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黄河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研讨会在黄河科技学院举行

“黄河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研讨会在黄河科技学院举行
2020年09月18日 11:29 新浪网 作者 人民网

  9月14日上午,“黄河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研讨会在黄河科技学院举行。研讨会在“黄河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专题调研沿黄河河南段实地考察基础上进行。

  “黄河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专题调研活动历经郑州、三门峡、开封等多地,从自然生态视角关注河南境内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在考察中,专家们综合古迹寻访和自然探索,结合理论研讨和实践考察,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与生态价值,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出谋划策。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最基础性的建设,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最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历史和自然发展史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母亲河的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发展休戚相关,加强黄河及沿线生物圈的生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才能使黄河精神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进而切实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郑州大学科技史研究中心主任、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星光在发言中分析了黄河文化与郑州发展的关系。他认为应以郑州作为滨河城市的理念,来审视郑州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文化传承、弘扬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滨河城市理念可以作为郑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思维,立足于此深入研究、开发和利用郑州丰厚的文物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借助多种传播形式和艺术手段讲好黄河故事,以及加强对黄河大堤郑州段的文化保护力度。

  河南大学历史学学科带头人、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李玉洁结合自己编撰的《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一书在发言中认为,生态文明利国利民,生态保护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与国外同期文明如印度文明、西亚文明、玛雅文明等相比,中国在历史上是生态保护做得很好的国家,西周时期已有很多生态保护理念酝酿而生。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生态保护意识才使华夏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延续。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在维护发展中更应该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尤其应关注黄河水的使用量和分段管理的科学性。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水利部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王瑞平认为,黄河文化是一个动与静的文化。动文化是黄河文化的传播,从史前文明时期开始到如今共有八次大的传播黄河文化的浪潮。静文化是黄河文化的历史积淀,随着城市建设与农村改造,更多的黄河文化考古发现有重大进展,应对这些黄河文化的考古成果进行保护、整理、收藏,切实保存、传承与发展黄河文化。

  此次黄河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专题研讨会,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以保护好黄河生态,弘扬好黄河文化为出发点,结合黄河生态和黄河文化的第一线实地考察和调研,研讨发言的内容涉及河南段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变迁、沿岸生态现状和文化遗产保护、沿黄河区域农业种植等诸多话题。大家的发言交流见解深刻,内涵丰富,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积极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黄河科技学院 杨刚要 王兆屹 马海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