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马鞍山雨山区:播种“绿色”的致富带头人

马鞍山雨山区:播种“绿色”的致富带头人
2020年09月29日 16:07 新浪网 作者 人民网

  在2020年第三期“马鞍山好人”名单里,雨山区向山镇石马村党总支副书记王爱民榜上有名。这位从部队退伍回村的村民,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股子钻研的劲头,带领石马村村民播种“绿色”,把一个小小的花卉产业打造成引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产业,被乡亲们称为“马鞍山花卉科技能手”“花卉苗木产业的领头雁”“农民致富的贴心人”。多年来,在生态致富、乡村振兴的路上,他带领村民越走越宽广,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省农村致富带头人、市劳模等众多荣誉称号。

  探索实践 摸出一条致富路

  上世纪90年代末,王爱民从部队退伍回到石马村。回乡后,他发现花卉苗木种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他选择从事花卉苗木种植,开始了艰苦创业、大胆实践的历程。

  刚开始,王爱民在自家的3亩承包田里试种了一些市场需求的花草,当年就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随后,他增加了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恰好又赶上向山镇政府提倡村民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好时机,这给王爱民发家致富创造了好机会。

  好的机会也需要善于把握。刚开始搞花卉种植的时候,由于缺乏相应的种植技术,王爱民种植的花卉经常出现问题,有时几乎绝收。随着花卉苗木种植规模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王爱民意识到,要提高种植效益,就必须调整品种结构,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同时还离不开技术上的支持。于是,他开始到安徽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等高校院所拜师学艺,向专家请教花卉苗木种植方面的技术难题。平时一有空,他就钻研专业书籍,进行系统性学习。工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王爱民肯吃苦、爱钻研,他的花卉生意蒸蒸日上。

  自己致富了 不忘乡里乡亲

  2006年,他在临近的向阳村租种了30亩地,建起了花卉基地,专门从事各种盆花的供应批发。

  通过艰苦创业,王爱民自己富了,但他始终记得自己当初的心愿与承诺,那就是要让更多的乡亲富裕起来。“只要大家能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也不怕。”闯出了名堂的王爱民被村民选举为该村的党总支副书记。从那时起,他便坚定着一个志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初心不改的王爱民多年如一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科普上。结合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花卉苗木新品种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资料。不仅如此,他还将科普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以自己的示范田作为培训场所。即使再忙,他都会挤出时间,定期组织村民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

  为了更好更快地让村民们富起来,王爱民经常利用周末时间,指导农户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荒坡荒地上种植红枫、香樟、桂花等有着市场需求的树种。对于村民们的种植难题,他都无私热情地答疑解惑。在他的帮助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了花卉苗木的种植,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让更多的家庭摆脱了贫困。

  成立合作社 让村民减少风险

  随着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和品种的逐渐增多,如何协调各家各户的种子引进、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市场营销等,就成了各种植户发展花卉苗木种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7年8月,王爱民注册成立了“马鞍山市爱民花卉苗木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户加入,推广农业科技和科学化种植技术。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为种植户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服务,推进了花卉苗木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有社员143户,从业人员900多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000亩,其中温室大棚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种植品种700多种。

  在王爱民的带领下,如今石马村,花卉苗木产业已实现了规模、品种和技术的三大飞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苗木特色村”,花卉苗木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10000元。(张令琪 朱晓雨 李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马鞍山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