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光影浮空”里的提香、伦勃朗与高更……在成都走进欧洲绘画五百年

“光影浮空”里的提香、伦勃朗与高更……在成都走进欧洲绘画五百年
2020年10月09日 08:01 新浪网 作者 人民网

  ①伦勃朗《自画像》

  ②让-马克·纳蒂埃《克罗扎特·德·蒂耶斯夫人和她的女儿》

③保罗·塞萨尔·以路《白衣少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薛维睿摄

  威廉·卡尔夫《中国瓷罐静物画》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成都博物馆提供

  提香《男子肖像》

  提香、格列柯、鲁本斯、凡·戴克、洛兰、伦勃朗、卡尔夫、德·霍赫、华托、布歇、雷诺兹、弗拉戈纳尔、戈雅、透纳、柯罗、毕沙罗、莫奈、雷诺阿、高更……60幅大师精品,如璀璨繁星,连缀起西方艺术五百年的磅礴长河。

  9月29日,成都博物馆“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展览开幕,来自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60幅世界顶级艺术典藏在特展厅亮相,展品囊括14至20世纪初欧洲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流派的代表性画家作品。如此大师云集的艺术展,在蓉城乃至西南地区尚属首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月3日。

  镇馆之宝首次来华

  走进展厅,可以看到一张清晰的欧洲绘画发展时间轴,这次展出的全部作品按时间和流派分布其中。从庄严肃穆的宗教画,到激情澎湃的文艺复兴;从优雅华美的洛可可人物,到色彩精妙的印象派风景。这次展览涉及的画家覆盖意大利、荷兰、英国、法国等不同地域,几乎遍布大半个欧洲,勾勒出14至20世纪初欧洲绘画艺术的发展轮廓。

  作为美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以46000余件百科全书式的馆藏闻名于世。据成都博物馆策展人黄晓枫介绍,本次展览是该馆首次组织常设展品赴海外巡展,而中国是这次巡展的首站。巡展展品皆为该馆常设展中的绘画精品,大部分都是重量级的镇馆之宝。“可以说,这也是近年来国内艺术展展品规格最高的一次特展。”

  本次展览的作品,除了部分最能体现艺术家绘画特色的代表作,还有不少是对他们绘画生涯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

  展厅的前言里写道,英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曾将西方艺术史形容为“无休止的实验”。愈靠近现代,艺术家们愈渴望摆脱许多世纪以来的传统束缚,开辟自己的艺术道路,艺术风格也更多地与个人而非地区或流派联系在一起。

  这次展览体现了这种艺术生生不息的实验过程。从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锡耶纳、威尼斯画派到巴洛克、洛可可艺术,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60幅作品分列在五个展览单元里,欧洲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艺术指向了自由而多元的方向,艺术家也逐渐走向自我表达的新探索与新道路。

  从巴洛克到洛可可

  在这次展览中,可以看到不少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巴洛克与洛可可,两个看上去同样华丽的名词,到底应该怎么区别?

  在18世纪到19世纪,刻薄的评论家曾用“巴洛克”这个词嘲讽这种“土豪风格”。这个可能源于葡萄牙的词语,本意是“形状不规则或有瑕疵的珍珠”,后来引申出“古怪”“不均衡”“有缺陷”之意。由此可见,巴洛克风格本质上包含着对规则的破坏力。它虽然为教会服务,却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挑起人性中对享乐的欲望和对荣誉的渴求,打破了教会要求禁欲克制的主张。

  在艺术领域,巴洛克风格的作品同样富丽堂皇,毫不犹豫地背叛了文艺复兴时期和谐平衡的准则,以动态感十足的画面展示生机勃勃的欲望和激情。

  彼得·保罗·鲁本是巴洛克风格最负盛名的代表画家,这次展出的《君士坦丁凯旋罗马》代表了他的典型风格。这幅绘画为描绘君士坦丁大帝的生平事迹而创作,是系列挂毯的十二幅油画草稿之一,讲述了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12年战胜巴克淼提乌斯进入罗马的著名场景。在这幅作品中,君士坦丁大帝被描绘得有如天神下凡,闪亮耀眼,人物和马匹都充满动态,在白色基调的画面中显得格外浪漫。

  事实上,洛可可风格可以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一种延续。如果将巴洛克比作“男性的权杖”,那洛可可就是“女性的裙摆”。

  18世纪,人们吃腻了“巴洛克大餐”,抛弃繁杂的累赘、增加生动装饰的洛可可风格开始流行。在蓬帕杜夫人的带领下,洛可可风格被真正地发扬光大。她不仅用小碎花和蕾丝装饰衣裙,引领了当时欧洲的新时尚,还凭借独特的审美,指导了凡尔赛宫、爱丽舍宫等一系列宫殿的改造。在她的主导下,洛可可风格呈现出女性化意味,纤柔、典雅,以粉红、嫩绿为主色,充满曲线和自然元素,这种风格很快从法国宫廷流传开来,开始为欧洲各国上流社会簇拥。

  在这次展览中,有多位洛可可风格艺术家的作品,包括让-安东尼·华托、弗朗索瓦·布歇、卢卡·焦尔达诺、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让-马克·纳蒂埃等。其中,华托的作品《乡村舞蹈》十分典型。一对夫妇踏着舞步,身后的孩童模仿着女士的动作,旁边的音乐家们演奏着乐器,又羞涩地把目光投向观众。华托赋予画面一种优雅的风度,让观众忽略了画中人物卑微的处境。这一时期田园主题日益流行,这幅画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法国小说和戏剧中和谐、简单乡村生活的喜好。

