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让老年人幸福养老更有底气

让老年人幸福养老更有底气
2020年12月02日 16:19 新浪网 作者 北京社区报

  11月26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加快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建设工作暨“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健全长期护理保障体系”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及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报告,本市将进一步完善各项保障措施,补齐养老服务人才短板、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津冀养老机构中符合条件的医疗服务设施将纳入北京市医保范畴……

  本市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保障措施

  让老年人幸福养老更有底气

  补齐养老服务人才短板,每年培训1万名养老护理员

  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专门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印发本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加强对养老护理等重点领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出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补贴实施办法,对机构护理员给予每月500元至1500元岗位奖励津贴,对专职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给予不同标准的入职奖励,分三年发放到位;印发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按照每人1500元标准给予培训机构培训补贴。

  同时,畅通养老护理职业发展通道。在海淀区启动养老护理职业发展体系改革试点,创设北京市养老护理职业等级制度,对于进入养老行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家政服务员实行“双证书”制度,已有147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等级证书。

  此外,本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教育培训,将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等3所学校作为养老人才教育培训学校,启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下一步,本市将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培训供给,放宽对培训人员地域、户籍、年龄、缴纳社保等条件,2020年至2022年,每年培训1万名养老护理员、500名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500名老年社会工作者;加快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壮大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制定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子女及近亲属照护支持政策,鼓励其返回家庭专职照护父母,同时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

  企业退休职工退休金月均4157元,但城区养老机构收费普遍在5000元以上,老年人长期照护支付能力不足怎么办?医疗保险支付护理项目偏少,影响康复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向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怎么办?对此,本市积极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建设,构建长期护理保障体系。

  2015年,本市在石景山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社会保险试点,覆盖3个街道,累计268人享受到照护服务,已支付护理费用385.7万元。在海淀区以“个人投保+政府补贴”的形式开展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试点,截至今年8月,保费规模共2394万元,其中,个人参保对象511人,政府全额补助参保对象6746人。

  同时,本市统筹建立了老年人养老服务津贴补贴制度,截至今年8月,全市累计发放补贴13.44亿元,惠及老年人78万人;印发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养老机构补助实施办法,对城乡特困人员等不同类别群体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200元至3600元补贴;推进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将压力性损伤护理、造口护理等长期护理项目纳入北京市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项目目录,保障老年人的长期护理。

  下一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石景山区全域将实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试点范围将由3个街道扩大至石景山全区,保障对象由城镇职工扩大至城乡居民。

  本市还将重点加快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改革,支持保险机构推进涉老保险业务发展,通过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等多途径提高老年人养老支付能力;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驿站分期分批建设护理站,为有护理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

  持续推进京津冀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津冀养老机构“合格”医疗服务设施将纳入北京医保

  为推进京津冀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本市积极完善了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政策、推动异地养老医保报销及标准规范统一以及养老项目向北三县等环京周边地区延伸布局。目前,已有4000余名老人入住津冀机构,每年拨付运营补贴600多万元,且河北燕达国际健康城已经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签署合作协议,实现了与北京医保的互联互通。近期,北京还与河北保定地区就加强养老服务合作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推动将北京养老项目向保定地区延伸。

  针对三地养老服务标准规范尚未统一、老人异地养老无法即时医保报销等问题,本市将推动异地养老医保报销及标准规范统一,探索将津冀养老机构中符合条件的医疗服务设施纳入北京市医保范畴,方便京籍老年人医疗报销;牵头制定鼓励支持性政策,主要包括对接收京籍老年人的机构提高运营补贴、给予康复辅助器具购置补贴、推进医养结合、加强产业协同规划、老年人乘车优待政策互联互通等5项政策。还将通过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医保省际对接、税收优惠、财政体制、土地供给等政策机制的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的统一政策环境。

                               本报综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