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眉山市彭山区:激发内生动力 3956户脱贫户走上“幸福路”

眉山市彭山区:激发内生动力 3956户脱贫户走上“幸福路”
2020年10月21日 16:22 新浪网 作者 人民网

  “果园里的葡萄已经全部卖完,收入超过20万元。”10月21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2组村民刘霞算起今年家里卖葡萄的收入,心里甜滋滋的。

  刘霞曾是果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在彭山区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刘霞流转了10多亩土地,种起优质葡萄,不但顺利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技术能手。

  在彭山,像刘霞这样脱贫过上了好日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在少数。2013年,该区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56户11476人;2016年,全区35个市区级贫困村全部摘帽,11476名贫困户全部脱贫。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彭山区激发广大贫困户内生动力,让广大贫困户不仅要脱贫,更要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结出甜蜜果实,让广大脱贫户甜在舌头美上心头,走上了“幸福路”。

  兴产业 田里飘出“幸福味道”

  “全村柑橘产业人均年收入达43000元。”彭山区黄丰镇双塘村党支部书记朱双建说。

  为了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依托产业尝到甜蜜果实,2018年,这个位于彭山、东坡与仁寿三区县交界处的村庄探索成立了三交界水果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以房屋入股占42%,吸纳全镇包括双塘村在内的4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产收益资金入股占18%,普通群众以资金入股占40%,既保证了集体经济组织的主导地位,又保证了困难群众的长期收益。

  运行中,对没有技术的农户,合作社托管果园,收益“二八”分成,农户占80%;对有技术的农户,吸收进合作社专业服务队;有资金的农户则可入股合作社成为股东。此外,对缺乏资金、劳动力等特别困难的群众,合作社还在利润中预留了5%公益金,帮扶他们。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合作社带领全村1837名群众前行,不会丢下一个,也不会落下一个。”朱双建说,截至目前,合作社已进行了7次分红返利。

  近年来,彭山以改革为抓手,形成了土地流转“四步机制”,探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体系流程,让贫困户凭借土地租金和务工,实现“旱涝保收”,收入显著提升。

  “到基地务工,每天都能有100来元,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不用自己承担风险,不用远离家乡,就能有不错的收入。”近日,彭山区公义镇公义场社区脱贫户郭友谊一边在天鑫农业有限公司的基地内忙碌着,一边乐呵呵地说。

  几年前,郭友谊以一亩400公斤稻谷市场价的价格,将自家的6亩地流转出去后,便到流转土地的业主基地里担任管理员,成为一名“上班族”,每年有3万多元的工资。

  借力改革,彭山像郭友谊这样从农民变身“上班族”,拥有多重收益的村民不在少数。正是因为如此,在此次疫情中,大部分农民自身并不需要承担风险,未受疫情影响。

  产业旺则乡村兴,乡村兴则百姓富。近年来,彭山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全域园区化,因地制宜打造了6大园区,形成了以柑橘、葡萄为主导,水稻、中药材、猕猴桃为特色,蔬菜为支撑的农业产业格局。乘着全区农业发展的强劲东风,脱贫户们也品尝到了甜蜜的幸福味道。2019年,彭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87元,增速9.8%。

  优环境 门前展开“幸福美景”

  彭山区谢家街道岐山村3组,山峦之间,宽敞平整的乡村公路旁,一排白墙青瓦的小楼房整齐排列,家家户户房前庭院内都栽种着花草树木,屋后就是连片的果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怡然自得。

  据悉,这里是该村统规自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17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岐山村13户49名脱贫户集中搬进新家,住上了好房子。

  “加上置办家具,我们一共只花了8000元,真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不然8000元钱怎么可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岐山村1组脱贫户郑永奎高兴地说。

  他家一共4口人,按照政策标准安置了总面积约98平方米的一座二层小楼房,3个房间、1个厨房、2个卫生间,家具家电齐全,室内干净整洁。

  不仅如此,安置点在建设时便规范建设了卫生厕所、生活污水处理池、垃圾分类收集池等。

  望山见水,乡愁可寄。近年来,在实现脱贫的前提下,彭山跳起摸高,优化环境。如今的彭山乡村处处都是生态美丽、村庄美洁、农房美居的“幸福美景”。建成“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村10个,安装民生工程照明路灯163盏,保有四好农村示范路10公里,村道窄路加宽5公里,农村土坯房改造582户,开展村庄绿化32925平方米,风貌塑造1300户。

  “环境是大家的,每个人都出一点力,环境越来越美,心情也会越来越好。”这几天,谢家街道石山村9组75岁的脱贫户周福明心情很好。政府补助让他实施了改水改厕,现在家里的厨房和厕所既卫生又方便。他打算在院子里再种些花花草草,为美化环境尽一分力。

  幸福美景的福利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参与到环境优化和保护中,为幸福添砖加瓦。各村(社区)纷纷制定文明积分等制度,鼓励村民,实现良性循环。从农户庭院的小环境到村组周边的大环境,美景随处可见,村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育乡风 小院里乐享“幸福生活”

  “环境好,还可以免费参加技术培训、书画、手工等活动,暑期还可以送孩子到这里来学习英语等,我们村上的学堂简直太巴适了。”谈起村里的学堂,石山村村民周纪铭连连点赞。

  周纪铭口中的学堂就是石山学堂。走进石山村村委会,踏过一条石磨小路,眼前便是白墙青瓦的石山学堂。学堂内,插画、茶艺、竹艺、刺绣、木雕等培训课程正在进行中,不少村民正在上课。

  为了让群众从生活富足到精神富足,该学堂于2019年开设,既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也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目前,该学堂每个月都会开展1至2次活动,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和活动20余场次,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

  在彭山,像石山学堂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几乎每个村都有,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助力精神脱贫。彭山运用各种“院子”为群众打造“幸福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富足了,农闲期聚在一起打牌闹事的人变少了,文明乡风正透过小院在彭山农村大地上蔓延。

  (温选鹏 曹霞 林茂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脱贫户贫困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