  弗朗索瓦·布歇也是洛可可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他以轻松的神话故事和田园风景题材画作闻名。这次展出的《女子垂钓的田园风光》,呈现了法国乡村一些标志性景观,如牧民、垂钓的女子、充满艺术感的破败废墟、茂盛的植物和绚烂的天空,这些元素与路易十五时期用来装饰剧院舞台的田园背景图相似,让观画者远离巴黎的喧闹街道,置身于田园美境之中。

  最“贵”的自画像

  在“欧洲肖像画”展览单元,观众都很“识货”地簇拥在一幅绘画面前。这幅伦勃朗·凡·莱因的《自画像》,是伦勃朗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也是本次展览单幅作品的最高保值之作。

  作为全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之一,伦勃朗的声名比肩文艺复兴三杰,因其画面极富戏剧感而被人称作“美界莎翁”。他以肖像画立业,后来更因为充满喜剧张力的历史画和宗教画而声名大噪。

  自17世纪,以伦勃朗、雷诺兹为代表的肖像画家,不再拘泥于传统技法,开始展现人物的个性与魅力。作为肖像画家中的翘楚,伦勃朗不仅给客人画,还极其喜欢画自己,他一生绘制了超过75幅各种形式的自画像,在历代画家中无人能出其右,如果伦勃朗生在现代,无疑会是位“自拍狂魔”。

  这次展出的这幅《自画像》,被认为可能是画家最早的一幅自画像,画中呈现的是约23岁的伦勃朗,画面中的人物年轻、朝气蓬勃,展现出勃勃的野心与傲气。从微张的嘴巴、带胡子茬的下巴,到细微处一两颗小粉刺,伦勃朗毫不矫饰画中的自己。在这幅画中,伦勃朗还进一步发展了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照,呈现出戏剧化而不失柔和的阴影效果。这种光影法,被后世称为“伦勃朗光”,广泛地运用于电影和摄影之中。

  在这幅画的左边,并列着提香的《男子肖像》。提香不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中最突出的画家,也是整个西方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重视色彩本身的表现力,关注颜料作用于不同材质画布所产生的肌理感,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幅肖像画是提香最为杰出的、蜚声遐迩的作品之一,其中人物一度被认为是意大利诗人阿里奥斯托。画中的男子自信地凝视前方,奢华的皮毛、柔软的头发和下垂的天鹅绒精细地烘托出他的脸部特征。提香以简单的几何结构勾勒了人物特点,让画中的形象充满了理想化的美感和高贵感。

  小画派里的大画家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17世纪,经过“尼德兰革命”,荷兰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在贸易、工业、科学和艺术等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

  新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竞争催生出一大批专攻静物、风景和风俗题材的画家,并将写实性绘画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些商品画的尺幅一般都不大,因此创作这类作品的画家们又被称为“荷兰小画派”。

  风景画大师迈因德特·霍贝玛是其中的代表画家。霍贝玛出身于阿姆斯特丹,对故乡有着深切的感情,乡间优美宁静的风景是他最喜爱的创作素材,他的作品将风景画从神话和宗教的禁锢中解救出来。

  霍贝玛主张返璞归真,致力于将自然景色还原于画布,保留下最真实的风景。由于每一幅画都要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作画内容,因此霍贝玛十分“低产”,但也总是能透露出对自然最真挚的感情。他作品中的精准透视也极具标识,成为后世学习借鉴的典范。

  此次展出的《水磨坊》,是霍贝玛同题材作品中的巅峰之作。霍贝玛生前名不见经传,逝世后才名声大噪,深受18至19世纪英国收藏界追捧。18世纪一位叫特雷弗的男爵收藏了这幅画,因此该作又名《特雷弗风景》。这幅画风格精致自然,画面宛如真实,仿佛能感受到泥土的潮湿和柔软。霍贝玛创作过超过30幅以水磨坊为题材的风景画,皆被评价为超高水平作品,而这一幅依旧能算是其中的顶尖作品。

  与霍贝玛生在同一时期的彼得·德·霍赫,是荷兰黄金时代著名的风俗画家。他也曾师从风景画家,但最终转向了风俗画领域,将人们的日常生活搬上画布。

  本次展出的霍赫作品《音乐派对》,呈现了17世纪阿姆斯特丹富商阶层奢华享受的休闲场景。在运河旁的房屋中,身穿盛装的人们尽情享受着音乐和美酒。画中清晰界定的门扇和空间,呈现了霍赫最具标志性的构图技巧,使较暗的室内前景与背景中的阳光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愉悦、富丽堂皇的氛围。

  相比一生潦倒的霍贝玛,半生落魄的威廉·卡尔夫算得上是“富二代”。

  卡尔夫出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一个富裕家庭,在巴黎学习绘画后,很快就凭借扎实的技艺,跃升为静物画大师。本次展出的《中国瓷罐静物画》,创作于卡尔夫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是他风格华丽的静物画中的代表作品。通过吸晴的中国明代青花瓷罐、波斯地毯、来自威尼斯及荷兰的玻璃器皿,卡尔夫展示了荷兰的黄金时代阿姆斯特丹人流光溢彩的富裕生活。

  同时,卡尔夫还在画中夹带了不少“私货”传达自己的看法。画中显眼位置的削皮柠檬和打开的怀表,暗指世俗追求的可笑和生命的短暂,象征尘世的腐朽与时间的必然流逝,这也是静物画虚空派常用的表现形式。在这种类型的静物画中,每件逼真的作品通常都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在17世纪前,艺术曾是贵族与教会的专属,这些画作的题材离不开老三件:神话、教义和宫廷。而这批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他们以极具个人特色的创作,让艺术走下神坛,让画家摆脱贵族与教会的束缚,也让真实的社会跃然纸上。(四川日报记者 薛维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绘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