在半山腰,4孔破窑洞传了3代人,6亩山地广种薄收。这样的日子,陈家村村民张正太曾经一眼望不到头。

  更苦的记忆与生活用水有关。全村人吃水都要靠旱井里渗出的山泉,“刮”一桶水就要几个小时。水太缺,洗完脸的要洗碗,最后再给牲口饮用。年过半百的张正太,甚至没洗过几次澡。

  生活环境如此恶劣,又何谈脱贫致富?

  随着煤矿建设就地搬迁安置政策的实施,陈家村20多户村民这样的日子算是走到了尽头。在新庄科的搬迁新村,张正太家“四室一厅”的新家内干净整洁。乔迁四年多了,他仍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梦里。

  “俺没掏啥子钱,就住进了这样好的房子,孩子还在党家河煤矿找了份工作,以前是全家一年收入小一万,现在是全家每月能挣一万多,这样的日子,过去俺压根想都不敢想啊!”

  在解决村民生活用水的问题上,党家河煤矿拿出专项资金,找寻合适水源,铺设供水管道,将附近的养马峪山泉水引到陈家村。饮水管道入村入户,彻底解决了30余户村民的饮用水难题,通水那天,村民张正太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

  富县张村驿镇党委书记颜亮介绍,从进场公路至工业广场的建设,一共涉及11个村,涉及拆迁改建85户,支付征地、拆迁补偿款3656万元。与此同时,党家河煤矿还投资1561万元建成了川口村、水硙村、新庄科、张家村四个搬迁新村,新村整体搬迁的那一天,也是这些村民与贫穷告别的分水岭。

  巨变,在黄土地上书写;力量,在攻坚中彰显。一组组闪亮的煤炭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数字背后,是党家河煤矿用智慧和汗水刻在革命老区人民心田深处的精神丰碑,更是河南能源人根植在陕北大地上忠党报国、奉献社会的国企担当。

  堤上苹果园

  一份新工作,添了追梦的劲头

  峰峦叠嶂,远山苍翠。

  站在张村驿镇东街口的田地里凝视,矗立于一片稻田之中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纪念碑,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冬去春来。碑身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历经风雨,更显苍劲有力。

  任凭岁月流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直是延安人不变的传承。

  “以前整天到处打工,顾不了家还挣不到钱,整天就是瞎忙活!”张村驿镇川口村,34岁的孙伟至今还记得,在与党家河煤矿签下劳务用工合同书按下的手印时使出的气力毅然决然,像是要与贫困来一个历史性的了断。

  穷有千种,困有万般,解决的办法却只有一个字:干! 但是,干也得有个干的平台,干的营生。2012年春天,孙伟走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当年,在外地打工的他接到父亲催促回家的电话,让他赶快去党家河煤矿报名。能在家门口就业,这是孙伟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当时,他就在党家河煤矿找到了一份开车的工作,每月工资4300 元。同时,借助煤矿征地拆迁的机会,孙伟不但端上了新饭碗,而且一家人还搬进了新居。孙伟家有4口人,原来住的是砖木结构的老房子,虽然有5间房,但居住条件非常恶劣。如今,受益于煤矿建设,孙伟家盖了新楼房,住进了上下共8 间的二层小复式,水、电、网络通信一应俱全。“以前经常在外地跑运输,辛苦不说收入还不稳定,现在在党家河煤矿开车,在家门口挣钱的同时还能照看一家老小,我挺满足的。”谈到目前的生活,孙伟说。

  工业反哺农业、实业反哺“三农”。2011年以来,党家河煤矿先后吸纳安置张村驿镇农民2000余人次打零工,月均工资4000元左右。除了直接在煤矿工作,周边的村民们还依托煤矿开起了蜂蜜专业养殖合作社,矿区饭店、宾馆、超市和洗车行。以前张村驿镇上临街商铺一到傍黑就关门歇业,镇上唯一一条街道一片黑漆漆。现在可不一样了,夜里九点多很多室外大排档还是灯火通明,摊主的生意红红火火。

  据富县工业局办公室主任吴永军介绍,党家河煤矿投产至今累计营业收入32.05亿元、利税总额22.9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4.36亿元、上交税金8.57亿元,占据富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不仅如此,受益于党家河煤矿发展带动,煤矿周边先后建成了宏鑫、天成、驿马三家洗煤厂,通过洗选加工党家河原煤,年产值超过10亿元,每年上交税金5000多万元,安置就业480余人。如今,党家河煤矿成为了富县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当地第一利税大户,助力富县成功跻身延安市煤炭工业三强之列,实现了富县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成功逆袭。

  在张村驿镇东街口苹果园,苹果树上硕果满枝头,仿佛一串串彩灯向人们昭示着新的希望。苹果园内,尽是果农忙碌的身影。据当地果农专家介绍,富县塬上苹果色、香、味俱佳,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肉质脆实,香甜可口,硬度适中,各项指标居全国同类苹果之冠,誉满四方,驰名中外。每年丰收季,全国各地的果商都在网上提前预订,货源紧俏。百米之外,几代人盼来的川党公路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息。再远处,党家河沟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群山魏巍,层林尽染,阅尽世事沧桑。

  一群人,一条路,一些村庄,改变,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